大冰直播間裡,一個阿姨的出走

原本,這只是一次普通的快手直播連線。
一個質樸的聲音對大冰說,她60多歲了,想去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但是手裡只有5000塊錢和一輛三輪車。很小的時候,她就有了這個念想,年紀漸長,期待越發緊迫。
她誠懇地問:“出去轉轉需要花多少錢?”
大冰沒有反駁阿姨騎三輪車出遊的想法,認真給她支招,問她晚上計劃睡在哪裡。阿姨回得同樣認真,顯然經過深思熟慮:“我買一個帳篷,我就往不冷的地方走。”
大冰於是建議阿姨環行海南島,但最好來年五月再出發,那時春暖花開,不會受寒。阿姨小心翼翼說出藏在心裡很久的名字,西雙版納。
她想在九月份出發,在溫暖的西雙版納度過冬天。買不起機票,她可以騎電動車走國道;積蓄不夠,她可以在雲南擺攤,或者做保潔賺錢。
她對大冰說:“種完麥子,我就往南走。”這句話像詩句的結尾,也是故事的開頭。


因為這句詩一般的話,網友稱她為“麥子阿姨”。事實上,直播間那次連線,是麥子阿姨第一次大聲說出自己的心願。
她此前的生活被困在按部就班的迴圈裡。春天開始種地,然後澆水,蓋上薄膜後,拔草、澆水、剪苗,莊稼成熟後騎三輪車拉到城裡去賣,賣完白菜賣蘿蔔,一年到頭都有事幹。
每年種下麥子後,她從少女時期就種下的期望一齊被包裹進種子,抽穗、灌漿,壓在心頭,變成沉甸甸的分量。
麥子阿姨
很小的時候,麥子阿姨就有一顆跳躍的心。
她喜歡騎著腳踏車在田野裡飛奔,每天都不能閒著,在城裡鎮上四處轉。少女時期,她到省城鄭州打工,在工地做過建築工,也學過裁縫。她喜歡染髮,追趕時髦,喇叭褲穿的都是一尺二的長度。
回頭看,那是一個無比輕快的靈魂,直到意外來襲。某次給棉花脫籽時,她無意中將手絞進了機器裡,手上留下永遠的傷疤。從那之後,她不再做衣服了,但提起這件事,麥子阿姨驕傲地說:“我可堅強,我都沒哭。”
她回到河南安陽,遵循祖輩的慣性,伺候莊稼,土地成了她永久的牽掛。
麥子阿姨在自家麥田
偶然間,麥子阿姨在電視上看到南方。
與她熟悉的安陽不同,南方氣候溫暖,冬天也是綠色的。西雙版納有茂密繁盛的森林,有風情獨特的傣族園,“都是我從來沒見過的,電視上的什麼都很新鮮”,去南方的念頭由此種下。
只是,南方太過遙遠,生活還是優先順序更高的選擇。“一個家庭,總要先生活,再開眼界。”
直到今年,孩子成家立業,孫子也長大了,她的可支配時間變多。種子在土裡蓄勢待發,64歲的麥子阿姨心想:“再不出去就出不去了。”
9月12日,她向大冰直播間發出一條連線申請。在此之前,從無意中刷到駐足,她已經看了近一個月大冰的直播。螢幕裡的大冰和一個個陌生又普通的人連線,解答他們的疑惑,看起來“非常實在的一個人”。
連線申請需要寫自己的心願,麥子阿姨一字字敲下默唸了幾十年的願望: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
連線接通了。她有些緊張地跟網線那端的大冰打招呼:“冰哥你好。”大冰溫柔的聲音傳來:“好。咱倆不一定誰大呢。”
麥子阿姨笑了:“我大,我60多了。”人生從此刻改變。
阿姨和大冰直播連線時

連線的結尾,大冰給麥子阿姨指了一條可行的路——
抵達西雙版納後,阿姨可以到告莊西雙景的客棧打工換宿,問他們需不需要保潔,只要包吃包住就可以。
連線結束通話後,阿姨開始收拾東西。在她的計劃裡,她將買一大塊充電瓶,一路慢慢騎行,向西雙版納的方向慢慢走。
但麥子種下了,要等它出苗。綠油油的麥苗破土而出後,白菜和蘿蔔又熟了。“農民是永遠做不完的活。”
在阿姨賣白菜蘿蔔的同時,網路上,越來越多與她相關的感情開始發酵。
有人在對話裡聽到了遺憾。“明天、改天、以後有機會,這些都是託辭。要旅行就立刻去,不要等走不動了才想起來,只會是遺憾。”日復一日在生活裡打轉的每個人,一次次被推遲的出遊計劃,無數次燃起又熄滅的夢想,每個人的生活裡,都有一塊“麥田”。
有人在對話裡聽到了虧欠。“其實我一直很想帶奶奶出去走走,她這一輩子都被困在那一方天地了。希望有一天能帶她看看外面的世界,外面的風景。”
有人在阿姨身上看到了勇敢。“辛苦了一輩子,終於可以啟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會太晚嗎?應該不會吧,止步不前才會遺憾,人生只有一次。”
還有網友,從那句“種完麥子”出發,續寫了一首詩:
種完麥子,我就往南走;
我買個帳篷,往不冷的地方走;
從豫北的村莊,往水稻繁衍的方向出走;
從平原的遼闊,往重巒疊嶂的山陵出走;
從六十歲的遐想往二十六歲的夢想出走……
經過快手熱點的發酵,“種完麥子我就往南走”的聲量越來越大,各地文旅、無數網友自發地呼喚阿姨來自己家鄉玩。快手工作人員趕到安陽,見到了麥子阿姨——
麥子種好了,白菜賣完了,是時候出發了。
網友的評論
作為最初的心願傾聽者,大冰為阿姨妥善安排好了行程。
11月12日,大冰好友廢材從濟南趕往安陽,他要護送阿姨南下第一程,從安陽到昆明。
濃重的晨霧裡,阿姨騎著她的電動車出現了。
因為怕走丟,阿姨穿著顯眼的紅綠配色衣服。電動車的車斗裡裝著她的行李,行李包是拿化肥袋子改的,裡面塞著一床被子,除此之外,還有和無數媽媽一樣的,出遠門必備的橘子、麵包。麵包帶了整整一箱,阿姨說可以路上吃。
邊說著,阿姨邊給親友們打電話,讓他們把電動車開回家。就在阿姨打電話時,一樣東西吸引了廢材的注意——一張老式的全國地圖。
他驚訝地問阿姨:“你當時不會就打算靠這個地圖走吧。”
阿姨笑得有些不好意思:“我一面就這樣走,一面問著打聽著。”
廢材和麥子阿姨
麥子阿姨落地昆明後,大冰安排的第二個朋友“小馬護士”也到了。
她接過行李,護送阿姨去預訂的酒店休息。昆明的陽光照在身上,阿姨被風沙磨得粗糙的臉上洋溢著柔和的光。她感嘆著:“好燦爛,陽光非常足。”
小馬護士和麥子阿姨
11月13日,輪到“流浪漢小黑”和“泰北二牛”出場了。
他們倆也是大冰的朋友。大冰提醒小黑準備兩輛摩托車,帶阿姨感受一下騎行,“這個阿姨特別熱愛生活,喜歡騎摩托車”。此外,因為“江湖兄弟”們滿臂文身,怕嚇著阿姨,大冰還特意叮囑,不管天氣多熱,都記得穿長袖。
就這樣,一輛摩托車在前方開路,另一輛摩托車載著麥子阿姨,在國道上飛奔。
阿姨坐在摩托車後座,情不自禁地晃動著身子,開心肉眼可見。直到抵達高速入口,阿姨需要換乘房車。摘下頭盔時,她還有些意猶未盡:“好玩,好酷,可爽可爽了!”
下午,房車在山路上繞了又繞,她終於抵達夢想的終點:西雙版納。
大冰的另一位朋友磊子等候多時,他協助麥子阿姨入住了瀾滄江邊的一家酒店——大冰曾透過“快手熱點”釋出了一個徵集,替阿姨找一份酒店義工的工作。無數網友踴躍報名,最終,大冰聯絡對接好了這一家。
阿姨將會在這家酒店入職,做打掃清潔等工作,酒店的房間會提供到明年三月底,她可以在溫暖的西雙版納實現過冬的心願。
阿姨在摩托車上搖晃身體
推開酒店的大門,眼前的一切都是新鮮的。
“(這裡)有山有水,有漂亮的房子和衣服,還有植物園裡古老的樹,我從來都沒見過,可新奇。這的人也好,說話不硬邦邦,非常柔軟,不像我說話那麼大聲。”
這些天,麥子阿姨脫下了厚重的棉襖,換上了裙子,逛了植物園,去了菜市場、農貿市場,還逛了西雙版納的夜市。
不久前,麥子阿姨接受了媒體採訪。坐在西雙版納的房間裡,潮溼溫暖的空氣擁抱著她。她的頭上彆著剛在夜市上買來的髮卡,穿著喜歡的衣服,笑得見牙不見眼:“在家裡,我沒有這樣放聲地大笑過,從來沒有這麼高興過。”
她感慨萬千。
或許要感謝那些熱心的老鐵,共情了她的生活,鼓勵她樸素的願望。也要感謝參與接力的幾位原本素不相識的陌生人,放下了手頭的工作,為同一個心願奔波。特別要感謝的,還有大冰。
“我沒有想到他安排得這麼周到。現在,我還能走動,也能幹一些活,還能靠自己。大冰為我出了機票錢,我想把錢還給他,把這些錢用到別人身上更有意義。”麥子阿姨說。
回頭看,這段旅程很短,從安陽到西雙版納,只需要兩天時間。但旅程也很長,田裡的麥子綠了又黃,熟了幾十茬。
麥子阿姨在西雙版納快樂玩耍
一路上,麥子阿姨一直在拍攝影片,拍飛機上的雲層,拍路過的樹。她好奇又明亮地打量著這個世界,對著影片輕快地念叨,說這些風景美得像花兒一樣。
廢材問她在和誰說話,她說:給還沒出來的人看的。
廢材在那條影片裡說:“我也突然間想起來了,之前在哪見過她,我每一次回家,每一次走在街上,都能看到很多的麥子阿姨。公交車的終點站,電瓶車能走多遠,就是她們生活的極限。”
麥子阿姨在西雙版納
在“麥子阿姨接力護航計劃流程單”裡,大冰寫下了這份熱切與感動的底層邏輯:
她是新科技文明突飛猛進的當下,我們那些曾出身鄉野及依舊無名在鄉野的父輩們的縮影;她是平行世界裡被虧欠的、被辜負的、被無視著的、終生隱忍卻又血尚溫熱的,我們的姨姨、姑姑,甚至母親。
阿姨入職的酒店老闆也說,幫助麥子阿姨其實也是為自己圓夢。他的母親離世20多年,那些對母親做出的承諾和說不出口的愧疚,只能透過這樣的方式表達。
有人說,麥子阿姨只是個例的故事。但更多的聲音告訴我們,麥子阿姨走紅的根本原因,其實是那些普適性的共情與質樸的感動。屬於普通人的溫良,從未消散。
大冰在“快手熱點”徵集時的講述
今年5月份,大冰邊騎行邊在快手直播。像是一間深夜的禱告室,大冰的直播間排滿前來告解答疑的客人。
曾有個女生前來求助。她剛失業,母親又生病,沒有經濟來源也沒有存款,房東還催她交房租。她問大冰什麼工作能快速賺到過渡的錢,大冰直接託人轉給她1000塊錢,勸她不要被迫做出錯誤的決定。
後面女孩再聯絡大冰,說那次下播後,一位觀看直播的網友聯絡了她,給了她一份工作。大冰立刻問了這位網友的名字,用感謝的方式,確認女孩的安全。
還有個申請連線的男生,被大冰的直播救下生命。
13歲那年,他的母親離家出走,16歲時,因為反抗家暴的父親,他向著父親舉起斧頭。他和大冰連線時,正站在河南某地的28樓,“看你好幾天直播了,我實在沒有人說話,然後就想跟你說說。”
大冰告訴他,想找人帶他吃一碗燴麵。他還給求死的小夥子指了條寬闊的大道,勸他去做海員。“既然在地上不自在不舒坦,咱出海。”
直播間裡,有人問大冰裝修預算,有人問大冰藝考竅門,有人來吐露工作的煩惱,有人傾訴了患癌的苦痛。
這樣的故事在大冰的直播間發生了很多遍,這些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人,悶頭撞上生活的困惑,然後在這裡,被一雙溫暖的手托住。
10月份,大冰的直播在網上爆火,那些原本細小微弱的聲音被熱搜放大。但流量最高峰時,大冰發了條告別圖文,暫停了直播。他總是說,自己只是個普通人。
好在,從大冰的直播間走出,妥帖的溫暖還在。
大冰短暫告別直播
每晚七點半左右,金霞老師會在快手直播。她會從拼音的“aoe”開始,開始兩個小時左右的識字課。只是,她的學員並不是牙牙學語的稚子孩童,而是沒讀過書的成年人。
為了讓不識字的網友也能跟上移動網際網路的浪潮,她還貼心地拍攝了一系列影片,手把手教他們如何用手機打出常用語。
快手使用者@金霞老師主頁
井井的直播間裡沒有熱烈的“321上鍊接”,取而代之的是紛飛的手指,這是專門為聽障人士服務的直播。
井井本人也是聽障女孩,某次購買產品時,老闆的一句“聽障人喜歡便宜的,不看質量”讓她耿耿於懷。於是她走進直播間,為聽障人士選品、直播,儘管有時可能7個小時只介紹了6個產品,但她樂在其中。
她說:“我希望正常人和聽障人士可以做到真正的平等,不要因為我們是聽障人士,聽不到,就可憐我們。”
快手主播井井(左二)和她的夥伴
這或許就是網際網路的意義,它將天南海北的人聚到一起,在流量的滔天聲浪裡,那些樸素的、微弱的、曾被時代洪流落下的無數個普通的聲音,在快手被聽到。
此外,還有一些快手使用者,成為了創作者,試圖幫助更多人。
“桃博士”宋丹陽是其中一員。從農業大學碩士畢業後,她在工作之餘,研究和拍攝病蟲防治、桃樹種植、果樹嫁接等內容的專業影片。影片上傳到快手上,惠及了無數果農,“桃博士”的稱號也因此而來。
從今年開始,宋丹陽的指導課從線上延伸到線下,走訪了全國各地20多個村落,為果農們做技術指導。她驚訝地發現,每一個遇到的果農,都能叫出她的名字。
宋丹陽在講如何剪枝
這或許也是快手的獨特氛圍,樸素美好的共振從線上出發,溫暖蔓延到線下。麥子阿姨的故事走紅後,快手還及時發起了“暖冬計劃”,呼籲大家一起幫助更多的麥子阿姨、麥子叔叔們,幫他們去往心中的“南方”。
至於麥子阿姨,西雙版納也不會是“南方”的終點。她說:“西雙版納是我夢想中的一個點,一個小點。我的心太大了,我想到不同的地方。”
她在快手賬號的簡介裡寫:過完這個冬天,我明年還得回家割麥子。但這不是故事的結尾,是更多故事的開頭。
麥子阿姨的快手賬號主頁
部分參考資料:
1、封面新聞|種完麥子在西雙版納過冬!對話“麥子阿姨”:想先打工把機票錢還上
2、極目新聞|“麥子阿姨”入職酒店做義工,店老闆:是幫阿姨圓夢,也是在幫我自己圓夢
圖片來源:快手站內截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