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行亮終於不裝了

作者:李娜yuer

來源:娜姐的光影筆記(ID:shovidnana
01
看完《再見愛人》最新一期,感覺五味雜陳。
之前李行亮的人格面具太厚,太過在意自己的“好人”人設。
而這一期他終於不裝了!
也終於有了一絲裂縫,得以讓人窺探到他真實內心世界的一部分——
節目組設定了一個遊戲環節,讓每位嘉賓指出自己心中最理想的伴侶。
在座的男嘉賓,楊子和劉爽,都指了自己的妻子。
只有李行亮,指的是葛夕。
麥琳當場就情緒崩潰,委屈難過到離席。
事後所有人都勸他去安慰麥琳,但是他非常不情願。
甚至還把葛夕叫出去說,我當時指的不是黃聖依,是你。
他的解釋是,他不是覺得葛夕適合做他的伴侶,他的意思是,葛夕對劉爽做的那些事,他是非常羨慕的。
李行亮的這個舉動,其實很“炸裂”。
因為他知道會攪動輿論,也會讓麥琳情緒大爆發。
但是他為什麼還要做呢?
他自己的說辭是,玩遊戲太投入了。
02
我梳理了他幾個層次的心理動力:
第一,他的情緒壓抑到極致了,他在報復麥琳。
旅行和拍攝進行了七八天,在過去的七八天裡,李行亮一直是情緒穩定,邏輯清晰。
甚至可以說,對麥琳也是照顧有加。
但是他維持這樣的形象,是有心理成本的。
這個心理成本是,壓抑自己的真實情緒,對外界保持高度的專注,警覺,和順從。
可是“畫像事件”之後,麥琳一直跟他冷戰。
他那時是想要安撫她的,有一個細節,他早餐幫麥琳剝好了雞蛋,但是麥琳沒理他。
還有一點,我覺得“畫像事件”麥琳的表現,也讓他有點沒面子。
他覺得麥琳失態了。
所以情緒累積到了一定的程度,他藉機爆發了。
第二,他也確實想表達自己的真實痛苦和需求。
我能理解他指葛夕的真正用意是,他想說葛夕能夠真正關心劉爽喜歡什麼,會陪他做他喜歡的事,會為他製造驚喜。
他也需要伴侶這樣的看見自己,愛自己。
可能他在家庭生活中,也無數次表達過自己的需求。
但是麥琳是聽不進去的,他每次的表達,麥琳都當成了對自己的不滿,然後要麼委屈訴苦,要麼強勢壓制。
“不能表達”需求,對李行亮來說,是真實的痛苦。
當一個人不能表達需求的時候,他在關係裡是壓抑的,也是沒有能量去愛對方的。
所以李行亮對麥琳的情緒,越來越冷漠和無視。
因為他也沒有解決他內心的痛苦,他沒力氣了,也沒動力了。
他不想再去配合她維持“表面的和平”,他想正視問題,拆解問題,解決問題。
第三,也是最殘酷的一點,他們婚姻的權力格局發生了變化,麥琳全面失勢了。
所以他沒什麼好忌憚的,就放飛自我了。
03
我想詳細解釋一下第三點。
李行亮和麥琳的婚姻,非常“傳統”。
兩個人相識於微,彼此相愛,她陪她追逐夢想,最終他功成名就,夫貴妻榮。
我完全相信,他們最初是深愛過的。
他們也是三對夫妻裡面,最真實和簡單的。
但是,婚姻也是一種人際關係,愛的背後也隱藏著價值。
在他們婚姻的最初,麥琳對李行亮來說,最大的價值有兩點。
一個是性魅力和生育價值。
一個是照顧他和勤儉持家的價值。
理解了麥琳對李行亮的核心價值,也就理解了,為什麼現在的麥琳,會特別有容貌焦慮,為自己的臉和身材而自卑。
會特別強調,她生孩子帶孩子,勤儉節約過日子,沒有她的節儉就不可能買大房子。
因為她就是在一遍遍強調她的價值,她的功勞。
殘酷的是,她的這兩方面價值都在貶值,甚至可以輕易被取代的。
現在的麥琳不再年輕美麗,性魅力在衰退。
李行亮有錢了,兒女雙全了,也住上大別墅了,不需要再節儉了。
所以麥琳非常非常焦慮。
她的焦慮,會驅動她更加嚴苛地控制李行亮;
會從生活的細枝末節中去尋找他不再愛自己的證據;
也會因為外界一絲一毫的風吹草動而更加自卑。
李行亮這邊感受到的是什麼呢?
是麥琳密不透風的強勢控制,隨時隨地發瘋的情緒化。
他只會更加冷漠,更加逃避。
他的冷漠和逃避,會讓她更加感覺不到被愛。
然後控制和發瘋,進一步升級。
這樣的兩種內心模式,形成了痛苦的惡性迴圈。
04
其實麥琳沒有搞明白一件事。
李行亮現在最在意的,並不是伴侶的性魅力和持家能力。
時移世易,環境變了,人的需求也是會變的。
他現在需要的是,麥琳能看見他,理解他。
他們也有足夠的資源,過更加輕鬆和快樂的生活了。
而李行亮也沒搞明白一件事。
麥琳的強勢,情緒化,無理取鬧,是因為她太自卑了,自我價值感太低了。
她走到了一個迷茫的,失去方向的人生階段。
她的核心是空的,她的整個人生失重了,她時時刻刻活在恐懼的陰影裡。
他沒有看懂她的恐懼,他只是認領了她的瘋狂。
其實他應該陪她去尋求專業的幫助。
比如心理諮詢,比如職業規劃。
孩子上幼兒園之後,女性最好是能重新進入社會。
工作帶來的不僅是收入,還有自我價值感,跟社會的連結,以及建立更大圈層的社交關係。
他們兩個都太想做好人,處理不了自己的負面情緒,也不敢面對自己的真實需求。
現在我依然這樣認為,他們就是認知不夠。
為什麼這個節目裡,他們倆被網曝得最厲害?
因為其他兩對更精明,他們太懂觀眾想看什麼,太懂怎麼維持人設和流量了。
而李行亮和麥琳相對簡單,袒露太多真實的東西。
我做自媒體這麼多年明白的一個真相是:
觀眾喜歡的從來不是真實,而是被精心包裝設計過的真實。
所以當他們把婚姻中的瑣碎,人性中的不堪,展示在公眾面前的時候,公眾給予的反饋從來不會是理解和同情,而是勢利與慕強。
他們的悲哀也不是被罵。
而是兩個同樣內在虛弱與匱乏的人,不僅給不了對方想要的愛。
還會因為自身的認知水平不夠,看不清問題的底層邏輯,因此一次次推開了對方,也傷害了自己。
— E N D —
素材來源於網路/影片截圖。文章來源:娜姐的光影筆記(ID:shovidnana),作者:李娜。
你也“在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