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開啟獨資時代!國行PS5結束合資模式​,Switch2國行迎來轉機?

「 點選上方"GameLook

"↑↑↑,訂閱微信 」

企查查資料顯示,4月14日,原上海東方明珠索樂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上海東方明珠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將手中51%的公司股權轉讓給了索尼中國,轉讓後由索尼中國全資持股,公司法人為江口達雄,公司名稱也變為“玩站匹五文化娛樂發展(上海)有限公司”。
成立於2014年的上海東方明珠索樂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對於國內的玩家而言,更熟悉的身份應該是PS4/PS5國服硬體的生產和銷售公司,以及負責在國內提供與PlayStation硬體相關的售後等服務。
與遊戲行業許多中外合資公司一樣,此前索尼在該企業持股49%,而東方明珠作為中資持股51%。
對於此次股權變動,相信所有人和GameLook一樣,第一時間的關注點在新公司奇葩的名稱上,雖說外資進入中國,產品起中文名時不是沒有奇葩的,但從“索樂”到完全沒有邏輯的“玩站匹五”,多少還是讓人遊戲摸不著頭腦。
目前社群中網友對該名稱最有邏輯的猜測是索尼選擇了直接意譯,即“玩(Play)站(Station)匹(?)五(5)”。畢竟這也符合日企在中國命名的一貫邏輯,就比如711便利店其國內公司名就叫“柒—拾壹”。
只不過如果後續PS6釋出了,索尼是否會將公司名從“玩站匹五”更新為“玩站匹六”目前尚未可知。
索尼PS中國官方社媒今日也在微博開啟投票玩梗,“如果給PS5起一箇中文名,你認為最正宗地道的中文名是?”
不過在詼諧的公司命名之餘,此次股權變化,GameLook其實認為是一次相當重要的事件。畢竟在此之前對於遊戲行業的外資企業想要進入中國市場,包括玩家在內很多人的預設情況就是走合資的路線。而索尼相當於打破了這一刻板映像。
畢竟根據2019年釋出的《遊戲遊藝裝置管理辦法》,目前其實並沒有明文規定硬體銷售企業需要採取合資形式。
與此同時,雖然無論是索尼、任天堂還是微軟Xbox,他們除了硬體企業外自身同時也是遊戲研發和發行商,但根據《網路出版服務管理規定》的要求,外商獨資、合資或合作經營的單位本就不得從事網路出版服務。
索尼此次將PS硬體生產和銷售在國內負責的公司轉為獨資,GameLook一方面預計索尼的PS在華業務不會受到多大影響。
更重要的是,GameLook其實相當期待,任天堂的Switch 2國服發行是否能迎來轉機。
此前據日經報道,任天堂目前已經決定推遲Switch 2國服的上線時間,原因是需要評估中國大陸市場對於新機器的需求。GameLook也對該事件進行了跟進:文章連結
當時在文章中,我們就曾分析到,任天堂之所以對Switch 2在國內的釋出不急不慢,一方面是因為當前Switch 2的全球發售本就困難重重,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騰訊此前作為Switch 1代的國服合作方,騰訊似乎已經降低了Switch相關事務的優先順序。
如今索尼已經踏出了第一步,作為全球主機市場隱藏的“第二名”,任天堂或許也能夠在中國成立獨資企業,獨自承擔Switch 2主機在中國的銷售。
雖然相較於PS5等平臺,任天堂Switch對於中國玩家而言,普遍來看最大的賣點其實還是任天堂的第一方產品,而非第三方遊戲,而對自家產品控制慾明顯更強的任天堂,是否願意將自家遊戲交給第三方中國代理商去申請版號、發行等,仍要畫個問號?
但至少相比起之前國服玩家想要Switch 2或許只能海淘的局面,索尼的動作至少是個積極的訊號。
而之所以索尼能夠大膽踏出外企在中國獨資銷售遊戲硬體這一步,除了法律上的原因,GameLook認為,其實也跟國內遊戲行業發展、主機遊戲文化和市場成長有關。

圖片來源:Pixabay
要知道之前類似的事件,比較標誌性的在GameLook看來一共有兩個代表,其一是汽車行業的特斯拉,其二是數碼領域銷售硬體的蘋果、戴爾、三星等。
其中特斯拉所在的汽車行業原本就是相當重資金密集型行業,大型企業所在的地區對於當地製造業的就業、產業鏈發展、技術成長乃至地區GDP的貢獻都是相當關鍵的。
更何況當年特斯拉在上海建設超級工廠之後,包括賓士、寶馬、奧迪等汽車品牌也都蠢蠢欲動,希望加大其在中國合資公司的持股比例,產生了連鎖效應。
蘋果等公司更是,其生產和銷售對國內製造業、就業、消費的拉動作用不言而喻。
而目前無法在國內發行出版遊戲的索尼、任天堂等公司,從性質上來看,其實與蘋果並沒有太大的差距,大家大多是在國內市場賣硬體的,至少從目前來看,乃至監管手段上,對於類似的遊戲硬體公司,其實也可以採取類似的模式。
畢竟目前有關軟體的管理,在iPhone等消費者硬體上,遊戲和應用上架App Store需要進行備案、獲得版號等一連串的國內監管流程和規章其實相當成熟了、全面了。
之於硬體,大體上適當放開的同時,針對主機硬體的一些特殊情況,比如鎖區的問題,則完全取決於硬體的定位以及國內的監管要求。
從遊戲行業的角度來看,雖然因為索尼、微軟的中國之星、id@xbox等計劃,國內主要是獨立遊戲產品會瞄準主機平臺,但隨著全球遊戲行業多平臺趨勢的發展,國內硬體生態的進步其實是能夠與中國遊戲行業創意和產品的發展起到連攜作用。
特別是Switch平臺,目前中國遊戲廠商的參與度其實是相對有限的,此前Switch 1代相對標誌性的事件是米哈遊曾宣佈《原神》將會上線Switch,但後續也沒有了下文。
如今2代釋出,在微軟都宣稱要將自己的遊戲帶到Switch 2上,既說明Switch 2的機能目前不再是瓶頸,也點出了Switch 2這代主機平臺重要的戰略意義。
目前在中國市場,國產遊戲的內容供給源源不絕,任天堂也必須要與中國公司合作,才能繼續拓展這個龐大的、成長中的玩家集體,構建起其一直在全球努力的遊戲生態和任天堂遊戲文化。
以蘋果為例,雖然蘋果自己不參與遊戲研發等業務,但根據GameLook粗略估計,其每年在國內遊戲行業產生的收益都在千億元人民幣以上。
雙方各自都有彼此的需求,甚至玩家也有需求,Switch 2後續能夠順利上線國服,GameLook也只能拭目以待。
····· End ·····

GameLook每日遊戲產業報道
全球視野 / 深度有料
爆料 / 交流 / 合作:請加主編微信 igamelook
廣告投放 : 請加 微信:Amyly588
  長按下方圖片,"識別二維碼" 訂閱微信公眾號
····· 更多內容請訪問 www.gamelook.com.cn·····
Copyright © GameLook® since 2009
   覺得好看,請點這裡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