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全國第二發電大省,對山東意味著什麼?

電力是工業的血脈,處理好電力的“供與需”也是經濟大省的頭等大事。
廣東、江蘇、山東和浙江的GDP總量和用電量一直位居全國前四位,依託風電、光伏和核能,這些省份近年來也在大舉提升發電能力——
僅過去一年中,江蘇發電裝機容量突破2億千瓦,風光新能源佔比超四成;山東全年非化石能源發電1859.0億千瓦時,增長17.8%……
格局正在慢慢發生變化,2024年山東發電量攀升至6055.9億千瓦時,與江蘇(6330.7億千瓦時)接近,而今年前2月,山東發電量更進一步反超江蘇、廣東,時隔五年重回全國第二發電大省。
這也給我們透視全國電力版圖變化提供了一個重要切口。過去幾年電力大省的“追風”“逐光”,如何重塑發電實力格局?重返全國第二發電大省,對山東意味著什麼?
1
重回第二
經濟大省,通常也是用電大省。對於用電大省山東而言,過去一年非同尋常。
2024年6月,山東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突破1億千瓦,成為東部沿海省份中首個解鎖這一成就的省份;10月,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累計裝機1.06億千瓦(46.9%),歷史性首次超越煤電(46.88%)成為全省第一大電源;12月,風電光伏裝機首次突破1億千瓦……
這一年,山東獲批國家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示範區,非化石能源發電1859億千瓦時,增長17.8%,佔全部發電量的27.5%,比上年提升3.2個百分點。“風光核”三向發力,也使得山東發電量迅速增長。
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24年山東發電量達到6055.9億千瓦時,成為內蒙古(8179.7億千瓦時)、廣東(6955.3億千瓦時)和江蘇(6330.7億千瓦時)後,第四個跨過6000億千瓦時門檻的省份。
今年前2月,山東發電量進一步達到1017.1億千瓦時,超越廣東(942.8億千瓦時)、江蘇(947.8億千瓦時),成為僅次於內蒙古(1359.8億千瓦時)的全國第二發電大省。實際上,這也是山東時隔五年發電量再次攀升至全國第二位,但是背後的電源結構已經大不相同。
作為全國唯一擁有全部41個工業大類的省份,山東是能源生產大省,也是能源消耗大省。不過,山東的能源結構長期受困於“一煤獨大”的窘境,即便“十四五”開局的2020年,山東全省的煤炭消費量仍有3.9億噸。
從電源結構來看,2020年山東發電5513.7億千瓦時,其中火電5067.2億千瓦時,佔比高達92%。在“雙碳”背景下,山東痛下決心推動能源轉型,“減煤”“降碳”也成為“十四五”的重要關鍵詞。
“十四五”以來,山東新能源裝機以年均25.2%的速度增長,裝機規模和發電量三年實現雙翻番。根據國家能源局資料,截至2024年年底,山東省累計光伏裝機約73吉瓦(GW),位列全國第一,累計風電裝機約27GW,位列全國第五,新型儲能裝機約15.5吉瓦時(GWh),位列全國第三。
這也是支撐山東重回第二發電大省的核心因素。此時再來看能源結構變化,今年前2月,山東火電、水電、核電、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量分別為827.1億千瓦時、8.9億千瓦時、50.7億千瓦時、95.3億千瓦時、34.79億千瓦時,佔比分別為81%、1%、5%、9%、4%。
據此資料估算,過去五年來,山東電源結構中火電佔比下降11個百分點,風電佔比上升5個百分點,核電、太陽能發電、水電佔比分別上升2個百分點、3個百分點、1個百分點。
這也直觀地說明,山東重回第二發電大省背後,電源結構正在從“一煤獨大”向“風光核”三級支撐轉向。
2
重塑格局
在全國電力版圖上,山東只是一個能源轉型的側影。國家能源局資訊顯示,截至2月底,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34億千瓦,其中太陽能、風能裝機容量分別佔27.4%、15.6%,合計超過43%。
隨著近年來,各地大舉押注“風光”,火電的角色從“壓艙石”轉換為“穩定器”,全國電力版圖正在被悄然重塑。尤其是“頭頂有風光”的內蒙古,佔據全國57%的風能資源和超過21%的太陽能資源,風光裝機量和發電量都增長迅猛。
截至去年底,內蒙古新能源裝機達1.35億千瓦,佔電力總裝機51.2%,提前一年實現新能源裝機超火電裝機,新能源發電量2125億千瓦時,連續兩年在新能源總裝機、新增裝機、總髮電量三個方面拿下全國第一。
自2022年,內蒙古以6440.3億千瓦時發電量,反超廣東(6102.2億千瓦時),登頂全國第一發電大省。短短三年過去,其發電量已經達到8179.7億千瓦時,甩開廣東、江蘇和山東,保持著絕對的優勢。
回顧過去五年,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24年內蒙古是發電量唯一超過8000億千瓦時的省份,廣東、江蘇、山東處於6000億千瓦時階段,新疆、四川處於5000億千瓦時階段,浙江、山西和雲南處於4000億千瓦時階段,河北也在逼近4000億千瓦時階段,這些省份共同構成全國前十的發電大省。
事實上,內蒙古、新疆、四川、山西、雲南等省份均屬於西電東送的外送大省,其中內蒙古、新疆是風電、太陽能發電大省,前者新能源發電量在2000億千瓦時上下,而後者也已經超過千億千瓦時。同時,四川、雲南作為水電大省,年水力發電量均在3000億千瓦時以上。
這也是這些電力大省地位進一步穩固的重要因素。在全國發電版圖變化的背後,一個隱性的邏輯是,火電退、水風光核進,資源優勢正在加速轉化為電力優勢,不論發電大省、用電大省概莫能外。
從全國來看,2025年發電大省正在進一步角力,內蒙古在衝刺4000萬千瓦以上的新能源裝機,廣東要新增電源裝機3000萬千瓦,浙江要確保新增電力裝機2000萬千瓦以上,而山東則明確要力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裝機新增2000萬千瓦……
這也將進一步影響著全國電力版圖。
3
電力市場
“以渤中、半島南、半島北三大片區為重點,加快打造山東半島海上風電基地;積極參與國家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開發,打造魯北鹽鹼灘塗地風光儲輸一體化基地;有序推進海陽、榮成等核電廠址開發建設,打造膠東半島千萬千瓦級核電基地。”
這些重大工程,將是山東建設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發力點。就在本月初,山東省印發《美麗山東建設規劃綱要 (2025—2035年)》,提出要以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引領,推進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等綠色轉型,而構建清潔低碳的能源體系是重中之重。
即便山東發電量保持穩步增長,但供需矛盾依然突出。“保供的壓力將長期存在,去年山東電網有61天負荷破億。”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國網山東電力董事長、黨委書記王志偉曾表示。
今年山東有望成為北方第一個、全國第三個GDP過10萬億省份,對於可靠電力供應、擴大有效投資的需求更加迫切,但新能源出力靠天吃飯,極熱無風、日落無光,高峰負荷時段難以提供可靠電力支撐。
根據規劃,到2030年山東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將突破2億千瓦、達到煤電裝機的兩倍,新能源快速發展和能源消費、併網消納之間的矛盾也將更加突出,一個突出的例子就是頻頻出現的“負電價”。
當然,山東也正在採取超常規舉措,解決新能源消納問題。就在去年12月,山東印發《關於健全完善新能源消納體系機制 促進能源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完善電力現貨市場建設,分類、逐步提高新能源市場化交易比例——
2025年到2026年,新增風電專案可自主選擇全電量或30%發電量參與電力市場,新增光伏發電專案可自主選擇全電量或15%發電量參與電力市場;2030年起,新增風電、光伏發電專案實現全面入市。
這也將推動新能源發電量的穩步增長,從而緩解當地的電力供需矛盾。當然,要根本性解決電力供需矛盾問題,推動新能源電力的增長和消納還不夠,也要依靠全國電網互濟提升電力結構中的綠電比例。
依託“五交三直一環網”大電網,山東在2024年全社會用電量中省外來電1548億千瓦時,佔比達到18.6%。而預計5月,我國首個“風光火儲一體化”大型綜合能源基地外送專案——
隴東至山東 ±800 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將投運,西北地區的煤電、風電、光伏發電將“打捆”發往山東,每年可送電量超400億千瓦時,其中綠電佔比達50%。
向外透過西電東送尋求綠電支援,向內全力推動新能源電力消納,經濟大省山東正在以新型電力系統引領國家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示範區建設,而能源轉型也將為其邁向“10萬億”,乃至更大的目標提供一個更可靠的安全底座。
記者|淡忠奎
編輯|何小桃 杜波
校對|程鵬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蘭素英 攝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映象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向本公眾號後臺申請並獲得授權
推薦閱讀↓
深夜,美國一度再現股債匯三殺!特朗普又發威脅:不會延長!歐洲發出警告,加拿大總理:要給美國造成最大的痛苦
股價暴跌35%!澳大利亞知名試管嬰兒公司犯錯,導致女子生下別人的孩子!律師:賠償數字可能會非常巨大
大風到北京了,最大測到13級風!多家超市今天正常補貨,北京市商務局:無需搶購!外賣平臺:正推出超時騎手免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