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鉛筆道作者 | 阿欣
3月14日,深交所正式受理華潤新能源IPO申請。
此次華潤新能源申報IPO,創下了多個第一,不僅打響了深交所2025年主機板市場的“第一槍”,其高達245億元的募資額,更是重新整理了A股近三年來的紀錄。
更值得關注的是,華潤新能源註冊地為中國香港,這使其成為深交所自實行註冊制以來,受理的唯一一家註冊於中國香港的擬上市企業。
但在數字之外,這家"紅籌巨輪",正悄然攪動中國新能源與資本市場的雙重浪潮。
–01 –
華潤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簡稱:華潤新能源),是華潤電力控股有限公司在新能源領域的唯一平臺。
華潤電力(0836.HK)身為華潤集團旗下核心能源平臺,早在2010年就嗅到了全球能源革命的先機。
當年8月,這家以火電起家的巨頭在香港悄然註冊成立華潤新能源,專攻風電與光伏。彼時中國新能源裝機尚不足4000萬千瓦,行業初興,政策未明。
創始人團隊以“大象轉身”的魄力,將火電利潤反哺新能源,十年間鋪設出覆蓋30省的風光裝機網路,硬生生在傳統能源的土壤上,種出一片綠電森林。
當同行仍在比拼裝機量時,它已劍指“多能互補”“智慧電網”,試圖將零散的風機與光伏板,編織成“發-儲-輸-用”的能源生態網。
這恰是其創始人當年埋下的伏筆:不做追風者,要做織網人。
–02 –
華潤新能源的主要產品圍繞清潔電力生產展開,核心業務覆蓋風力發電與太陽能發電兩大領域,致力於透過可再生能源替代傳統化石能源,破解能源轉型中的碳排放與可持續性難題。
截至2024年9月末,其發電專案併網裝機容量達2820.69萬千瓦,其中風電佔比2156.64萬千瓦,光伏佔比664.05萬千瓦。
風力與光伏電站透過捕獲自然能源轉化為電力,直擊傳統煤電高汙染、高碳排的痛點。
以內蒙古草原的風機群為例,單臺5MW機組年發電量可滿足約1.2萬戶家庭用電,還能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近1.5萬噸。
截至2024年9月,華潤新能源的風光專案已遍佈全國30個省份,重點佈局在風光資源富集區(如西北、華北)與電力消納優勢區(如華東、華南),形成了“資源 – 消納”雙輪驅動的佈局模式。
核心產品風力發電是營收主力。2024年前三季度實現收入147.8億元,佔比87.38%,較2021年的96.14%雖略有下降,但仍維持超85%的統治地位。
相較之下,太陽能發電雖僅佔營收12.62%(2024年前三季度21.3億元),但增速驚人。2021-2023年收入從6.47億躍升至15.5億,複合增長率達55%。
目前,太陽能發電規模雖仍處於培育期,但隨著儲能技術的不斷突破,未來有望成為華潤新能源的第二增長曲線。
此外,配合電力監控系統安全測評等前瞻佈局,華潤新能源正從單一發電商向“智慧能源服務商”轉型,其核心產品的競爭力已超越裝機規模,延伸至全生命週期的高效運營。
–03 –
從招股書顯示,華潤新能源的主要客戶群體包括國家電網公司及其下屬的多個省級電力公司。
2021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其主要大客戶涵蓋了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國網湖北省電力有限公司、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以及國網寧夏電力有限公司等。
以2024年前三季度資料為例,山東省電力為其貢獻了235739.30萬元的銷售收入,佔總銷售收入的13.75%;河南電力緊隨其後,銷售收入為206428.26萬元,佔比12.04%;湖北電力貢獻了189006.30萬元,佔比11.02%;廣東電網和寧夏分別貢獻了113,135.82萬元(佔比6.60%)和100,292.02萬元(佔比5.85%)。
這五大客戶合計貢獻了844601.71萬元的銷售收入,佔總銷售收入的比例高達49.25%。
由於新能源電站需透過電網公司實現併網銷售,2021 – 2023年資料顯示,華潤新能源前五大客戶貢獻營收佔比始終約在50%左右。
這種高度集中的客戶結構,既是行業規則的體現,也反映出華潤新能源在重點區域的市場滲透力。
財務資料方面,2021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華潤新能源營業收入分別為171.34億元、181.98億元、205.12億元和171.50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分別為64.51億元、62.96億元、82.80億元和62.13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華潤新能源的業績增長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援。
在上述報告期內,其確認可再生能源補貼收入分別為63.03億元、63.32億元、64.79億元和49.1億元,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6.79%、34.8%、31.59%和28.63%。
另外,稅收優惠對其業績的貢獻也不容小覷。招股書顯示,過去三年,其稅收優惠金額分別為16.26億元、15.82億元及16.3億元,佔利潤總額的比例分別為21.96%、21.08%及16.37%。
–04 –
在快速發展的背後,新能源發電行業仍面臨一些主流痛點。
一方面,資源分佈與需求區域不匹配,國內可再生能源資源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區和西南地區,而電力需求較大的地區多在南部和東部沿海地帶,這給電能調配和電網建設帶來了更高要求。
另一方面,有限的國土資源制約了新能源專案的擴充套件,土地和海域使用權審批週期長、成本高等問題較為突出。
同時,新能源發電的波動性和間歇性特點,對電網穩定性構成挑戰。隨著電力市場化程序的推進,電價波動也成為影響新能源專案收益的重要因素之一。
從市場份額來看,在國有大型發電企業的新能源公司中,華潤新能源裝機規模僅次於華電新能、龍源電力和三峽能源。
但華潤新能源在全國的佔比雖不算高,佔全國風電總裝機容量的4.50%、佔全國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的0.86%,綜合計算在新能源發電領域的整體市場份額約為2.25%。
但由於該市場規模龐大,華潤新能源仍居於行業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華潤新能源的風、光發電平均利用小時數顯著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2024年1 – 9月,風力發電專案達到1731小時,而行業平均為1567小時;太陽能發電專案為1121小時,行業平均為959小時。
在細分市場,2023年末,華潤新能源風電累計裝機容量為1981.29萬千瓦,佔全國風電總裝機容量的4.49%,在全國範圍內名列前茅;其在太陽能發電領域的市場份額也在穩步提升,2023年末累計裝機容量為549.80萬千瓦,佔全國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的0.90%。
–05 –
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場規模約為1.5萬億美元,並預計到2025年將增長至約2萬億美元。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費國之一,新能源發電行業在未來幾年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
在國內,中國政府對新能源發電行業的支援力度不斷增強,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包括補貼政策、綠色金融支援以及電網接入優惠政策等。特別是“雙碳”目標的提出,更為新能源發電行業帶來了發展機遇。
根據《中國上市公司協會上市公司行業統計分類指引》,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業務被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享受國家政策的重點支援。《十四五規劃》中也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力爭到2030年實現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左右的目標。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本文還參考了金融投資管理學習平臺、中國基金報、CFO職業圈、華夏能源網等相關內容,一併致謝。圖片源自官網圖片。
鉛筆道近期推出了一款爆炸產品——媒體VIP會員,核心亮點是:以一頓午餐的價錢,聘鉛筆道為你的年度媒體顧問,1年6次專屬顧問時間,做你媒體圈的貼身朋友。詳情可以檢視連結



歡|迎|聯|系
想獲得調研,請聯絡:pencil-news
想商務合作,請聯絡:renguozhou2019
想加入創業社群,請聯絡:Pencil-news
想進行市場合作,請聯絡:Pencil-news
文章轉載,請聯絡:Pencil-news

推|薦|閱|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