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略|香港新春名菜美食盤點

新春佳節,是香港人歡聚一堂、共享美食的重要時刻。香港的美食文化豐富多彩,既有傳統的中國菜,又融入了外來飲食文化的精髓。
以下是一些獨具香港特色的新春美食,不妨在春節期間品嚐一番,感受地道的香港年味。
盆菜
盆菜是香港新春不可或缺的傳統菜餚,起源於香港元朗圍村。
圖源:香港旅遊發展局
盆菜由多種食材層層疊加而成,通常包括海鮮、肉類、乾貨等十餘種食材,如鮑魚、海參、大蝦、豬皮、蘿蔔等。
盆菜堆得高出盆沿,寓意“盆滿缽滿”,象徵生活富足、和氣生財。一家人圍坐享用,熱氣騰騰,充滿喜慶團圓的氣氛。
盆菜的製作方法也很講究,各種食材要先分開烹煮入味,再按次序一層層鋪進鍋裡,最後加入濃郁的醬汁慢煮後上桌,用小熱爐一邊煮一邊吃。
髮菜蠔豉
髮菜蠔豉是一道傳統年菜,寓意財源滾滾、開市大吉。粵語髮菜諧音“發財”,蠔豉諧音“好市”或“好事”,再加上豬肘(粵語稱豬手),諧音“就手”,借意“橫財就手”。
圖源香港旅遊發展局
將髮菜與蠔豉、海參、鮑魚、江瑤柱及豬肘一起煮成一大盆,不僅美味,更寄託了人們對新年的美好祝願。
年糕
年糕在香港新春期間是必備的傳統美食,象徵年年高升。
香港人不大喜歡糯米,因此年糕以粳米粉為主,有時摻合少許糯米粉。
圖源香港旅遊發展局
黃糖年糕用黃糖調米粉蒸制而成,再加以紅棗做點綴,色澤金黃,口感軟糯,甜度適中。蒸年糕時不用蒸籠,而是用銅製或鉛鐵的糕盤,每一盤為一底。
油角
油角是香港常見的賀年食品,有“今年吃油角,來年露頭角”之意,寓意出人頭地。
圖源香港旅遊發展局
油角形狀似餃子,甚至比餃子更飽滿,代表銀包飽滿。它以糯米為外皮,鹹的包滿豬肉或冬菇,甜的由芝麻、花生、椰絲和砂糖混合而成。
炸好的油角脹卜卜,象徵金銀滿屋、財源滾滾。
過年怎麼可以不吃魚呢?
吃魚寓意著“年年有餘”,很多港人團年飯的餐桌上都少不了一盤魚,不過魚的做法就根據各家口味各有不同。
圖源香港旅遊發展局
香港本地人團年飯時只吃魚的中間部分,將魚頭及魚尾留到第二天,表達新一年都有餘裕的美好祈願。
全雞
和魚一樣是香港團年飯必備菜的還有——雞。
圖源:香港01
俗話說:無雞不成宴。在新春佳節這樣的重要時刻,雞是必不可少的,而團年飯吃全雞,更寓意展翅翱翔、飛黃騰達。
全雞的做法多樣,如白切雞、豉油雞、燒春雞等,每一種做法都保留了雞肉的鮮美和嫩滑。全雞寓意著吉祥如意、大吉大利,是春節期間家宴和祭祖的必備菜品。
烤乳豬
春節期間,香港酒樓或燒臘店都會推出“鴻運乳豬”。
圖源:新假期週刊
烤乳豬選用幾個月的小奶豬,對半切開去除豬骨,風乾後加入鹽、五香粉醃製,最後刷上糖醋汁烤制而成。
烤乳豬最精華的是酥鬆的豬皮,鬆軟香脆,入口融化,一家人分食,寓意新年鴻運當頭。
蘿蔔糕
蘿蔔糕是香港新年必吃的傳統美食之一,蘿蔔又稱菜頭,諧音“好彩頭”,寓意吉祥。

圖源:香港01
蘿蔔糕裡不僅有蘿蔔的清脆,還有豬肉、火腿的濃香,以及香菇、蝦米的鮮味,層次豐富、味道特別。常見的蘿蔔糕有瑤柱蘿蔔糕,既有鹹鮮海味,又保留了蘿蔔的清香。
煎堆
煎堆是香港新春期間常見的油炸小吃,以糯米粉團炸起,加上芝麻製成。有些煎堆內包有麻茸、豆沙等餡料。
圖源:網路
炸好的煎堆渾圓碩大,像個黃金球,寓意團團圓圓、財源滾滾。
粵語中有句話叫做“冷手執個熱煎堆”,每逢佳節必定要炸煎堆,俗稱“開油鍋”。
笑口棗
笑口棗是香港新春時的傳統小吃,油炸後上端裂開,形如開懷大笑,因此得名。

圖源:香港01
笑口棗寓意笑口常開,口感外酥脆內鬆軟、甜而不膩。
在香港,農曆新年時,親戚好友互訪拜年,常以笑口棗招呼客人。
新春佳節,香港的美食不僅僅是味蕾上的享受,更是文化與傳統的傳承。從盆菜的豐盛團圓,到髮菜蠔豉的美好寓意,再到年糕的甜蜜與希望,每一道美食都承載著香港人對新年的美好祝願和對生活的熱愛。
在這個充滿喜悅與希望的時刻,不妨走進香港的街頭巷尾,品嚐這些獨具特色的新春美食,感受那份屬於香港的濃厚年味。
讓味蕾與心靈一同沉浸在這份傳統與現代交織的美好之中,共同迎接一個充滿希望與幸福的新春佳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