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大年三十,又到了大家開始吃年夜飯的時候!
各大地區的網友已經迫不及待曬起了自己家鄉的“年夜飯”。
廣東地區的餐桌上必須有雞:

(圖:小紅書)
雲貴川渝地區的臘味:

(圖:抖音)
江浙滬地區從冷盤到熱菜再到甜品湯品:

(圖:抖音)
這些都是比較正常的年夜飯,再來看看今年“00後”發明的“新型年夜飯”(通仔不語,只是一味點贊):

(圖:抖音)
有整一堆泡麵的:

(圖:抖音)
有整烤串、炸雞、螺螄粉的:

(圖:抖音)
甚至還有“辣條”加“鍋巴”的:

(抖音)
不得不說,這屆00後還是太有才了,十分鐘就能湊出一大桌!
言歸正傳,每年香港人都非常重視“年夜飯”,稱其為“團年飯”,要等到全家到齊了才可開動。
那麼,香港的年夜飯會吃些什麼?又有哪些講究呢?
港人團年飯吃什麼?
港人的團年飯一定要講究吉利,每一道過年菜式都會加入各種代表“好寓意”的食材,以此來表示對新年的祝福與期望。
盆菜
如果說吃餃子是北方人年夜飯的重頭戲,那麼盆菜則是港人必不可少的招牌大菜!

圖:網路
早在之前,香港新界的圍村在新居入夥、嫁娶、添丁或者祭祀等重要日子,主人家都會製作盆菜,宴請鄉親好友。

圖:澎湃新聞
到後來盆菜變成了大家過年的年菜,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品嚐盆菜宴,寓意著大家新一年“團團圓圓、盆滿缽滿”。
做法也很簡單,將鮑魚、冬菇、花膠、扣肉、大蝦、髮菜、燒肉等各種食材一層層整齊擺放在盆裡,一起燉煮即可。

圖:網路
盆菜上面一層一般會放一些比較名貴和需要先吃的東西,例如雞肉、鮑魚、大蝦等。
最下面則會放一些容易吸收湯汁的食材,比如豬皮、腐竹、蘿卜等。吃盆菜的時候,會由上至下逐層逐層吃下去。
髮菜蠔豉
香港人過年必須討個“好意頭”,一定會買諧音“發財”的髮菜,以及寓意“好事”的蠔豉。

圖:網路
將它們與海參、鮑魚、瑤柱及豬手等一起煮,就是經典年菜“髮菜蠔豉”了。
吃魚“年年有餘”
香港人的餐桌上當然還少不了魚!有清蒸、紅燒、煮湯等不同做法。
一般粵港地區大多是以清蒸魚為主,這樣做出來的魚形狀完整,保留了原本魚的鮮香味道,再淋上蒸魚醬油,讓魚的味道更加鮮甜可口。

圖:香港01
在年夜飯上,吃魚一定不要吃得乾乾淨淨,最好剩下一點,這樣寓意著“年年有餘”。
還有吃豬手“橫財就手”

圖:網路
吃雞“大吉大利”

圖:香港01
吃生菜“生財”

圖:香港01
吃腐竹“富足”等等。

圖:視覺中國
除此之外,港人團年飯的餐桌上還少不了雞、鴨、鵝、燒肉燒臘,以及各種海鮮等。
團年飯的講究和習俗
過年圖的就是一個“吉利”,每個地方吃年夜飯都會有不一樣的講究和習俗。
例如,年夜飯時要特別小心不打碎碗筷,以防帶來晦氣;
同時,避免說不吉利的話。

圖:網路
在香港,年夜飯的講究和習俗更是頗具特色。
首要的一點是,團年飯的菜式數目必須是雙數,8道菜或10道菜最受歡迎,因為“8”寓意著“發財”,“10”則象徵著“十全十美”,都是吉利的數字。

圖:網路
在準備飯菜時,會特意多煮一些飯,這不僅預示著新的一年家中米缸常滿,而且當晚添飯還蘊含著“添福添壽”的美好願望。

圖:網路
此外,香港人在團年飯時絕不使用破損的碗碟,以避免不吉利和可能的傷害。
餐桌上,家人們會避免爭吵,不提及任何不吉利的話題,更不會互相責罵,而是多說吉利話,以求新的一年“大吉大利”。

圖:網路
還有一個重要的習俗是,一些家庭在吃團年飯之前會進行拜神祈福的儀式,以此表達對神明和祖先的敬意。
他們會燒香祭拜天地神明,並在心中默唸自己的願望與祝福,祈求新的一年家庭能夠美滿幸福。

圖:網路
過年怎麼少得了紅包呢?
每年通仔最期待就是吃完團年飯後收紅包的環節了!
通常,在吃完團年飯後,長輩們會向晚輩們派發壓歲錢。
這不僅是一種傳統,更象徵著新的一年裡一切順利,財源廣進!

圖:網路
除此之外,許多家庭在團年飯後還有一個特別的活動——全家老少一同前往年宵花市。
除夕之夜的花市,總是人潮湧動,熱鬧非凡。

圖:香港01
說到最後,通仔也很好奇,大家家裡吃年夜飯都有什麼習俗和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