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房地產市場現狀

美東時間2/25,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公佈資料顯示,美國2月諮商會消費者信心指數降至98.3,明顯低於預期102.5和前值104.1,創2021年8月份以來最大單月降幅、連續第三個月下滑、並處於2024年6月以來的最低水平、徘徊2022年以來的區間底部。
川普上臺後關稅的不確定性及馬斯克在政府部門大舉裁員的舉動,增加了市場的波動性。雖然消費者信心指數下降,但通脹仍然有一定的韌性,薪資的增長加重了商品成本的價格,尤其是建築材料及建築工人的薪水增長,加大了建築造價成本,令到新建房屋價格居高不下,從而也推高了二手房的賣價。目前在紐約/新澤西/賓州,熱門地區搶房的現象比比皆是。而就在剛剛NJ Shorthill 有一幢一家庭房子在12/13/2024掛牌上市,上市價為$1.1 million,2/7/2025以1.72 millions,以多出掛牌價$61萬的溢價成交,著實瘋狂!
現在我來談談目前房地產業的狀況。
1、新房開工率低,銷量佔比也低,二手房主導市場交易。美國地產市場二手房銷量佔總銷量的 80% 以上,二手房的優勢在於價格實惠選擇更多,且不需要等待建設時間及有承擔變成爛尾樓的風險及意味著付出更高的房價/利息和地稅。
2、住房兼具消費品與投資屬性,居民住房價格波動不大,價格較少大起大落,風險較小。住房在美國不單是一種消費品,還具有投資屬性。美國房地產市場相對穩定,經過時間的洗禮及槓桿借貸和選對地點購房,投資回報率還是很不錯。許多朋友在10年前投資的房,房價在十年後至少已翻一倍或數倍。

降息對房貸利率及購房供需的影響

1、如房貸利率下降,將會釋放被壓制的房源,促進人們換房和購房需求,也會提升新房開工率。
2、降息會降低貸款成本和提升居民購房能力。但息口低則會推高房價,增加競爭對手。

房屋庫存依然緊俏

1、成屋庫存、自住及租賃房屋空置率仍處低位,供應偏緊。
通貨膨脹的影響促進了高房價,但高利率也限制了房屋供應的增加,從而進一步加劇居民的購房壓力。
2、若降息,可能促進購房活動,緩解供需失衡。要換房買房的人則會變得積極行動,將會促進買賣的活動,從而緩解供需失衡。降息同時也刺激開發商增建更多新房供應。

投資者的機遇與策略

1、投資者為了自保錢不被貶值,必須重新評估投資組合,用槓桿的形式來增大投資並獲取更多的收益。
如傳統的投資方式:房地產投資,在保有自己的全職工作外,投資住宅房進行相對較低風險的投資,長期持有可能會獲得意想不到的高回報。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決策時,應該充分考慮市場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同時也應該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目標來制定投資策略。
2、密切關注政策動向與市場走勢並時調整投資。
總之,房地產市場的調整通常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投資者和購房者應該保持理性,充分考慮市場的風險和不確定性,根據自己的資金能力制定合理的投資和購房策略:如投資一家或多家庭的選擇。

利率降低時可再作重貸

有不少人現在還是沉浸在新冠時段2-3%的利息的希求中,總覺得現在6%多的貸款利息高,但君不知2-3%的貸款利率是聯儲會在新冠疾情時,整個市場經濟關閉時將儲蓄利率降為0%的產物,是百年不遇的利率,所以要拋開幻想2-3%的利率是不復再現的,除非再來一次黑天鵝般的病毒並關閉全城經濟活動。而投資人在90年代在紐約發拉盛及布魯克林用12-15%的貸款利率買的兩家庭房子約$30多萬美元,現在已價值約$200多萬美元,價值幾乎翻了超過6倍多。而他們的房貸利率經過不斷的重貸,12-13%的利息早已不復存在。目前通脹依然頑固,如果川普為刺激經濟而放水的話,那麼我們手裡的錢就會被貶值,原來$60萬的房子會賣到$70萬。但如果現在入場投資買房待一年後如利息下降,便可以考慮做重新貸款來降低還貸成本。希望朋友們在2025年抓住投資機會並有成功可喜的投資回報!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作者任職在有超過三十年良好信譽歷史的新美貸款銀行。我們是貸款銀行,我們銀行自己負責批貸款及直接借出貸款給客戶,沒有中間人的手續費用。我們有查與不查收入的貸款專案,投資房買賣可以完全不看收入。也有可只放5%首期的查收入貸款,適合收入較高但存款不足的人士。外國人身份和C8卡及沒有合法居留身份但有ITIN 卡的人士也可貸款歡迎查詢。作者為持牌貸款專員專業誠信服務好。另也可用公司名義(LLC/INC)買屋, 買投資房可以完全不看報稅收入。符合貸款條件者可免費出預批信。瞭解詳情請電諮詢:917-580-0767張兆蘭(Helen). NMLS ID; 1887879

近期文章
點選上方標題閱讀推薦文章 ▲

徵稿:

投稿請加微信ID: usa001888,說明投稿內容。投稿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如果此文由【大紐約生活網 】獨家約稿、創作,此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否則追究法律責任。如果此文由本網獨家整理編輯,取自網路的圖片屬於原作者。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或立場。編輯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部分作品來自網際網路,如涉侵權,請聯絡刪除。微訊號:GreaterNY。
喜歡就點個在看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