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45個字 閱讀時長:5分鐘
中產先生 | 洞見時代 發現價值 講述生活

讓大家開心起來。
今天是聖誕節,聊點節日話題。
昨天平安夜,看到有大V說什麼抵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號召繼續抵制到年末之類的。
他當然是正話反說,但感覺不是特別合適,純粹是發洩情緒了。
之前說過,今年聖誕氛圍比之前濃,不但商場搞得很熱鬧,昨天我看到連小區都裝扮上了:
其實就是為了營造節日氛圍,刺激內需。

至於刺激的效果怎麼樣,也沒看到有資料出來,從我自身體會來看,估計有點差強人意。
當前經濟面臨需求不足的情況,有兩件事需要大家重點關注:
1、避免滑入負反饋螺旋。
2、避免悲觀預期自我實現。
前者其實跟普通人關係不大,需要宏觀政策和微觀部門多方努力,但是後者其實是可以有所作為的。
悲觀情緒會傳染,很多人可能目前並沒有到需要悲觀的時候,但是他被網上的悲觀情緒傳染了,所以也悲觀了。
這種情緒會影響預期和決策,最終讓悲觀預期自我實現了。
怎麼打破?
除了政策端釋出利好釋放信心,其實搞節日經濟也是挺好的辦法。
用節日的熱鬧氛圍來沖淡悲觀情緒,能不能直接拉動內需倒在其次,能提供情緒價值也是好的,情緒起來了,消費也就起來了。
今年重磅會議提了一個首發經濟,還有銀髮經濟,我覺得明年應該再搞一個:
節日經濟。
不管什麼節日,都要操辦起來,直接拉動消費倒在其次,主要的作用是:
讓大家開心起來,熱鬧起來,打破悲觀情緒。
以這次聖誕節為例:
以前到了聖誕節,其實就是消費節,給大家營造熱鬧氛圍,營造儀式感,大家就會互相買禮物,然後去餐廳吃飯,去牽手看電影,然後年輕人順便開個房,消費就起來了。
商家賺到錢了,蘋果都是白送的。
情緒起來了,消費也就起來了,喜歡熱鬧的人永遠都有,沒有熱鬧也應該營造熱鬧。
所以,明年不管什麼節日,春節啊,元宵啊,情人節啊,七夕啊,聖誕啊,全都操辦起來。
除了節日經濟:
演唱會啊,
網紅經濟啊,動漫展啊,大家喜聞樂見的,都可以大搞多搞。
2024年大家過得都挺壓抑,2025年應該要快樂一點
。
就這樣。
經濟的體感和溫差。
週末鬧得沸沸揚揚的京滬消費暴跌的資料,說明討論資料已經沒用了,大家在乎的是自身的體感。宏觀資料和微觀體感的溫差是是怎麼來的?微觀體感怎麼才能回暖,何時才能回暖?
可以繼續閱讀:經濟體感和溫差。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