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劇+動畫+女性,電影票房的財富密碼

中國電影票房榜已經裝不下《哪吒之魔童鬧海》(以下簡稱《哪吒2》)了,它開始滿世界尋找對手。
據燈塔專業版全球票房榜顯示,截至2月10日,影片《哪吒之魔童鬧海》總票房(含預售)突破11.52億美元,超過《海王》,進入全球影史票房榜前30名,也是票房TOP30影片唯一非好萊塢影片。
其實更讓我震驚的還是取得這個成績所花費的時間,13天。
在這短短的13天裡,我們見證了《哪吒2》票房的持續逆跌,見證了影院排片率的持續上漲。
但同時,我們也聽到了一些異樣的聲音。
比如有人呼籲《哪吒2》下線,把票房讓給其他電影。
比如有人認為《哪吒2》票房的一家獨大,不利於電影市場百花齊放。
甚至還有人認為動畫片不利於創造就業,對此我只能說,他既不懂動畫,也不懂就業。
在我看來,無論這些聲音是有意還是無心,它們都是錯的。
而在《哪吒2》創造的票房奇蹟中,我們能夠看到中國電影市場的現狀與未來。

竟有人呼籲
《哪吒2》下線
YIQIYINGCHUANG

先來回答一下那些異樣的聲音為什麼不對。《哪吒2》高票房的意義也在答案之中。
有些人認為,《哪吒2》的排片太高了,而且已經賺得很多,為什麼不把排片讓給其他電影?
這裡有兩個問題。首先,《哪吒2》的排片並不是一開始就這樣高,而是隨著高票房一點點漲上去的。
上映首日,《哪吒2》的排片是23.4%,《唐探1900》是22.6%,《封神2》是21.5%,而預售冠軍《射鵰之俠之大者》是16.4%。
這個排片率,是影院經理根據過往資料做出的理性選擇。別忘了當年《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票房突破了50億。
這之後,《哪吒2》票房連續不斷逆跌。這種情況下放著《哪吒2》不給排片,影院經理們跟錢過不去嗎?
所以,《哪吒2》的高排片率是觀眾和影院根據自身利益理性選擇的結果,這裡沒有任何的強制性。
反倒是呼籲把一部電影強制下架才是一種反市場行為,它對市場只能造成傷害而不可能帶來任何好處。
還有人說,《哪吒2》這樣的電影放在什麼檔期都能大賣,為啥非要放在春節檔?它造成的虹吸效應不利於電影市場的百花齊放。
首先,春節檔在中國電影市場上獨一無二,2024年春節檔票房更是佔全年總票房的18.8%。那些呼籲《哪吒2》撤檔的人相當於讓《哪吒2》把應得的票房讓出去,咋想的?
而且真正能夠提振市場信心的,恰恰就是這種票房奇蹟。票房就是個訊號,告訴所有人只要你能夠創作出觀眾喜聞樂見的電影,你就一定會獲得票房的獎勵。
無論是餃子還是郭帆又或者是陳思誠,都在不斷透過春節檔票房向我們證明這一點。
同時《哪吒2》不僅僅是在爭奪市場上現有的蛋糕,還在做大這塊蛋糕。
今年春節檔票房達到95億,比去年增加近15億。試問如果沒有《哪吒2》,今年的春節檔票房可能達到這個數字嗎?
咱們不妨退一步,做個假設,假如《哪吒2》真的退出了春節檔競爭,結果會怎麼樣呢?
我想有兩個結果,一個是春節檔的票房恐怕沒有現在這麼高。另一個是《哪吒2》讓出來的票房的大部分會落在《唐探1900》頭上。
然後怎麼辦呢?再呼籲《唐探1900》退出春節檔?
我知道很多觀眾希望自己心儀的電影獲得高票房,但票房的高低只取決於一件事——電影本身的質量。
如果電影本身質量不行,即使春節檔只剩下你所喜歡的那一部電影,觀眾們也可以選擇不去電影院。

"路人"選擇了《哪吒2》
YIQIYINGCHUANG

今年春節檔《哪吒2》的一家獨大,恰恰是電影出品方、電影院線和觀眾理性選擇的表現。
電影出品方的選擇我們已經不止一次談到,今年的電影全部都是IP電影,要麼是續集,要麼是前傳,要麼是名導演聯手流量偶像。
換句話說,相比於前些年的春節檔,今年的春節檔沒有創新,因為沒有人敢於冒險,所有人都把寶壓在了已經被市場證明過的IP身上。
別看春節檔只有6部影片,但卻集結了幾十乃至上百家出品公司,算得上是囊括了中國電影工業半壁江山。
但市場卻並不會惠及每一位參與者。否則也不會傳出希望《哪吒2》退出春節檔的聲音。
博納影業的老闆於冬更是親自下場,懇請院線為《蛟龍行動》多加排片。沒辦法,博納的損失不僅僅是票房,還有股市。
然而理性的電影院線怎麼可能回應這樣的懇求。影院排片背後就是觀眾的選擇。還是那句話,沒有人會跟錢過不去。
春節檔與眾不同的一點在於,為影片貢獻票房的主力軍不是影迷或粉絲群體,而是"路人"觀眾。
根據燈塔專業資料統計,2024年國內電影觀眾人均觀影2.34部,其中有57%電影觀眾,一年只看一場電影。

因為只看一部電影,所以觀眾的選擇會非常慎重,他們一定會選擇看最熱門檔期最熱的那一部電影。
同樣來自燈塔專業版的資料:《哪吒2》的票房,57.8%的票房來自三四線城市,家庭觀影比例超過30%。這便是"路人"觀眾的巨大力量。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哪吒2》會連續逆跌:隨著口碑持續發酵,越來越多的"路人"觀眾走進影院,而院線又透過高排片回應了觀眾的選擇。
在出品方、院線、觀眾三方的理性選擇下,塑造了今年春節檔的樣貌:IP電影扎堆兒,《哪吒2》一家獨大。
所以,振興電影市場的正確邏輯是:進一步做大做強春節檔。儘管春節檔的容量有限,但只要能讓更多的"路人"觀眾養成觀影習慣,中國電影市場就會在整體上受益。

給票房冠軍畫像
YIQIYINGCHUANG

既然票房冠軍是理性選擇的結果,我們就可以透過分析來給高票房電影畫一個畫像。
首先,喜劇電影仍然展現了其強勁的競爭力,春節檔票房前兩名,外加一個春節檔"釘子戶",都是喜劇效果表現最好的電影。
這也符合經濟下行的當下,人們對於簡單快樂的追求。
而《哪吒》系列的票房奇蹟則向我們展示了動畫片的票房潛力。
其實比《哪吒2》更能展示這一點的是《熊出沒》系列。相比於票房一驚一乍的《哪吒》系列,《熊出沒》系列才更像是一個發揮穩定的票房收割機。
如果不是今年有《哪吒2》搶佔了賽道,這個春節檔"釘子戶"的票房表現絕對不止於此。
而在那些成熟的電影市場,動畫片始終佔據著重要位置。動畫片習慣性霸榜的日本自不必說,2024年北美票房冠軍同樣是一部動畫片。而票房前十名中有4部動畫片。
可以想見,隨著《哪吒2》所取得的票房成績,2025年的觀影型別偏好調研中,動畫片的排名會大幅度前進。而資本也會進一步向動畫片傾斜。
春節檔帶給我們的另一個啟示是,女性觀眾佔據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蛟龍行動》的失利,或許有電影本身質量的問題,但我想更大的問題在於,它的題材並不符合目前主流觀影人群的偏好。
資料顯示,從2021年起,國內電影觀眾裡,女性觀眾的佔比持續擴大,2024年,國內影院的女性觀眾佔比已經達到58.4%,明顯高於男性。
這也就促成了2024年女性題材電影票房口碑一路高歌猛進的結果。
而今年的春節檔,我們會發現幾乎每一部電影都面臨著關於是否對女性友好的討論。
比如《蛟龍行動》剪掉了蔣璐霞戲份,比如《封神2》對鄧嬋玉的塑造引發爭議,比如《哪吒2》裡針對鶴童的惡搞,比如《唐探1900》裡重要女性角色缺失……
這些討論背後,恰恰是電影主力觀眾話語權的體現。所以,討好女性觀眾,或者至少不得罪女性觀眾,是今後電影製作者需要思考的重要課題。
於是乎,當我們把這些能夠左右票房的要素簡單疊加,就找到了電影票房的"財富密碼":一部喜劇的討好女性觀眾的動畫片……
這不就是2024年全球票房冠軍《頭腦特工隊2》嗎?

作者 | 牛角
永遠的新文化報評論員

排版丨pelyliu
「注: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豆瓣及網路,
若有侵權請主動聯絡我們。」

益 起 推 薦

更 多 課 程 介 紹   |   專 業 幹 貨 分 享
關 注【 益 起 映 創 學 堂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