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掉女明星,他們賺得盆滿缽滿

前不久,老年明星旅遊綜藝《一路繁花》開播,播出第一集,李小冉當著其他嘉賓指責劉曉慶的切片就在社交平臺上引起討論。
網友分析嘉賓的微表情、語言和陣營關係,發出感嘆:“由彤門跳向慶門。”
一檔旅遊綜藝,除了旅遊什麼都討論。網友輕車熟路地自尋矛盾點,彷彿在欣賞《甄嬛傳》續集。
節目組也深諳此道,嘉賓邀請了各有特點的劉曉慶、向太、蔡明、倪萍等娛樂圈老將。綜藝預熱時,關於這群人將會如何撕扯的熱搜就上了好幾輪。
2024年,國產綜藝默契地展現了一個現象:不管綜藝的主題是旅遊、演戲,或者戀愛、選秀,節目組大費周章地不是挖掘主題核心,甚至不是帶來娛樂,而是凸顯嘉賓矛盾、引導觀眾互掐。
透過剪輯、觀察嘉賓的反應等引導,放大綜藝矛盾,成為當下價效比最高的流量密碼。
國產綜藝,似乎已經黔驢技窮。
號稱“綜藝春晚”的《再見愛人4》終於落下終幕,雖然綜藝結束了,但綜藝之外,六位嘉賓的故事還在繼續。
除了黃聖依,其餘五個人都透過直播和網友交流。在楊子和麥琳的連線直播中,楊子詢問麥琳是否離婚,還說:“彈幕都讓我倆在一起。”
很多網友對楊子這番話感到不適,認為他還和節目裡一樣,沒有邊界感、不尊重他人。但在麥琳的直播間,觀眾紛紛讚揚她變得很有元氣、並送上了善意的祝福。
麥琳直播截圖
這與節目播出時,麥琳遭受的輿論處境完全不一樣。
在下車那期節目裡,麥琳和李行亮等房車開走後,快速走向對方,相擁而泣。
這本是一個皆大歡喜的圓滿結局,但影片彈幕上充斥著許多不和諧的聲音:對麥琳進行人身攻擊、表達對李行亮下車的不解,不滿節目組強行“圓故事線”。
《再見愛人4》播出期間,討論度最高、爭議最大的角色是家庭主婦麥琳。
關於麥琳的指責全都圍繞生活的細枝末節,正因真實,網友全都義憤填膺。
某次,李行亮將麥琳惹生氣,為了哄她,用飛行航程換了北京上海的往返機票,在上海買了麥琳愛吃的青團便立刻飛回家。
麥琳吃到幾百公里送來的青團,反應是 :第一口不是她最愛的蛋黃肉鬆,而是豆沙。幸而李行亮買了六種口味的青團,麥琳在節目裡笑著吐槽:“要不會被我罵死好嗎?”
因為麥琳在節目裡多次強調自己節儉,很少給自己買衣服、垃圾桶用塑膠桶代替、捨不得換電腦而造成檔案丟失。但在嘉賓張泉靈詢問麥琳收到什麼樣的禮物會感到被愛時,麥琳回答:“當下的話,有個包包會讓我有面子一點。”
節目播出期間,網友扒出了疑似麥琳的二手交易平臺賬號,發現該賬號曾賣出一款奢侈品包,文案寫道:“家裡包包實在太多了。”儘管有網友表示,這是賣包的通用話術,且麥琳與李行亮從未承認過該賬號的真實性,網友仍自發傳播,指責麥琳拜金。
二手平臺截圖
麥琳之所以被吹毛求疵地對待,固然有她性格上的瑕疵問題,但更離不開節目組的推波助瀾。
讓麥琳的影響力從節目觀眾擴充套件到全網網友的事件為,“燻雞事變”。
“燻雞事變”前一天,六位嘉賓用語言描述自己和愛人的外貌,畫師根據描述畫出畫像。
麥琳在對自己的畫像不滿的情況下,還被劉爽笑稱這幅畫像像男人。麥琳只能用大笑來掩飾自己的情緒,而身為伴侶的李行亮並沒有覺察出不對勁,讓她的情緒不斷加劇。
第二天,麥琳頂著哭了一夜的腫眼奔赴行程,在超市購物時,她表示自己要一份38元的奶皮子,並強烈推薦導遊葛夕買兩隻70元的燻雞,作為他們的晚餐。
麥琳反覆強調燻雞好吃且實惠,葛夕最終妥協。

網友認為麥琳在報復葛夕
基於此,麥琳遭到了幾乎全網的抵制,有關她的討論下,都會出現“燻雞”兩個字,網友認為她作、情緒化、欺負葛夕,還有網友甚至表示她應該被賣進深山,嚐嚐社會的險惡。
網友們將嘉賓沒有經費購買晚餐的所有責任都歸咎到麥琳身上,但經過計算,她們三人在進入超市前,還剩下四百元左右,除去麥琳為自己購買的38元奶皮子、7元的咖啡,和大家一起食用的12元薯片和140元燻雞,其餘近200元幾乎由剩下兩人購買零食花費掉。
麥琳最大的問題是,在葛夕的導遊日,插手了別人的管理事務,給對方帶來困擾。
可是為什麼網友認為麥琳十惡不赦?

節目組從“燻雞事變”的發生到傳播,都起到不小的作用。
超市拒絕影片拍攝, 但節目組仍然通過錄音將超市的經過展現在正片裡。
節目組的剪輯並不客觀,近400元的花銷中,麥琳的每一筆花銷都在節目中完整展現出來,剩下的200元是如何花費的,卻幾乎被隱藏,甚至還保留了黃聖依的一句話:“算了,我不要了,我本來還想買一瓶山楂汁”。
這樣的對比下,更將麥琳的“自私”展現得淋漓盡致。
與此同時,慢放每個人的表情、搭配表現緊張氛圍的音樂、演播室的觀察員激動的反應,剪輯關於情節的選擇與效果的加持,都將矛頭指向了麥琳。
麥琳僅兩天的情緒崩潰,也透過正片、提前觀看、搶鮮看等形式發酵了快兩個月。
觀察室的反應
《再見愛人》的製片人劉樂曾被多次問到:“這個節目到底有沒有劇本?”
她明確否認:“婚姻關係無法給出劇本,現實比電視劇抓馬多了。”這檔情感類綜藝,從嘉賓選角開始,到節目中的活動、遊戲、相互傾訴等環節,再到後期剪輯,節目組能做的是拉通整體框架、有選擇地呈現議題,但很難預判每個嘉賓被觸發的具體反應。
雖然如此,節目組並非完全被動,剪輯的工作任務之一,便是成功管理觀眾的情緒。
大部分觀眾對麥琳產生抵制、反感的情緒,正是節目組希望看到的。“燻雞事變”後,芒果TV軟體立刻上新了麥琳同款燻雞和青團。
綜藝節目最後展現的正片,只是海量素材裡不到百分之一的內容。

劉樂
業內人士關雅荻提到,現場的機位多到無數,每天素材都是海量的,每一位嘉賓都對應一個甚至多個PD(跟拍導演),她們全天24小時(除睡覺)都帶著耳機聽自己負責嘉賓的每句話,在現場導播間裡無數個監控螢幕盯著嘉賓去看每一個動作細節,同步整理自己負責嘉賓的當日言行要點。
真人秀綜藝的核心就是海量素材,當素材達到足夠的數量,才能支撐剪輯實現導演組的任何想法,用後期透過素材重新講一遍故事。
我們已經走入“後真相”時代,真實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大眾相信這是真實。於是,綜藝雖然依靠紀實元素,但本質已經是深度作偽。
與“後真相”相伴的是後情感,一種被現代文化工業所操控的、大規模生產的倫理感情,當觀眾內心真實的情感被生產商刻意營造的快感取代,從而便於被資本創造的虛假受眾需求綁架。
《再見愛人4》深諳這種玩法,透過麥琳獲得潑天的流量、賺得盆滿缽滿。這也是當下很多綜藝提高收視率與討論度的討巧解法。

麥琳之前, 另一位女藝人也遭到網友的口誅筆伐,並延伸出了彤學。
彤學創始人為周雨彤,出自綜藝《花兒與少年6》。
《花兒與少年》系列綜藝最經典的是第二季,嘉賓為鄭爽、許晴、楊洋、毛阿敏等,由於每個人都有一些問題,導致溫馨和諧的閤家歡旅遊綜藝火藥味十足,誕生了“上一季的嘉賓都正常”等名場面。
第二季後的節目都撲街,直到絲路季口碑和人氣才好轉。絲路季的嘉賓展現出的和諧、輕鬆的朋友氛圍,正是觀眾想要觀看的。
節目組趁熱打鐵,立刻邀請新的嘉賓參與《花兒與少年6》的錄製,但在營銷上,節目組選擇了最簡單、最容易挑動觀眾情緒的方式,對立嘉賓矛盾,將#陳好壓迫性很強#的相關詞條送上熱搜。
第一站的導遊是兩位00後藝人,因為年齡小且沒有經驗,在酒店、行程和經費的安排上都出現問題,陳好作為一行人中的“大姐”向他們提出瞭解決方法。
在就事論事的環境下,陳好條分縷析地告訴後輩們如何擔任好導遊的責任,但節目組放大後輩們不安的表情、陳好嚴肅的眉宇,配上沉悶的配樂,以及穿插其他嘉賓的後採,比如周雨彤說:“一上來教人做事也不好玩。”

節目組有意營造了團體間的壓抑氛圍,想製造對立來引起網友對節目的關注。後續的旅遊環節設定中,節目組將成員分成花隊和土隊,並向兩組提供不同的待遇,進一步激發團隊之間的矛盾。
在這部綜藝裡,觀眾們起了逆反心理,並未一窩蜂指責陳好,反而對周雨彤的一言一行進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彤學養活了無數自媒體,也為綜藝帶來不少流量。
《花兒與少年6》本身的旅行活動、嘉賓們的感情流動,都被彤學所掩蓋。
戀綜《心動的訊號7》同樣出現節目組透過剪輯引導觀眾情感的行為。女嘉賓孫樂顏和男嘉賓奧斯卡早已互通心意,某天孫樂顏看見奧斯卡與另一女嘉賓翁青雅一起吃飯,她破防地將翁清雅當眾叫出去,表明自己的立場。
節目播出後,#翁青雅 孫樂顏#登上高位熱搜,網友紛紛表達對翁青雅的憐愛,認為孫樂言“霸凌”“大姐大”“雌競”“戀綜最迷惑女嘉賓”。

《心動的訊號7》
後來,觀眾仔細扒節目細節,才發現翁青雅和奧斯卡更多的親密互動都被剪輯掉,只留下孫樂顏“突然”情緒失控找翁青雅對峙的場景,並完整播放翁青雅回房間後一邊哭一邊被其他女嘉賓安慰無妄之災、和觀察室嘉賓表達對孫樂顏不理解的場景。
節目組的二次創作,使故事原委展現不完整,引導觀眾產生敵視孫樂顏、憐愛翁青雅的情緒,並讓男嘉賓奧斯卡在此次事件中隱身。
節目組故意挑事的集大成者當屬《一路繁花》,它更被稱為“預製菜一樣的女性綜藝矛盾。”
挑選嘉賓時,節目組邀請了脾氣火爆的劉曉慶、小品中扮演毒舌人設的蔡明、極具個性的向太、戲裡柔情似水戲外不會來事的李小冉……節目組的用意如司馬昭之心,就是想看老大姐們過招。
剛官宣陣容時,就有網友調侃兩位年輕的男嘉賓在歷劫。
在節目組規則設定中,最不被看好的人擔任領隊,因此年紀最大、得到票數最少的劉曉慶成為領隊。
李小冉因為腰傷坐車時身體不適,在後續談話時面色不虞,節目組有意聚焦她的壞臉色,試圖強調嘉賓們不和諧的氛圍。即使節目剛播出兩集,部分觀眾已經“非常上道”地跑到李小冉社交平臺評論區集火。
國產綜藝,熱衷挑事。

當下,綜藝面臨嚴峻的招商情況。
資料顯示,2024年上半年,電視綜藝和網路綜藝的招商數量,整體呈下降趨勢。
《2024中國廣告主營銷趨勢調查報告》中,某飲料品牌稱2024年“整體預算偏保守謹慎,根據市場波動靈活調整”,某汽車品牌則表示“老闆的要求就是用更少的錢來達到更好的效果”。
短影片平臺分走了長影片的使用者,也分走了金主。
今年上半年,乳製品行業在綜藝方面的廣告費用,佔比僅有17.1%,去年同期資料為24.5%。而乳製品行業去年在短影片渠道的廣告費用佔比為19.8%,今年上升至37.2%。
《再見愛人4》
面對越來越緊縮的廣告收入,綜藝行業將目光從品牌轉移到觀眾。
綜藝節目出現了無限套娃的情況。三四年前,市面上的綜藝節目大多正片免費,只有加更或提前觀看需要會員付費。如今,大部分綜藝節目都設定了VIP門檻,提前觀看成為SVIP的福利,甚至還有單集付費的模式。
如何抓住觀眾的情緒、讓觀眾願意為綜藝買單,成為節目組費盡心力思考的問題。情緒付費,是最簡單最通用的解法。
拿《再見愛人4》舉例,截至1月,已累計上榜熱搜話題1484個,累計TOP1次數273次,累計在榜時長1252小時。
巨大的流量背後帶來高額的營收。
芒果TV軟體新增了“心趴燻雞”板塊,點選宣傳圖後則跳轉至芒果旗下內容電商平臺的商品購買頁面。可在平臺購買“節目同款”的燻雞和青團,價格分別為69.9元/只和59.9元/3盒。

節目衍生出的沉浸版、加更版、夫妻悄悄話等內容都有對應的會員等級,充值不同的金額可以觀看。
與此同時,平臺推出了“加速觀看禮”,定價分別為3元、19元、23元、44元,按照第五期搶先看播放量計算,僅最低檔3元解鎖單期搶先看或已為芒果TV帶來千萬元級收入。
曾有員工透露,《再見愛人4》收益比之前的三季高出近5倍。
同樣為了盈利,《歌手2024》交出了另一份答卷。2021年,《歌手》因為走不出“資源消耗”的困境主動停播。
今年,雖然《歌手》原先的選人、選歌困境並未得到解決,但“直播、不修音”的全新比賽方式還是撕開了內娛假唱的遮羞布,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力。
以直播形式迴歸,《歌手2024》具備天然的即時互動感,又與微博深度合作,形成了“直播+社交”的有效融合,促成觀眾獲得更高維度的在場感。
網友投票可以即時決定比賽人選,直播產生的熱搜也會對歌手“當面開大”。
歌手亞當·蘭伯特襲榜那期,44萬網友在1小時的限時投票內投出那英。那英得知結果後,露出了微妙的表情,立刻掀起了#英子保重#、#五旬老太擦腦門#等話題的熱烈討論。

“寧願犯錯,不要boring”的綜藝態度為《歌手2024》帶來鋪天蓋地的流量,由於是老IP,首播時它就坐擁6家品牌客戶,有網友統計,播到第二期,這檔節目的品牌贊助已經高達22個,廣告片47支。
但是,比起《歌手2024》留下了多少動人心絃的舞臺,對更多觀眾來說,印象更深刻的還是那英“五旬老太守國門”。
國產綜藝,在如何輸出高質量內容上,力不從心。
2020年,戀綜正火,觀眾試圖尋找某種心動代償。
剛從湖南衛視轉到芒果TV的劉樂,卻將視角轉移到離婚主題,她認為這將是一檔“讓觀眾看完之後想結婚的綜藝。”
劉樂說:“我們解決愛的問題的能力那麼地貧瘠,我們對於愛的探索如此有限,但生而為人,我們對愛的需求卻是永恆的。”
因此,《再見愛人》第一次播出時,給予觀眾巨大的震撼。
綜藝裡三對嘉賓有的已經分開、但還想要一個答案,有的還在婚姻堅守、但找不到出路,他們彼此坦誠地分享感受,讓觀眾深刻共鳴到:原來愛是這樣。
第一季的《再見愛人》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爭吵對立,也不是某個集火的靶子,而是:
三位女性嘉賓一起在沙漠的夜晚披著毯子唱《笑紅塵》,她們互相扶持互相開導;
郭柯宇和章賀在最後下車的環節裡,相擁在一起,他們本人和觀眾都清楚明白這段感情不會再有以後,這個世紀擁抱打動了事中人、旁觀者的心……

郭柯宇與章賀的世紀擁抱
《再見愛人》首季爆火的本質,是填補了內娛沒人教觀眾如何與一段愛情好好告別的空白。
越到後面,這檔綜藝面臨的困境越明顯:情緒蓋過了對關係本身的探討、觀眾失去耐心只想要明確的離婚或不離婚的結果、嘉賓們陷入“解決問題”的固定流程,節目組對婚姻問題的探討也留下“溝通不夠”的樣本答案。
面對這種情況,《再見愛人》在第四季放棄在深處打磨節目,放棄深入探討複雜又微妙的情感流動,而是選擇集火素人麥琳、粗暴獲得流量,這場類“網路暴力”的流量狂歡一定程度違背了真人秀節目倫理,也並不具有可持續性。
《再見愛人》中三位女嘉賓夜晚談心
《乘風破浪的姐姐》首季播出時同樣驚豔了觀眾,當觀眾沉浸在青春靚麗的年輕偶像透過選秀節目出道時,節目組邀請了一群已成名的中年演藝明星,讓她們在舞臺上展現自己。
觀眾們看到的是“姐姐們”豐富的人生閱歷、混沌的中年危機、嘗試新事物的挫敗與堅持,聚在一起的力量感。
但《乘風破浪的姐姐》與《披荊斬棘的哥哥》同樣面臨後力不足的問題:嘉賓參加節目的本意是為了翻紅、節目無法挖出更多核心、觀眾審美疲勞。
為了留住觀眾,這兩個節目走向了畸形的流量怪圈,靠出醜來博得關注。比如2024年的浪姐最出圈的畫面是戚薇電音感十足的“七”,披哥討論度最高的場景是向佐試圖逃掉舞臺排練,與追過來的國外選手吵架。
戚薇在浪姐舞臺上
離婚綜藝不再討論愛與告別、選秀綜藝不致力於展現好舞臺、演員綜藝變成“小丑”的翻紅地、本應該是和諧出遊的旅遊綜藝變成修羅場,無法讓綜藝穩定發揮好質量後,節目組選擇向下比爛,越爛越能引起觀眾的關注和討論。
這並不是良性的發展方式。
《花兒與少年·絲路季》評分9.3,緊接其後《花兒與少年6》評分只有3.9,觀眾真正想看的,並非表面的對立,而是深層的挖掘。

《花兒與少年·絲路季》合照
面對廣告商的減少、賺錢方式的改變、觀眾觀演態度的轉變,讓綜藝的生存空間越發逼仄,這更需要節目組用心製作優質的綜藝,而不是倒推綜藝逆向發展。
清醒的觀眾已經對這類炒作方式感到不適,關於《一路繁花》,有人評論:
“一路繁花的幾位姐姐早已歷經千帆看淡一切了,節目組還在用窮遊這一套去沒苦硬吃、製造矛盾真的太土太low了,簡直是資源的浪費。
這麼經歷豐富的幾位行業王者,我想聽的是她們走過的路愛過的人,想從她們身上感受到是人生的智慧與豁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