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中國第一投行?

今天的中國券商,誰會和誰合併,成為傳說中的“一流投行”?
這件懸而未決的事情,正在成為社會各方猜測、議論的焦點。
《資產洞見》今天就來談談這件事。
————
一石激起千層浪
2023年10月30日至31日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提出——
“要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培育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
這個提法很新鮮,立即受到了廣泛的社會關注。
隨即,中國證監會也表示——
“將支援頭部證券公司透過業務創新、集團化經營、併購重組等方式做優做強,打造一流的投資銀行,發揮服務實體經濟主力軍和維護金融穩定壓艙石的重要作用。”
11月15日,在2023年上海證券交易所國際投資者大會開幕致辭中,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表示——
“外資是我國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歡迎外資擴大在華投資的同時,我們認為對於中國這麼大的一個資本市場,內資總是起著決定性作用。我們將大力推進投資端改革,加快打造一支強大的內資投資者隊伍,形成內資、外資競相投資的良好局面。”
從這些表態來看,有關方面對於目前中國股票市場有想法。比如認為,上市公司質量有待提高,整體控盤能力弱,尤其是跟外資相比,話語權不足,由此萌生打造一流投行的想法。
雖然放下一片水深火熱的市場,去談宏圖偉業,會讓股民有些不舒服,但是,大變革意味著大機會,對市場提振力量是強訊號。
於是,人們猜測,誰會和誰合併?
訊息滿天飛——
中國銀河與中金公司;
中信證券與中信建投;
海通證券與國泰君安、東方證券;
浙商證券與財通證券;
太平洋證券與華創證券;
平安證券和方正證券;
民生證券與國聯證券;
國元證券與華安證券;
第一創業與首創證券;
華泰證券與東吳證券、南京證券、國聯證券;
招商證券與國信證券、長城證券;
天風證券與長江證券;
西南證券與華西證券;
……
————
中國投行的實力
其實,我們應該先看一看,中國證券市場、中國投行與國外相比,是個什麼概念。
資料顯示,全球有60家主要證券交易所,其中有16家市值超過1萬億美元,即“1萬億美元俱樂部”。“1萬億美元俱樂部”所管理股票佔整個市場的87%。
美國股市擁有全球最強大的股票市場,佔全球股票市場的60%。
中國股市,正如方星海所說,註冊制實行後,A股上市公司數量由3500餘家增至5300多家,總市值近80萬億元,穩居全球第二位。
全球前十大股票市場,管理著全球78.8%的股票,這前十大市場中,包括中國的三大市場: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交易所和香港交易所。
全球前十大股票市場
從規模及未來發展看,中國股票市場在全球的份量都是很重的。但是,與市場規模相比,中國的投行就不那麼重了。
在全球投行排行榜上,前50名找不到中國投行的名字,一些重要投行我們也在此列一下。
美國十大投行——
1.摩根大通
市值:4012.9億美元
總資產:3.2萬億美元
2. 美國銀行
市值:2309.8億美元
總資產:2.4萬億美元
3、摩根士丹利
市值:1493.8億美元
總資產:2013億美元
4. 富國銀行
市值:1484.6億美元
總資產:1.7萬億美元
5.高盛
市值:1136.5億美元
總資產:4869億美元
6.嘉信理財
市值:917.5億美元
總資產:5520億美元
7.花旗集團
市值:908億美元
總資產:1.8萬億美元
8.PNC金融服務
市值:511.8億美元
總資產:5523億美元
9.美國合眾銀行
市值:500.1億美元
總資產:5851億美元
10.信託金融公司
市值:419.3億美元
總資產:5462億美元
美國而外的頂級投行——
1.滙豐銀行
市值:645億美元
總資產:2.966萬億美元
2.瑞銀
市值:1769億美元
總資產:3.96萬億美元
3.道明銀行
市值:1112億美元
總資產:1.4萬億美元
4.巴克萊銀行
市值:426億美元
總資產:1.514萬億英鎊
5.德意志銀行
市值:785億美元
總資產:1.337萬億歐元
·
此外,還有中型投資銀行——
1.威廉·布萊爾公司
2.霍利漢·洛基
3.普華永道
4.林肯國際機場
5.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
專業精品投行(投資某一專業領域)——
1.蒙哥馬利公司
2.馬拉松資本
3.拉扎德
4.羅斯柴爾德
5.桑德勒·奧尼爾合夥人
在全球100強投資銀行榜上,可以找到以下幾家中國投行的名字——
1.中國農業銀行
2.中銀國際
3.交銀國際
4.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5.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中金公司)
6.中信證券
7.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不過,我們國內習慣所稱“投行”,主要是指券商。而以上排行榜中的中國投行,多是銀行的投行業務。把這些綜合性銀行排除,實際上,只剩下了兩家通常意義的投行,即中金公司和中信證券。
1.中金公司
總市值:1493.65億元
總資產:6249億元
2.中信證券
總市值:3354億元
總資產:1.41萬億元
從公司的總市值與總資產實力而言,中國這兩家頂尖投行,與世界一流投行的差距大約是3至20倍。
————
誰是中國第一投行
透過以上資料對比,我們彷彿能夠聽到有關方面發聲的潛臺詞。
為什麼說是“頭部證券公司”整合為“一流投行”?因為即使是頭部證券公司,與國際投行的差距也是巨大的。
不管下一輪中國的證券市場掀起怎樣的併購潮,要想有中國的摩根大通和高盛,首先的著眼物件,應該就是中金公司和中信證券。
再結合中國投行走向國際化市場的情況看,如今中金公司在香港股市的投行業務已拔得頭籌,而中信證券買下里昂證券組建中信里昂,也已經走出投行國際化的第一步。鎖定中金公司和中信證券,離“一流投行”差不多就很近了。
這個時候,再看中國銀河與中金公司的併購傳言,大背景上似乎是符合的。
有趣的是,信達證券對中國銀河的首次覆蓋報告中,稱中國銀河要“進擊,以機構業務打造大投行”。
信達證券評估報告截圖
信達證券在報告的一開始,便稱——
“同為中央匯金系的券商公司包括中金公司、國泰君安、中信建投、申萬宏源,中國銀河作為匯金公司旗下重要的證券金融平臺及證券行業和資本市場的‘國家隊’,公司可以及時把握國家發展大政方針,享受資源協同便利。”
我們不知道信達證券的這一段話是什麼來歷,如果有出處的話,幾乎就等於解密了。
即便沒有,它也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答案和思路——中央匯金系。
作為國家金融的中流砥柱,中央匯金是更高一級的機構層面,其投入的專案,包括券商方面,可謂眾多。中金公司和中信證券,都是其旗下投資專案。如果是在中央匯金層面進行投行整合,中金公司與中信證券並立的原有格局體系就會打破。
而如果信達證券所指為事實,那麼這就是一個“五合一”的方案:中國銀河與中金公司的合併僅僅是一部分,還要加上國泰君安、中信建投、申萬宏源。
我們來看一下2023年11月《每日經濟新聞》釋出的2023中國證券業上市公司品牌價值榜TOP30榜單——
按照該排行榜比對,國泰君安第二、中國銀河第六、中金公司第七、申萬宏源第九、中信建投第十,五家投行佔據中國頭部券商(前十)的半壁江山。
如果是這個“五合一”的方案,那麼,我們再來大概算一下——
國泰君安+中國銀河+中金公司+申萬宏源+中信建投
總市值:6819億元
總資產:3.3萬億元
這個規模基本能接近美國投行前十的水平,也就是說,具備了國際一流投行的模樣。
從結果倒推,這種“五合一”的方案可以達成有關方面的預期。
雖然最終是否會是這“五合一”,還無法確認,但此種模式的可能性很大。而此種模式下誕生的投行,才會是未來中國第一投行。
值班編委:蘇志勇
編輯:韓澗明
審讀:戴士潮
轉自資產洞見 作者 韓澗明
本文由「華爾街俱樂部」推薦,敬請關注公眾號: wallstreetclub
宣告: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投資意見,並不代表本平臺立場。文中的論述和觀點,敬請讀者注意判斷。
版權宣告:「華爾街俱樂部」除釋出原創市場投研報告外,亦致力於優秀財經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圖片和資料來自網路,版權歸原創。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絡。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新增WSCHELP微信聯絡刪除。謝謝授權使用!
關於我們

華爾街俱樂部凝聚華爾街投行的高階資源,為中國民營企業“走出去”提供全方位的顧問服務,包括企業赴美上市、戰略投資、併購、私募路演和投資者關係等。在投資理念和技術方面提供華爾街投行專家實戰培訓,為您進入華爾街鋪設成功之路。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