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在瀋陽留學歸國人員中引發熱烈反響,大家一致認為,總書記始終對遼寧振興高度重視、念茲在茲、充滿期待。一致表示,要牢記囑託、勇擔使命,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上來,堅決打贏三年行動決勝之戰,圓滿完成“十四五”目標任務,加快推動瀋陽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瀋陽篇章,為全國、全省發展大局作出更大貢獻。
學
長
說
瀋陽市歐美同學會會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北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馮夏庭:
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來遼看望慰問基層幹部群眾,充分彰顯了總書記對遼寧人民的親切關懷和深情厚愛,以及對遼寧振興的殷切期望和信任重託。東北大學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向地球深部進軍”的號召,在省市政府支援下,研製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超大型深部工程災害物理模擬設施”,我們將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聚焦深部工程和資源開採領域的重大基礎前沿問題,著力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同時,積極發揮歐美同學會“留學報國人才庫”“建言獻策智囊團”“民間外交生力軍”對服務區域發展的推動作用,聚焦中心,服務大局,做好家鄉“推介官”,講好瀋陽故事,努力在瀋陽東北亞國際化中心城市建設、遼寧全面振興新突破決勝之年中奮勇爭先、勇毅前行,為推動東北全面振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瀋陽市歐美同學會副會長,瀋陽農業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李斌: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讓人倍感振奮、備受鼓舞!作為遼寧省唯一一所農業本科院校,瀋陽農業大學將把學習好、宣傳好、貫徹好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大政治任務。始終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胸懷“國之大者”,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區域發展規劃,不斷強化農業領域基礎研究和“卡脖子”關鍵技術攻關,持續瞄準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肉攤子”等做大文章,努力建設“全國一流、東北特色、沈農品質”的高水平大學,著力培養既擁有“頂天”能力又具有“立地”實力的農業科技人才,更好地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為建設立足遼寧、輻射東北的農業科技創新資源集聚高地,助力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而不懈奮鬥。
瀋陽市歐美同學會副會長,瀋陽藥科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宋少江:
在新春佳節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到遼寧考察並發表重要講話和指示,為遼寧全面振興注入了強大動力也指明瞭前進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決落實關於“統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要求,持續做好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作為我國曆史最悠久的綜合性藥科大學,瀋陽藥科大學將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區域發展規劃,不斷強化醫藥領域基礎研究和“卡脖子”關鍵技術攻關,為建設立足東北、輻射全國的生物醫藥科技創新資源集聚高地,助力遼寧全面振興而不懈奮鬥。
瀋陽市歐美同學會副會長,遼寧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霍春輝: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飽含著對4200萬遼寧人民的深情厚愛,真摯深厚的為民情懷,深深感染激勵廣大教育系統的留學歸國人員牢記“國之大者”,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以教育科技人才改革為支撐,堅持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一體推進,造就更多面向遼寧高質量發展要求的創新型人才;以“服務遼寧就是服務國家”的使命擔當,激勵更多留學歸國人員紮根遼寧、圓夢遼寧,不負囑託、不負期待,真正把愛國之情、忠誠之心轉化為實幹之舉、發展之效,為堅決打好打贏遼寧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決勝之年決勝之戰、奮力譜寫好中國式現代化遼寧篇章貢獻綿薄之力。
瀋陽市歐美同學會副會長,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工會主席、紀委委員孫東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不斷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這不僅為科技工作者指明瞭方向,更讓我堅定了投身科技創新、服務國家發展的決心。科技成果轉化是推動科技創新的重要環節。我和團隊長期致力於解決半導體晶片散熱難題,成功研製出微型半導體溫控器件。這些“微型空調”不僅能為晶片提供精準控溫,還成功搭載中國科學院研製的火箭與衛星,在軌驗證中表現優異,填補了國內宇航級溫控器件的空白,徹底打破國外技術壟斷。這些產品現已廣泛應用於雷射通訊、車載雷射雷達、生物醫療等領域。我將繼續發揚勇攀科技高峰的精神,把握創新機遇,推動科研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為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注入新動力。
瀋陽市歐美同學會副會長、遼寧東亞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徐長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遼寧農業資源豐富、發展底子較好,要紮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種子是農業的“晶片”,種業的高質量發展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環節。作為歷經三十載發展的民族種企,東亞種業一直有著深深的民族責任感和使命感,東亞種業是遼寧省唯一被列入國家農作物種業陣型的企業,將在黨中央和各級政府的支援下,發揮國家農業龍頭企業、全國重點實驗室作用,繼續高質量完成國家各項科技攻關任務,加強各種作物尤其是玉米、大豆和水稻品種方面的研發和推廣力度,培育出更多產量更高、抗性更好的作物新品種,努力實現種業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也要踏實做好優良品種的推廣服務工作,在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助力鄉村振興和農業發展方面貢獻自己的力量。
瀋陽市歐美同學會副會長,瀋陽中德園開發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巍:
作為國有企業負責人,我將不忘初心、心懷“國之大者”,從習近平總書記的勉勵和肯定中激發鬥志,為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貢獻全部智慧和力量。一是驅動產業升級,以產業需求為導向,促進企業與高校院所深度合作,推動資源共建、成果共用、利益共享;積極運用工業網際網路等新技術,加速向高階化、智慧化、綠色化、服務化轉型,強化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促進技術迭代升級和產業化程序;在新能源、生物醫藥、新材料、積體電路等新興領域形成更多的創新成果,真正成為產業發展的推動者。二是壯大創新主體。在科技創新規劃、政策制定、科研專案組織實施中,推動企業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科研投入和成果轉化的主體,促進技術、資金、人才、資訊、資料等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支援領軍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建設科技創新平臺、協同培養科技人才,推動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三是促進成果轉化。發揮留學人員獨特優勢,搭建供需對接平臺,建立以企業為“業主”的常態化應用場景,促進供給側與需求側線上、線下精準對接;建好孵化轉化平臺,支援高校院所、新型研發機構、科技型企業建設中試基地(平臺),讓更多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
來源 :中新網、瀋陽市歐美同學會

今日文章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