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3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選標題下藍字“洞見”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作者:洞見·蘇墨
內心豐盈者,獨行也如眾。
♬ 點上方播放按鈕可收聽洞見主播林靜朗讀音訊

你身邊有沒有這麼一種人,她們總喜歡獨來獨往,遠離人群。
開始你以為她們不善言談或者孤傲高冷,然而深交之下,你會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沉默之下的她們別有一番天地,她們不僅內心豐盈,而且對人生有著更清醒的認知,對自己有著更高的要求。
誠如莊子所言:獨往獨來,是謂獨有;獨有之人,是謂至貴。
越是層次高的女人,往往越不愛扎堆。
-
精神富足的女人,無需扎堆。
雪萊說,淺水是喧譁的,深水是沉默的。
那些喜歡扎堆的人,往往內心貧瘠。
所以,她們才需要用熱鬧來填補內心的空虛,透過合群來獲取歸屬感。
一個精神富足的人,反而越喜歡獨處。
因為她們深諳,真正的歸屬感並非來自外在的人群,而是源於內心的堅定和自我的認同。
那個被梁羽生稱為“奇女子”,活成無數人心中夢想的三毛,就是一個不喜歡扎堆的人。
上學的時候,大家總是三五成群聚在一起侃大山,她卻躲在一隅,在書海里徜徉。
平時的她,也總是喜歡遠離人群,不是一個人在靜默思考,就是在寫文章。
對此,她不但沒有感到孤獨,反而覺得充實美好。
正如她在書中寫道:“我避開無事時過分熱絡的友誼,這使我少些負擔和承諾。我不多說無謂的閒言,這使我覺得清暢。”
即使結婚後,她最喜歡做的事仍是,一個人揹著行囊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天南地北,縱情遨遊於天地之間。
於她而言,獨處不僅不會感到孤單,反而是一種享受。
才女林徽因也曾吐露:一個人於窗前伏案讀書,看著陽光在指尖、字裡行間流轉,就是一天中最美的時光。
內心豐盈者,獨行也如眾。
獨處,是一個人的清歡,是一場心靈的盛宴。
散步、運動、讀書、寫作,哪怕只是靜靜發呆,都會讓自己感受到極大的幸福與滿足。
哲學家叔本華說:一個人精神世界越豐富,那麼他對外部事物的需求也就越少,他人對他的意義也就越小。
一個女人的精神越富足,離人群也就越遠。

-
認知高的女人,不屑扎堆。
著名企業家董明珠在一次座談中,公開表示:她最討厭扎堆,也從不參與那些所謂的場合。
她認為, 成功靠的是真本事,而不是鑽營人際關係。
女編輯Lidia Yuknavitch在TED演講中也說,盲目合群是一種既無聊又無效的社交行為。
生活中,總有那麼一些人沉溺於社交,總以為認識的人越多,路就越好走,殊不知這是一種低認知的體現。
你認識的人從來不等於你的人脈,認識的人多更不代表人脈廣。
費盡心思硬擠,不過是小丑一場。
反觀,那些真正高認知的人,都在主動遠離人群,聚焦自身的成長。
因為她們比誰都明白,任何社交都不過是你個人價值的衍生品。
沒有自我價值的關係,終究一文不值。
YouCore創始人王世民的太太講過自己的親身經歷。
在讀MBA期間,她的一位同班同學特別熱衷於人情往來,總以為把關係處好了,一切便暢通無阻。
她努力跟周圍的人打成一片,不錯過每一場聚會,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社交上。
三年下來,這位同學的確認識了很多人,與同學、教授們的關係也非常不錯。
然而,當畢業答辯的時候,這位同學的論文出現了問題,卻沒有一個人主動幫她。
結果,連畢業都沒有透過。
與之相反的是,她認為提升自己,遠比鑽營關係更靠譜。
她心無旁騖,把時間和精力都花在了深耕自己上,她成績斐然,專業能力過硬。
最終,不但順利畢業,很多企業同時向她伸出了橄欖枝。
《思維力》的作者王世民說:“在你的價值未有效建立之前,不要浪費精力在圈子上,若自身沒有交換價值,一切社交都是無效的。”
低頭討好永遠換不來對方的另眼相看,委曲求全得到的只會是空歡喜一場。
社交的本質,永遠是價值的交換。
你的實力,才是人際關係的硬通貨。
所以,別再盲目合群,更不必追逐逢迎,提升自己,永遠比仰望他人更有意義。

-
真正優秀的女人,沒時間扎堆。
電視劇《功勳》中,屠呦呦看起來十分不通人情世故。
她不僅不喜歡湊熱鬧,甚至有一次面對迎頭而來的領導打招呼都渾然未覺。
大家調侃,哪一天她主動跟你打招呼了,才嚇人一跳呢。
每次看到這一幕,忍俊不禁又由衷敬佩。
一個一心想攻克世界難題、滿腦子都是實驗資料的人,又哪有時間去經營那些無聊的人際關係。
放眼周圍,你會發現,心中有夢想的人,壓根沒有時間去扎堆。
入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清華最年輕的博導顏寧,在接受《人物》採訪時也曾表示:“抓大放小,我現在基本上不參加飯局,時間壓縮得非常厲害。”
扎堆只會是那些無所事事之人的消遣,真正有追求的人每天都活得忙碌而充實。
她們有主見、有思想,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她們自律、堅定,有自己的節奏與規劃,從不隨波逐流。
對她而言,每一分每一秒都珍貴無比。
與其跟那些不三不四的人說著不痛不癢的話,不如讀一頁書、寫一篇論文、做一次實驗來得更充實、有意義。
作家李筱懿在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每次下班面對同事們的邀約,她也總是拒絕。
時間久了,大夥兒都不明白,明明下班了,還有什麼事要忙呢。
她笑道,她要健身,還要寫文章,做公眾號,實在沒有時間。
正是這份純粹與堅定,讓這群追夢人離著自己的目的地越來越近。
有一句話說得好,平庸的人用熱鬧填補空虛,優秀的人以獨處成就自己。
從來沒有無緣無故的成功,所謂的夢想成真,也不過是她們把別人用於扎堆的時間,用在了提升自我身上。
真的,有時候成功的邏輯簡單,那就是:
你把時間花在哪兒,你人生的花就開在哪兒。

-
提升自己,從不扎堆開始。
讓我記憶深刻的是,在一次採訪中,演員孫儷被記者內涵她人緣不好。
她沒有生氣,反而大方承認道,自己確實沒幾個朋友,比起應付那些複雜的關係,她更願意把時間留給自己和家人。
經歷得越多,你就會發現,越是優秀的人,都在主動給社交做減法。
我們這一生總會遇見形形色色的人,如果把太多的人請進生命,只會讓生活擁擠不堪,消耗你為數不多的精力。
所有的繁華終會落幕,再多的簇擁也抵不過一個真心的朋友。
一個人真正的成熟,往往是從精簡圈子開始。
榮獲諾貝爾化學獎,功成名就的居里夫人,從來不參加任何會議和應酬。
不僅如此,為了減少外人在家滯留的時間,她甚至在家裡只保留了兩把座位。
為此,很多人都認為居里夫人性格孤僻,不易親近。
事實卻是,她不僅有自己的小圈子,尤其跟愛因斯坦是至交好友。
一有空他們就會組織家庭活動,家人在一起玩耍,而她和愛因斯坦就會討論一些學術問題。
這段友誼一直持續了數十年,直到居里夫人去世。
想起在知乎上看到的一個問題:為什麼層次越高的人,越不合群?
最高讚的回答是:不是她們不合群,而是不再盲目合群。
庸者多狐朋狗友,智者常擇善而交。
真正的朋友之樂,不在於推杯換盞的熱鬧,而在於靈魂同頻的默契、那份無需多言的踏實和信賴感。
這一生,知音無需太多,一兩個已足夠。
▽
特別喜歡這樣一句話:“你要留點精力去讀書、去運動、去愛自己,去奔赴你想要的生活,不應該把精力浪費在痛苦的社交、你討厭的人那裡。”
人一生,終將是一場單人的旅行,孤獨之前是迷茫,孤獨過後便是成長。
最後,願你做一個靈魂豐盈、獨立自信的女子,不討好、不迎合,悄悄努力,優雅綻放。
悅己者必自成山海,追光者終光芒萬丈。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請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洞見


3秒加星標,再也不擔心找不到洞見君↓↓

你若喜歡,為洞見點個♡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