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黃金時代裡,
有美人,
有風流,
有傳奇遍地,
也有喑啞黯然的悲歌……














餘慕蓮演了一輩子醜女。
但在生活裡,也是有不少追求者的。
年輕時,她會收到男生的情書,還有人邀她一起去戲院。
可還沒拆開看,餘慕蓮就撕碎了信,扔在垃圾桶。
深夜下班,有人想送她回家。
餘慕蓮一臉漠然,淡淡地回絕。
“不用了,我自己可以回家。”
這樣的戲碼,在她生命中上演了無數次。
以至於,當朋友都有孫子了,她仍孤苦一人。

她不敢談戀愛,更不願結婚。
童年時,父母的感情,給餘慕蓮留下太大的陰影。
在她心裡,男女之間,很難建立信任。
“小時候,看媽媽身邊很多男人,卻都不是真心。”
4歲時,破碎的家庭也讓她失去了對婚姻的幻想。
一步一步,餘慕蓮成為了婚姻悲觀主義者。

當外人問她:“為何不找個伴侶?”
她很篤定地回答:“嫁得不好比單身更慘。”
在她心裡,如果嫁了有錢的,對方一定會沾花惹草。
如果嫁個沒錢的,又怕他嗜賭成性,弄得家破人亡。
餘慕蓮,從始至終都沒有對愛情抱有過美好的期待。
她直白地流露自己的內心。
“我不敢投入感情,怕收不回來,怕做一個受傷的女人。”

沒嘗過被愛的甜,卻受盡了不被愛的苦。
餘慕蓮先一步選擇了逃避。
2005年,68歲的她,拿到退休金。
她沒有給自己買任何東西。
而是在貴州捐贈建立了一所希望小學,資助近300名學生。

大家都說她心善。
她搖搖頭:“都說人美心善啦,我人醜也善。”
“反正我無兒無女,要錢有何用。”

退休的日子裡,餘慕蓮還常常和朋友去看望養老院的老人。
他們一起唱歌,一起跳舞,在生命的寒冬取暖。

可漸漸的,她卻不敢再去。
每一次看到孤寡老人流淚,她也哭得不能自已。

從17歲開始,她就過著獨居生活。
餘慕蓮坦言:“真害怕自己哪天就悄無聲息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在退休後,她便對自己唯一的親妹妹交代了後事。
“我的錢,你有需要你就拿一點。剩下的都用來做善事吧。”
她也不讓妹妹給她買墓地。
因為覺得霸佔地方,反正無人拜祭。

“火化後,乘船到海中心,把骨灰撒入大海。”
這是餘慕蓮唯一的心願。
可命運卻再次捉弄了她。
2007年,餘慕蓮接到妹妹出車禍的電話。
在急救室外,年近七旬的她已是滿目滄桑。
她不停的祈禱著,流淚不止。
妹妹是她在這個世界上唯一的親人,也是唯一對她好的家人。
對餘慕蓮來說,這份感情彌足珍貴。

可在兩天後,妹妹不治身亡,離她而去。
“現在我沒有親人了。”
短短一句話,是無奈,是心酸,是不得不認命的悲涼。

雖然她的身邊,其實還有一些同父異母的兄弟姐妹。
可無人真心待她。
“有需要幫助時,他們才會找我。而不是關心我。”
每每談到這些,餘慕蓮都哽咽再三。

她一生孤苦,走到人生的盡頭處,仍逃不過生命的重擊。
朋友們都憐惜她,囑咐她有事就打電話。
可她又不想麻煩別人,便所有事都自己硬抗。

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餘慕蓮不得不向健康低頭。
她常常暈倒。
有時在街上站不起來,最後被路人送醫。

身體狀態變得越來越差,她才終於捨得給自己請個傭人來照料。
83歲時,她不幸病危,住進ICU搶救。
在推入重症病房前,餘慕蓮還和朋友道別:
“若醒不來,我們就來世再見。”
好在,半月後,她被救治了過來。

折騰了一輩子,餘慕蓮想要的其實並不多。
她現在住的房子,才37平。
是個老破小。
但餘慕蓮看得很開:
“命中註定。不要怨。也不要與人比,人比人氣死人。”
或許是走到暮年,她對世間一切,早已淡然。
哪怕,有些東西,她這輩子也沒能得到過。
可她還是會說:“我很開心,無怨無求。”

而這一生,她被親情辜負,亦沒遇到真愛。
87歲,無兒無女,無牽無掛。可她不喜歡抱怨,不喜歡把戾氣傳遞給身邊的任何人。
不論何時,她都抱著“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心態生活著。
幾十年如一日,她只演喜劇,不演苦情戲。
旁人問她為什麼。
餘慕蓮幽幽地說:“生活已經夠苦,而喜劇可以娛己娛人,醜點又有何不可?”
回首八九十年代的香港,正是電影發展的黃金期。
每每想起,腦海中都是仙氣飄飄的絕色美人,是流連都市的俊俏小生。
可,在紅花身邊,別忘了還有綠葉陪襯。
她們兢兢業業,真誠待人,她們或許不被人想起,但也請不要將她們遺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