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讀:《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

‍‍
週末的資本市場依然不平靜。
2025516日,中國證監會發布修訂後的《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以下簡稱《重組辦法》),標誌著資本市場併購重組改革進入深水區。此次修訂以“激發活力、提升效率、最佳化監管”為核心,透過多項制度創新,為資本市場注入新動能,成為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

新規要點:五大創新釋放政策紅利
1. 簡易稽核程式:從“馬拉松”到“高鐵速度”
新規首次設立簡易稽核程式,對符合條件的重組交易(如同一實控人下的產業整合、優質大市值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等)實行“2+5+5”機制——2個工作日受理、5個工作日稽核、5個工作日註冊完成。例如,焦作萬方重組三門峽鋁業因業務協同性高,有望透過簡易程式大幅縮短稽核週期,提高確定性。這一改革將傳統耗時數月的流程壓縮至兩週內,顯著降低企業時間成本。
2. 分期支付機制:靈活應對估值波動
允許上市公司在48個月內分期支付股份對價,後續發行無需重複稽核,僅需強化資訊披露。這一設計特別適用於科技型企業併購,例如半導體行業估值波動較大,分期支付可動態繫結業績承諾,避免“一錘子買賣”風險。ST金科在債務重整中引入分期支付,緩解了短期流動性壓力,成為政策落地的典型案例。
3. 監管包容度升級:從“嚴苛篩查”到“務實導向”
新規將“改善財務狀況”調整為“不導致重大不利變化”,對同業競爭和關聯交易的表述更趨靈活。這一調整對財務困境企業(如ST金科資產負債率高達110%)和存在歷史問題的標的(如碧橙數字IPO撤回爭議)更具包容性,為產業整合掃清障礙。
4. 私募基金“反向掛鉤”:破解退出難題
私募基金投資滿48個月後,鎖定期可縮短50%75%。例如,焦作萬方引入產業鏈基金時,鎖定期縮短將加速資金週轉,吸引更多長期資本參與重組。這一機制打通了“募投管退”閉環,有望提升併購市場活躍度。
5. 支援吸收合併與科技併購
明確上市公司吸收合併的鎖定期規則,並鼓勵跨行業併購未盈利科技資產。2025年半導體行業已湧現多起“AA”案例(如北方華創收購芯源微),政策導向下,科技領域併購或將持續升溫。

對資本市場的影響:四重變革重塑市場生態
1. 啟用併購市場,提升資源配置效率
新規落地後,2025A股已披露資產重組超600單,同比增1.4倍;重大重組交易金額超2000億元,同比激增11.6倍。政策紅利下,傳統行業透過併購向新質生產力轉型(如70%跨界標的為積體電路、新能源等新興領域),市場“新陳代謝”加速。
2. 賦能科技創新,加速產業升級
半導體、生物醫藥等長週期行業成為併購熱土。新規允許收購未盈利科技企業,並鼓勵組合支付工具(如可轉債),為技術商業化提供資本支援。例如,新相微收購愛協生科技、有研矽併購高頻科技等案例,凸顯“硬科技”整合趨勢。
3. 最佳化市場結構,強化頭部效應
簡易程式與分期支付機制更利好大市值優質公司,推動資源向行業龍頭集中。2025年科創板重大重組數量已超2024年全年,頭部企業透過併購快速擴張,形成“強者恆強”格局。
4. 提振市場信心,引導長期投資
私募基金“反向掛鉤”與鎖定期最佳化,吸引險資、產業基金等長期資本入場。例如,上海、蘇州等地成立千億級併購基金,推動地方產業鏈整合。市場情緒方面,ST金科因政策利好股價短期上漲,反映投資者對重組落地的樂觀預期。

潛在挑戰與監管平衡
1. 跨界併購風險猶存
儘管政策鼓勵跨行業併購,但失敗率較高(如永安行終止收購上海聯適)。產業邏輯與整合能力不足可能導致“水土不服”,需警惕概念炒作風險。
2. 短期投機與長期資本的矛盾
部分併購基金存在“短錢長投”問題,地方國資基金受考核週期限制,可能影響投資效率。監管需強化資訊披露,防範資金脫實向虛。
3. 估值爭議與利益輸送隱患
科技資產估值難度大,若盡調不充分(如夢網科技收購碧橙數字),易引發後續糾紛。新規雖簡化流程,但壓實中介責任仍是關鍵。

展望:併購重組進入黃金時代
未來,資本市場或呈現三大趨勢:
科技併購規模化:半導體、AI等領域可能出現百億級整合案例;
國資主導產業鏈重構:地方併購基金推動國企混改與“鏈主”培育;
退出渠道多元化:併購取代IPO成為創投主要退出方式,佔比或從20%向成熟市場80%靠攏。
證監會的此次修訂,不僅是一次規則最佳化,更是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里程碑。在政策與市場的共振下,併購重組將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器”,但也需警惕過熱風險,在活力與秩序間找到動態平衡。

對此,您怎麼看?
期待您在留言區文明理釋出高見,留言點贊最高的朋友,掃碼文末投行君微信,可以獲得投行圈子精美商務揹包一個

感謝耐心閱讀,歡迎順手點個“在看”

要想每天都能看到我們的文章,記得點亮“星標”

 ↓點選關注投行精英對話視窗回覆“乾貨”,獲得投行乾貨大禮包

商務合作、投稿、資源對接,金融同仁入群請掃碼新增管理員投行-滌生。

我正在「投行圈子」和朋友們討論有趣的話題,你⼀起來吧?點選閱讀原文,加入投行圈子知識星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