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華府訊息》連續更新的第1766天
在經歷數日市場暴跌與衰退通脹擔憂升溫後,特朗普宣佈對全球多數貿易伙伴實施的高關稅將暫停90天,但對中國的關稅稅率則調高至125%。這一政策急轉發生於包括歐盟在內的56國關稅正式生效約13小時後,當時市場劇烈動盪、衰退憂慮高漲,特朗普面臨來自商界與投資人的強大壓力。面對質疑,特朗普回應稱:“我覺得大家反應有點過頭了,有些人有點神經質,有點害怕。”

圖片來源於網路
隨後,此舉引發股市歷史性暴漲。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週三大漲近3,000點,創單日最高點數增幅,納斯達克與標普500亦重新整理紀錄,分別錄得24年來和16年來最大漲幅。科技“七巨頭”市值共計增長逾1.8萬億美元,英偉達獨攬4400億美元漲幅居首。避險情緒推高黃金價格至每盎司3,100美元,為2023年以來最佳表現,美國原油期貨也上漲逾4%,收於每桶62.35美元。美元指數雖短暫回升,日內仍略低。
宏觀經濟預期也出現急劇轉向。高盛在公告發布數小時內調降衰退機率,從65%降至45%,並恢復非衰退增長基線預測。分析普遍認為此舉代表特朗普在貿易策略上的重大轉向,儘管他仍維持對所有國家10%的基線關稅,意味著整體貿易立場依然強硬。

圖片來源於《華爾街日報》
特朗普政府將此次政策變動包裝為“談判策略的勝利”,財長貝森特稱特朗普是“製造籌碼的高手”,白宮發言人則諷刺媒體未理解《交易的藝術》。不過,儘管美方強調其戰略成功,目前仍未與任何國家達成實質性貿易協議。多國已提出關稅讓步方案,但特朗普堅持以“貿易逆差”為首要考量,要求他國縮減對美順差,作為解除關稅的前提。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稱此舉是實現“貿易互惠”,但面對來自兩黨議員的質疑,他未明確說明期望成果與具體時間表,僅強調將按國別視情況逐一協商。

在特朗普政府擴大鋼鐵與鋁關稅後,歐盟27國一致透過對價值230億美元的美國產品加徵報復性關稅,首批將於4月15日生效,後續階段將分別在5月15日與12月1日實施。儘管歐盟強調仍希望透過談判解決爭端,並形容美方關稅為“無理且具破壞性”,歐委會已準備將反制範圍擴大至美國科技公司與服務業,以回應特朗普對所有歐盟商品徵收20%統一關稅的措施。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曾提議工業品“零關稅換零關稅”,但特朗普表示此方案不足以回應美方關切。儘管歐美每日跨境商品和服務交易達44億歐元,歐盟目前僅針對部分清單實施關稅,以減少全面貿易戰帶來的經濟傷害。法國經濟部長則表態,後續反制方案將更具力度,旨在為平等談判爭取籌碼,維護歐盟整體經濟利益。

圖片來源於網路

在一場高調的海湖莊園私人晚宴後,特朗普政府突然叫停對英偉達最先進AI晶片“H20”的出口限制,令外界震驚。據悉,英偉達 CEO黃仁勳參與了這場百萬美元一席的籌款晚宴,之後白宮決定擱置對該晶片的管制計劃,而該計劃此前已籌備數月並準備本週內啟動。有訊息稱,英偉達承諾將在美擴大AI資料中心投資,被視為影響政策轉向的關鍵因素。

圖片來源於網路
H20晶片雖為專為對華出口而降級的合法產品,但仍優於中國多數國產AI晶片,今年初中國企業已預期將面臨出口限制,第一季度便搶購了總額達160億美元的H20庫存。儘管國會兩黨議員此前持續施壓要求加強技術出口控制,特朗普政府在此關鍵節點卻選擇讓步,被視為中國科技企業的重大勝利。拜登時期的《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支援架構也被特朗普迅速重組,相關職能正在向一個新設的“投資加速辦公室”轉移,顯示其對科技產業政策的深度重構意圖。白宮和商務部均未就此事發表評論。

儘管特朗普大規模徵收關稅引發市場動盪並引起經濟衰退擔憂,他的核心支持者群體在理念上仍普遍表示支援,認為這是重塑美國經濟結構、迫使他國讓步的“必要陣痛”。不少選民表示願意承受短期價格上漲,只要能帶來製造業迴流與“公平貿易”的長期紅利。但一部分關鍵搖擺州的特朗普選民開始顯現不滿情緒,批評政府的執行方式倉促、目標不清、與競選期間“降低物價”的承諾相左,甚至已有部分選民動搖支援態度,認為這場“貿易戰全球化”對美國家庭造成了直接衝擊。白宮未能就高關稅的永續性或目標細節提供清晰解釋,進一步暴露出戰略敘事與現實政治之間的張力。這種落差,也正逐漸滲透至特朗普最堅定的支持者中。

圖片來源於網路

在將對華關稅提升至125%後,特朗普總統表示“難以想象”會進一步加碼,並稱中美最終將達成“一份對雙方都很好的協議”。面對記者關於是否擔憂與中國的衝突升級超出貿易領域的提問,特朗普回應:“不,我不這麼認為……而且我們非常強大,擁有超乎所有人想象的武器。”這一表態透露出特朗普對局勢升級的信心與威懾意圖,雖試圖緩解市場與外交層面的緊張,但語氣中的強硬與模糊暗示,也可能引發外界對其意圖與策略的進一步揣測。在此前對華稅率大幅上調、美方拒絕接受歐盟互免工業品關稅提案以及尚無明確談判進展的背景下,特朗普“不能想象升級”的說法似乎更像是一種臨時安撫,而非實質緩解。

圖片來源於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