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丨真正厲害的人,都擁有歸零心態

全文共1304字 | 閱讀需4分鐘

總有一部分人,能把苦悶的日子過得足夠鬆弛和自在。



這是因為他們懂得在自己的生命中“留白”,一邊清零,一邊擁有。



那麼如何才能擁有“歸零心態”,在人生的下半場輕裝上陣呢?



定時清空情緒垃圾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情緒垃圾桶”,但這個垃圾桶的空間是有限的。痛苦太多,就擠走了快樂;煩惱太多,就盛不下悠然。



想要人生重新啟航,就要時時清理情緒垃圾,騰出儲存快樂的空間。



找到合適的“垃圾桶”。

一個人處理壞情緒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擁有一個能承載你所有壞情緒的載體。情緒一旦宣洩出來,心情就會安靜下來。

你可以列出今天最影響你情緒的幾件事,並告訴自己:“今天不好的事情就到此為止了,我接受它今天的樣子,明天又是嶄新的。”



做一件愉快的事。

當你想發火的時候,去做一件讓你愉快的事,然後認真享受這件事,愉快的情緒就會驅散你心中的怒火。

你可以沉浸在一部喜劇電影中,用笑聲驅散心中煩悶;也可以認真打一場球,用大汗淋漓的暢快衝去心中憤怒;還可以用心做一頓飯,用煙火的氣息吞噬掉心中怨氣。



改變底層心態。

世上沒有絕對性的好事壞事,取決於你如何看待它。遇事,如果總是以消極心態對待,會讓你深陷悲觀,沮喪等負面情緒的泥沼。

心態是源頭,情緒是表現。當你懂得事事都能以樂觀心態看待,就會感受到開朗,快樂等積極情緒的滋養。
釋懷已經發生的遺憾

人生總有遺憾,你要學會釋懷。反覆咀嚼過去的遺憾,只會導致自己沒有能量去做更多的事情。



不妨試著從每一件讓你遺憾的事情裡,找到積極的意義。你可以和過去的遺憾做一個“告別”,比如把遺憾全寫在紙上,然後燒掉,從此清零。

日本負責臨終關懷的醫師們,總結了人們在死前最後悔的25件事,排名第一的遺憾就是“沒做自己想做的事”。



可見,當你面對不確定的事情,“不做”的後悔程度要比“做”更深。

所以,在往後的人生中,勇敢放下過去的遺憾,騰出更多的心理空間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吧。



捨棄對結果的執念

憂慮不會帶走明天的難過,只會帶走今天的力氣。



很多時候,阻擋我們的不是眼前的困境,而是我們為自己設定的枷鎖。當你把80%的能量用於焦慮內耗,只有20%的能量用於前進,自然跑不遠。



很多時候,一次行動,好過一萬次杞人憂天。當你在行動中不斷嘗試,進入反饋、修正、推進的正迴圈,就能拿回對生活的掌控權,所有的焦慮自會消弭無形。

所以,不必對未來過度憂慮,甩掉精神上的包袱,才能越走越快,越走越輕盈。


卸下慾望的枷鎖

人的慾望是無窮無盡的,有了好的想要更好的,有了更好的還想要最好的。



但人生是有限的,我們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如果讓慾望野蠻生長,必然會帶來無盡的痛苦,人生也會陷入無法前行的泥沼。



認真想想:你被慾望驅使去做的那些事情,真的是你想要的嗎?還是隻是因為羨慕別人才想得到?



你有多少能力,就滿足自己多少慾望,當你的才華還撐不起你的野心的時候,就應該靜下心來學習;當你的能力還駕馭不了你的目標時,就應該沉下心來,歷練。

卸下慾望的枷鎖,你會慢慢發現你不再是“什麼都缺”,而是“你本身已擁有很多”。



餘生,願你修煉出一種“歸零心態”,定期倒掉心裡的垃圾,騰出空間來裝下美好,活得舒服且快樂。


本期編輯 | 靳佳

©人民論壇新媒體出品


資料來源 | 

帆書樊登講書、有書、洞見、十點讀書;圖片來自網路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新中國援外第一戰:越法邊界戰役,陳賡建議圍城打援
穿越近兩千年的“說唱明星”——東漢擊鼓說唱俑
史上最強逆襲:鐵木真是怎樣崛起的?
流動中的民族主義研究—— 南京大學歷史學院陳曉律教授訪談
工業革命的寶貴經驗——工業化仍然是強國之本

歡迎轉發朋友圈
公號轉載須經授權,不得用於微信外平臺

商務合作、訂購微訊號:zggjls01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郵發代號:28-474
QQ群:460382533
電話:1337201224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