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可能是最近幾年來,我和小陳感情最好的一週。
五天前,我兒子背起登山包,一個人去參加學校在泰國辦的獨立營活動。這倒不是他第一次離開爸媽視線,單獨行動。上學期也有過一次,但那次小陳帶著妹妹來了個返鄉遊,我獨自一人留守家中,無風無浪,平靜喜悅。
這次我們三人留守家中,平凡的日子過到第五天,我忽然意識到缺了點什麼。
話說,已經很久沒跟小陳吵過架了。
因為家裡的主要矛盾消失了。
我大概分析一下,家裡矛盾無外乎兩種。一種是小陳和兒子的。一種是孩子們之間的。
第一種非常熟悉,每天艾文放學回家,小陳總是催促他,該乾的事情趕緊幹完,這樣你就可以快點做自己的事。艾文一般回答:很快,馬上,現在做。問題是他從來不會立刻做閱讀或者看書,小陳催幾次著急上火,兩人的矛盾真是一點就著。
一般做父親的快要氣爆炸的時候,兒子會帶著萬分不情願的表情,坐在電腦前,還要說兩句“我做行了吧”“別吵了”。
這時我乖巧的女兒會湊到小陳旁邊,問爸爸:“哥哥老是不認真做作業,這樣是不對的,對嗎?“
等到了晚飯的時候,第二種矛盾開始了,艾文要招惹妹妹,因為妹每次吃飯不認真,只要小陳開始嚴厲勸誡妹妹,艾文立刻拿出大哥的威嚴:“好了你別吃了,你走吧,你什麼都沒有。“
兄妹倆的矛盾持續升級,一個拼命拱火,一個立刻大哭。
每到這個時候,我總是想,我怎麼這麼造孽,要過這種生活……
通常他們父子三人鬧過一通後,晚上一切回覆如初,玩玩鬧鬧,十分和諧。只剩下沒想開的我,暗自嘆息:咋這麼失敗呢?大的沒教好,小的也不乖……
同時看小陳百般不順眼:這人的教育方式怎麼回事,這麼簡單粗暴,一點沒有方式方法?不行,越看越可惡,我看這個家雞犬不寧的根源肯定在他身上。
實話實說,我想過不止一百種除掉這個人的計劃。
直到這周,艾文不在,從週一到週五,我忽然意識到,哦,最近我們幾乎沒有任何矛盾。當然有點零碎的小事讓人發愁,小陳修了幾天洗衣機,我生了點小病跑了兩次診所。但總體來說,日子相當順利,沒有任何劍拔弩張刀光劍影的成分。
這個獨立營要是能辦一個月該多好。
當然,離是不可能離的。
何偉在新書裡分享過他對中式情感生活的困惑。裡面寫他在成都認識一個教法律的教授,被稱為民法王子,跟何偉聊天說:我根本不相信一個人跟另一個人長廂廝守是正常的。不過現實中,這位40多歲的教授已經結婚20年,何偉很困惑,這跟你的信仰不是相矛盾嗎?
教授嘿嘿一笑,說他跟他老婆只是跟他們這個時代的人一樣,都很務實。
“為了孩子。”這是教授持續長期婚姻關係的答案。
對於外國人來說,聽著難以理解。你們沒有愛情,在一起不是為了靈魂共鳴,只是為了搭夥照顧小孩,好可悲啊。前幾天認識一個老外,他抱著一歲多的小孩跟我介紹,這是他的第五個孩子了。他第一次婚姻有兩個,他現在的老婆帶來一個,他們在一起後又生了兩個。
我對這種搭配總是瞠目結舌,心想怎麼做到的?怎麼三四十歲,還這麼追求愛情,絕不為了孩子湊合在一起,可以這麼堅定不移另起爐灶?
有次碰到一個瑞典小哥更離譜,他媽媽帶著五個孩子離婚後,和他繼父在一起,所以他有8個兄弟姐妹。我努力想了下這種場景,感覺跟愛因斯坦相對論一樣,高深莫測無法想象。
對務實的中式中年夫妻來說,我們一般都只吭哧吭哧埋頭做自己的題。生活中90%的矛盾,都是因為孩子。剩下10%,大機率是因為照顧孩子太累,衍生出來的矛盾。孩子不在的時候,日子倒是挺快活的。大家都是講道理的成年人,都懂海闊天空各退一步。
除了孩子的事,生活中的大事無外乎買房裝修。我在裝修的時候跟小陳吵過幾架,後來想想也是極其無聊,為了窗簾到底是淺灰還是棕灰,雙方各執己見,吵得一塌糊塗。
可又不是跟窗簾一起過,人怎麼會無聊到為了窗簾吵架?那一點可憐的控制慾能用來幹嘛?因為掛了自己喜歡的窗簾就歡天喜地?
但孩子不是窗簾,孩子是一種可以真正讓父母忘掉理智的生物。
我兒子不在家這幾天,我常常清醒地意識到,母性是多麼不理智。
至於那些不為孩子吵架,離婚也並非是家暴出軌,只是性格不合,有更高人生追求,我認為他們已經跳出三界之外,不在無形之中。人生早就奔向另一個層次,壓根不是我們這種凡夫俗子所能理解的範疇。
作為一對務實的中年夫妻,目前來講,湊合過挺好的。因為現在的題雖然很難,還有刷得完的跡象。
如果來一套全新教材,我實在無法想象,還有多少未解鎖的關係問題,等著一一領悟。
有個美國脫口秀演員說,以前我小的時候,我父母總是在旁邊規定我不能做這個不能做那個。等我有了孩子,孩子們在旁邊規定我不能做這個不能做那個。孩子,是我們的新家長。
可不是嗎?人生首要任務,是先把家裡兩位活爹伺候好。

點選購買我的新書⬇️
關注👇
點上方進主頁-右上角“…”-關注

新浪微博 |@毛利
小紅書|和毛利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