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走失,電梯直達
安全島報人劉亞東A
來源:江寧知府
作者:印閒生
越南國土的兩大重心為一北一南兩個河口三角洲。
北部的紅河三角洲以河內為中心城市,擁有2200多萬人口,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以胡志明市為中心城市,擁有約2000萬人口。
在歷史上,河內曾被中原王朝統治過,唐朝時期的安南都護府治所即在河內。
後來越南獨立,於公元1009年建立李朝並定都河內,改稱升龍城,自此確立首都地位。

越南有六大直轄市,分別為北部的河內、海防,中部的峴港、順化,南部的胡志明市和芹苴。
任何一個政權確立後都會考慮生存與發展的問題,越南也不例外。
在中原王朝動盪的時期,越南也曾試圖向北擴張佔領中國廣西一帶的領土,但每當中原王朝恢復元氣,總會再次形成對越南的實力碾壓。
於是從十六、十七世紀開始,以紅河三角洲為核心的越南便確立了“南下”戰略,他們以中部重鎮順化為前出基地,不斷向南擴張。
順化西靠長山山脈,南仗御屏山,地勢狹長,易守難攻的同時又扼守著越南南北的交通要道,向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上世紀南北越分裂時期,順化依1954年日內瓦條約屬於南越,但距離北越邊境僅數十公里。
1968年1月越戰升級之際,北越曾集中重兵試圖攻佔順化,但對面的美軍和南越軍隊異常頑強,最終失敗。
之後北越不得不採用“胡志明小道”等方式繞過順化,從中部山區及寮國境內向南方輸送物資。
某種意義上講,只要中部隘口處的峴港、順化兩城不丟,南越就可以保障半壁江山,而1975年3月峴港、順化被攻克後,西貢僅堅持了一個多月就陷落。

1968年的西貢市政廳。

六七十年代的西貢街景。

同一時期西貢的貧民窟。
以西貢/胡志明市為中心的湄公河三角洲歷史上一直是高棉人(柬埔寨主體民族)的地盤。
17世紀末,越南阮氏政權乘高棉內亂之機控制了湄公河下游,北方越南人開始遷徙至此,鳩佔鵲巢。
隨著十九世紀法國殖民者到來,越南和柬埔寨紛紛淪為殖民地,不僅如此,1893年法暹戰爭之後,暹羅王國(泰國)還被迫割讓寮國予法國。
法國殖民時期,越南、柬埔寨和寮國名義上都有自己的皇帝和國王,但實際上卻只是三個傀儡。
這一時期,西貢(1887-1902年、1945-1954年)與河內(1902年-1939年)曾輪流充當法國殖民地首府的位置,不過總的來說法國人還是偏愛西貢一些。
法國人在西貢新城區建立了各種各樣的法式建築,試圖將其打造遠東的地區的小巴黎。
西貢設有法國陸海軍司令部,集中了各種稅收資源與外貿活動,法國人甚至在西貢港建立了歐洲大陸之外唯一的造船廠……

法國在越南的擴張,湄公河三角洲一帶是其最早佔領的地區。
西貢的繁華在硝煙瀰漫的越南戰爭時期戲劇性達到了巔峰。
自1954年法國人撤離、美國人接手南越算起,美國財政部常年承擔南越政府經常性預算開支的一半。
尤其是六十年代美軍大舉進駐南越後,美援和駐軍讓南越形成了一種高度服務於美軍的經濟模式,食品、飲料、捲菸、啤酒等行業發展迅速。
有人戲稱,美國國際開發署就像另一個“總督府”,比西貢政府擁有更大的權力。
由於數十萬美軍駐紮於此,他們的日常開銷漸漸演變為“駐軍經濟”,每年向西貢購買數十億美元的各種商品。
所以,當美國的援助突然被切斷、美軍突然撤離時,西貢的經濟也失去了生命源泉,消費和預算一齊耗盡。

胡志明市獨立宮,前身為南越總統府。

西貢市政廳今天仍為胡志明市市政府(人民委員會)所在地。
西貢城破之際,大量南越民眾透過各種方式逃離,其中也包括華僑。
1960年代至1975年前,華僑華人控制了南方大量經濟產業,如食品、紡織、化工、冶金、電氣等,雖然他們立場上有的親臺灣、有的親大陸,但大都拒絕登記越南公民身份。
南北越統一後,新政府開始關閉華文學校和報紙,並對原南越私營企業進行國有化改造。
於是越南華人不得不逃離此地,向廣西、臺灣、香港等地遷徙。

周潤發、梅豔芳、梁家輝主演的電影《英雄本色 夕陽之歌》,就是以在越南西貢的華人黑幫社團為切入點的。

《英雄本色 夕陽之歌》的導演徐克1950年出生於南越,16歲時移居香港。
1986年革新開放後,胡志明市終於迎來經濟復甦。
根據最新資料,越南全國GDP為4300億美元(約等於廣州市GDP),而胡志明一市的GDP佔到其全國的16%,超過河內的12%。
除胡志明市與河內外,越南其他省市佔全國GDP的比例均未超過5%,從中我們不難體會“南北兩京”的地位。
實際上,越南的省和直轄市面積都不大,胡志明市佔地面積僅2061平方公里,比深圳略大,轄區內擁有約950萬人口。
如果以城市都會區為單位計算,胡志明市大都會區(含1市5省)的GDP在整個東盟範圍內排第7,位列新加坡、雅加達、印尼東西爪哇省、曼谷和馬尼拉之後。

胡志明市天際線。金融、房地產和出口加工為胡志明市經濟的“三駕馬車”。

胡志明市新開的永旺超市。胡志明市房價很高,“平民”級別的商品房價格也能達到2萬元人民幣/平方米。
前面提到過,南北越統一時曾有大量人口外流,如今時過境遷,誰又能想到海外僑匯成為胡志明市發展的一大王牌。
僑匯即海外僑民匯回國內的款項,是發展中國家重要的外匯收入渠道。
根據越南方面的估計,全球約有550萬名越僑,他們平均收入為2萬美元/年,相當於約1000億美元/年。
其中,胡志明市2023年的僑匯收入高達94.6億美元,佔到越南全國僑匯總收入的50%。

文章最後,聊聊越南政壇關於胡志明市的鬥法。
胡志明市長期被視為越南南派的大本營,2016年越共十二大時,儘管南派領袖阮晉勇謝幕,但他卻做了若干超前佈局,其中就包括胡志明市市委書記的崗位。
阮晉勇力推的“未來之星”是時年僅56歲的越共局委丁羅升,丁羅升在阮晉勇當政的十年間迅速躥升,先後擔任越南國家石油和天然氣集團黨委書記和交通部長等職務。
2016年2月,丁羅升以局委身份兼胡志明市市委書記,取代人稱“海老大”的胡志明市坐地虎黎清海。
考慮到丁羅升的政壇經歷與前越南國家元首張晉創十分相似,再加上年齡優勢突出,一條仕途康莊大道似乎正在等待著他。

從2017年開始,權力日趨穩固的阮富仲開始對原阮晉勇人馬進行修剪,而丁羅升首當其衝。
阮富仲的政治手段很厲害,堪稱步步為營、不露聲色、“溫水煮青蛙”之典範。
2017年5月,越共全會決定給予丁羅升黨內警告並免除局委的處分,降職擔任越南經濟部副部長。
當時有評論認為,越共對丁羅升的處理“高高舉起、輕輕落下”——畢竟自1975年南北越統一之後,還沒有被徹底辦掉的局委。
丁羅升自己可能也是這樣想的,他在交接大會上神情自得,作完檢討發言後還向胡志明市人民表示了由衷感謝,並展望了一下對新工作崗位的期許……
誰知調崗7個月後,靴子才最終落地。
丁羅升落馬被視為越南政壇的一顆重磅炸彈,背後牽涉到複雜的政治博弈,一般認為該事件標誌著阮富仲徹底壓倒了反對派力量。

一則2020年的新聞。
值得一提的是,在辦理“丁羅升案”中立下大功的關鍵人物,正是時任公安部長蘇林。
2016年,在對越南國家石油集團子公司越南石油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的反腐巡查中,該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鄭春成畏罪出逃德國。
蘇林立即領導公安部對鄭春青開展深入調查工作,並順藤摸瓜,發現越南國家油氣集團中存在的嚴重腐敗現象,矛頭直指曾在該集團擔任黨委書記的丁羅升。
2017年,蘇林指揮情報部門將在德國尋求政治庇護的越南油氣集團前總裁鄭春成綁架回國——此事在西方引起一片譁然,被指公然違反德國法律及國際法。
但經此一戰,蘇林“反腐乾將”的形象成功樹立,贏得了阮富仲極大信任,也為越南政壇日後的一系列變化埋下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