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或者合作請聯絡
前幾天的微博熱搜,9月25日愛奇藝釋出2025片單,其中一部劇迅速爆了熱搜,胡歌主演講述男護士的電視劇《楠丁格爾先生》。

本劇英文名寫著“male nurse”(男護士),中文劇名中“楠丁格爾”顯然來自護理學創始人弗洛倫斯·南丁格爾(Florence Nightingale)女士。
把一位建立護理體系的女性的名字漢譯名字改一個,顯得更像個男性,然後就開始為男護士樹碑立傳,儘管到今天為止護士這個職業在中國都是女性構成的。

這是顯而易見的荒謬。憤怒的評論攻佔了愛奇藝官微,也包括主演胡歌的微博評論區。


對網路上巨大的爭議聲浪,愛奇藝沒有給出任何回應。網傳一則朋友圈截圖,來自愛奇藝高階副總裁陳宏嘉,稱,“偉大的職業不分性別都是最值得讓人尊重”“南丁格爾是一個姓氏”。

“偉大的職業不分性別”這句看似正確的話能反映中國護士職業的現狀嗎?
根據2022年5月衛健委給出的資料,中國500萬護士中,有3%是男性,這還是跟十年前相比增幅101%後的。

這3%的男護士就業前景如何?2023年一則報道這樣寫道,男護士崗位機會更好,收入也更高。他們是受到優待的。
護士群體也遵循了這個規律。男護士總能去收入更高的部門,比如手術室。上述骨科醫生所在的醫院,手術室護士薪酬比病房高1000元—2000元/月,這相當於月薪的10%—20%財經大健康:三八特輯|中國女性醫護的薪水普遍比男性低,為什麼?
女性(幼師、護理)為主的職業,男性都會因為佔比更少更“稀有”而受到優待。而男性為主的職業,女性想要進去將會面臨更高的門檻和更挑剔的招聘條件,女性想要當警察、法醫、民航機長,都要用極端的刻苦努力做到比優秀更優秀才能換回一塊敲門磚。——“偉大的職業不分性別”,是這樣嗎?
男高層那則朋友圈後面還有一句“
南丁格爾是一個姓氏
”仔細琢磨一下簡直可恥可惡。是想說南丁格爾根本就不能算女性的名字,不過是她父親的姓氏,是嗎?但是在中文世界裡“南丁格爾”這四個字預設指的就是護理學創始人南丁格爾女士。是不是愛因斯坦、牛頓、林肯都只能算是姓氏不算是名字?那你們愛奇藝怎麼不拍愛因斯坦女士、牛頓女士、林肯女士?姓氏而已都可以化用。
這位男高層,網路資料寫著:“陳宏嘉擁有近二十年的營銷、廣告和客戶管理經驗。目前擔任愛奇藝高階副總裁,負責管理市場營銷相關業務。在此之前,他曾為美贊臣、喜力、梅賽德斯賓士、本田等客戶提供策略和傳播諮詢。”——二十年的工作經驗都用來處理輿情,他既然認為那樣說話沒問題,就說明這二十年裡他遇到的就是一個男性優先從來沒有考慮過女性的社會環境,他傲慢習慣了。

我本來以為,惡評熱搜都掛一天了,胡歌會辭演、愛奇藝會表態。但是沒有。後來我又以為,男高層胡說八道引發眾怒了,他總要出來道歉,愛奇藝總該切割一下吧。還是沒有。
今天已經是《楠丁格爾先生》引發爭議的第四天了,看了看愛奇藝的官微依然掛著官宣資訊,兩條置頂微博還在自誇2025片單,除了爭議劇集之外,其他所有新官宣都還是各個劇的粉絲在控評。
胡歌也是一樣。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陷入這類爭議。把《我本是高山》裡丈夫角色設定矮化了張桂梅這種問題歸罪於扮演丈夫的胡歌,似乎是有點牽強。但是胡歌本人此前也有不尊重女性言論也是事實。很多粉絲說沒有必要揪著過去的言論不放,但是他也看不出來哪兒進步了啊?接過《楠丁格爾先生》覺得毫無問題的胡歌,跟多年前言辭不當的胡歌,好像還是同一個胡歌。哪怕是過去大家對性別平等問題沒有那麼敏感,現在社會已經變化了,胡歌的粉絲多是女性,胡歌起家的劇轉型的劇大部分觀眾也是女性,他真的不需要面對一下這些事嗎?


總之,一天天過去,平臺、劇方、演員、在朋友圈傲慢發言的男高層,就這樣了,沒有後續了。
就當做什麼都沒有發生。不需要交代,不需要解釋,不需要給方案。將來是拍這個戲,還是改名拍,還是悄悄撤下不拍,誰也不知道。
如果接著拍,是他們不覺得自己錯了。
如果改名拍,恕我直言這個立項本身就有巨大問題,找個知名男護士改名都無法挽回。(更何況現在全微博能想到的知名男護士只有毛不易,而且他並不以護理業務見長。)
如上文所說,行業現狀是男性佔極少數,這極少數背後就是社會的性別刻板印象,人們普遍認為照顧人是一個女性的工作。女醫生和男護士站在一起,病人會對著男護士叫醫生對著女醫生叫護士。男性不願意以護理為榮,女性的善良和細緻用在護理這個本應偉大的職業中又極容易被剝削。
更要說的是,在2024年啟動一個關於護士的故事,怎麼可能不喚醒幾年前的記憶呢。
疫情那幾年最大的工作量壓在女性醫護人員的身上。在最初,動員她們的方式就是給她們剃頭。她們沒有衛生巾用,會被罵“矯情”“這種事也說”。

抗疫電視劇裡的情節是男性積極報名,女性角色在催促下也不願意去第一線工作。是不願意去第一線工作的被催促“女同志也來幾個”。

在這種時候,去開拍一部男護士的故事,並把“南丁格爾”改寫為“楠丁格爾”,實在看不出這個電視劇有什麼立項的必要。
也是在這次輿論風波中,越來越多的女性主動追溯弗洛倫斯·南丁格爾本人的事蹟和故事。南丁格爾開創了近代護理學,但人們對於她的形象常常概括為“提燈女士”這種傾向於聖潔、溫柔的標籤。
而南丁格爾投身於護理學,本身是基於一個非常科學的視角:“她分析過堆積如山的軍事檔案,指出在克里米亞戰役中,英軍死亡的原因是在戰場外感染疾病,及在戰場上受傷後缺乏適當護理而感染致死,真正死在戰場上的人反而不多。她更用了圓形圖以說明這些資料。”
因此維基百科對於南丁格爾的介紹,有兩個身份,一個是護士,一個是統計學家。她並不只是照顧人的溫柔女士,她是科學嚴謹的研究者,再去實踐以拯救生命。

南丁格爾生活優渥卻不滿足於上流社會的舞會浮華,從照顧流浪動物開始她就發現了挽救生命才能讓她感受到意義,因此投身護理事業。在她的時代,護士沒有社會地位。南丁格爾決定做護士令家人震驚,但南丁格爾之後的職業表現改變了社會對護士的社會負面形象,也打破“一位好女性不是當賢妻就應當良母”的觀點,讓大眾認識到,女性可以在社會發揮更多不同的貢獻。
南丁格爾……開風氣之先,提高了護士的社會地位、讓更多中高階層的女性積極參加這項工作。此前由於人身安全和尊嚴缺乏保障,若無教會介入,具備一定經濟基礎、社會聲望的家庭大多對讓女兒從事醫護工作持反對、猶疑的態度。在她不遺餘力的推動下,不管是在海外戰場還是英國國內,醫護人員(特別是女性)的素質都有了明顯進步,這不光改善了病人的處境、整體醫療狀況,還給以後的歷史發展打下了基礎。澎湃新聞:《護理事業先驅南丁格爾:“提燈女士”還是“復仇天使”?》
南丁格爾是用自己的探索拓寬了女性的道路。她在戰場上挽救生命、也在城市裡照顧貧困人士,後來又創辦護士學校,奠定基礎護理學專業。一直到晚年都在為公共衛生事業發聲。
就連“提燈女士”這個稱呼本身也是被男性視角篡改的。南丁格爾真正的綽號是“拿錘子的女士”,因為她不顧阻攔用錘子闖入儲藏室釋放醫療用品,《泰晤士報》記者將這樣一個有決斷力的形象改編為溫柔、慈愛的天使。

其實也很容易想到,一個開創了學科之先、社會風氣之先,在戰場上拯救生命的人,更需要的品質是溫順,還是勇敢和決斷?直到今時今日,日常醫護工作中那些女性,也是需要體力和魄力去完成繁重的工作。

連南丁格爾本人的形象都有這麼多的誤讀和重新梳理需要去做,而國內的護士行業絕大多數是由女性構成的,對她們的偏見和漠視依然很多,她們的勞動需要被看到。在這樣的前提下,《楠丁格爾先生》的故事起點本身就不構成對現實真正有意義的視角。
看到從業二十年的愛奇藝男領導那糟糕的發言,更讓我想到,目前國內的影視娛樂行業裡,越基礎的工作,女性承擔得越多。每一次在釋出會、節目錄制現場、拍攝現場,總有那麼多女孩子跑前跑後,廣大年輕的女性工作者們是這個行業最有耐心的兢兢業業的螺絲釘。但一旦到了文娛內容的決策階段,男人就冒出來了,他們到現在還在牢牢控制著內容製作的價值觀,對批評的聲音無比輕蔑。他們把性別平等、敘述客觀公正這樣基礎的要求視作“打拳”“偏激”“沒事找事”,也許也包括“對家故意黑”吧。
《楠丁格爾先生》無論如何都是一次重大的負面輿情。但是,沒有後續了,這就是他們的態度。可即便是將來他們假裝無事發生悄悄撤下專案,這依然非常不公平。
憑什麼,就這樣傲慢地發明了“楠丁格爾先生”這種片名,替換掉女性的名字,改寫一個職業最重要的記憶和現實。篡改如此輕而易舉,但是,他們不解釋。
~更新的文章總是被大家錯過~
~點開主頁加我星標好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