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的 3·15 ,上市不久的蜜雪冰城被立案調查。
據報道,3 月 14 日晚湖北經視「3·15 特別報道」曝光了蜜雪冰城宜昌凝聚新天地門店的食品安全問題。記者調查發現,該門店未按規定,使用隔夜檸檬和橙子切片製作招牌飲品。另外,門店的衛生狀況也令人堪憂。記者拍攝的影片顯示,店內有蒼蠅飛蟲,飛蟲甚至出現在奶茶杯蓋中。
無獨有偶,除蜜雪冰城之外,新茶飲賽道中的滬上阿姨也塌房了。
滬上阿姨漢口城市廣場店被曝使用過期西柚粒製作楊枝甘露。店員撕下過期標籤、重新列印效期「續命」的操作,被執法人員當場抓包。
一方面網友對滬上阿姨深惡痛絕,痛批黑心資本家,賺這麼多還用過期原料。另一方面網友對蜜雪冰城卻是十分寬容,自覺為雪王開脫、自來水公關,大呼「四塊錢的檸檬水用新鮮的檸檬,還要什麼腳踏車」,展現出了塌房後的黑紅也是紅,甚至 3.15 曝光之後,買蜜雪冰城的人不減反增。
蜜雪冰城多次被曝食品安全問題,但為什麼輿論對它十分「寬容」?反映出了哪些問題?
|答主:淺笑嫣然
第一,因為蜜雪冰城,把高高在上的奶茶砸成了白菜價。
普通人不想吃貴的要死的雪糕刺客,蜜雪的冰激淋 2 元,很大顆,給量足,味道好,甜筒脆。
普通人不想喝貴的要死,動輒十五六一杯的某某奶茶,蜜雪 6 元的棒打鮮橙,7 元的珍珠奶茶,8 元的山楂草莓,4 元的檸檬水歡迎你。
按照很多網友的說法:你不嫌我窮,我也不苛責你用隔夜檸檬。這是老百姓樸素的感情,這是義氣。
一天以內的,放冰箱冷凍好了,可以接納。普通人家也是這麼吃檸檬的,消費者本來也沒指望每一杯都是當天運送的新鮮檸檬。因為沒給這個錢。
衛生能保障就行。
第二,蜜雪冰城有一個特點就是地方狹小,所有的製作過程都在顧客眼皮子底下。其實用料和製作過程都比較透明。大家已經喝了很多年,沒拉肚子,也沒不舒服。
再者蜜雪的門店太多,遍佈全國,管不住每一家店。有一兩個店員違反總部的規定很正常。
所以,這個事在很多消費者眼裡,只是這一家店有問題,上升不到品牌本身。
第三更核心問題是,消費者打從心裡覺得蜜雪冰城這樣的廉價奶茶一旦倒下了,就會是高價奶茶的天下,大家漫天要價,還有哪個品牌,來給消費者提供長期穩定質優價廉的奶茶和冰激凌呢?
還有哪個品牌能做到就算店鋪開遍全國品牌人人知名,依然能忍住誘惑,多年不漲價呢?
消費者不是在維護蜜雪冰城,他們是在維護自己的廉價奶茶。
得民心者得天下,而得民心就是讓老百姓覺得有利益。
|答主:江神
說到底就是一套複雜的消費者心理、品牌策略和社會情緒的綜合作用。

首先,低價策略直接觸動了消費者的神經(價效比拉滿)。
蜜雪冰城的定價幾乎是茶飲界的地板價,最貴的產品也就十幾元。
在消費降級的背景下,這種價格讓許多月薪不高的消費者實現了奶茶自由。
甚至形成了一種「你都這麼便宜了,還要啥腳踏車」的心理默契
比如有網友調侃:「4 塊錢的檸檬水用真檸檬,你還想怎樣?」
這種心態本質上是一種預期管理——消費者潛意識裡已經預設低價可能伴隨質量妥協。
只要不涉及重大健康風險(如中毒、過期變質),小瑕疵反而成了可以接受的代價。
其次,品牌形象與情感共鳴的「護城河」太強(雪王)。
蜜雪冰城的 IP「雪王」是一個草根、憨厚、甚至有點土味的形象。
和消費者之間建立了一種自己人的親近感。

當品牌 IPO 時讓雪王而非創始人敲鐘,更強化了草根逆襲的符號意義,讓消費者覺得「這品牌和我是一夥的」。
此外,蜜雪冰城在鄭州水災時「自己受災仍捐款 2600 萬」的故事,被反覆傳播後,品牌被賦予了「窮但仗義」的道德光環
這種情感繫結讓消費者在面對問題時,更容易用朋友犯錯的心態去包容,而不是像對待資本家一樣激烈批判。
再者,食品安全問題的「對比效應」削弱了嚴重性(友商對比)。
在近年頻繁曝光的食安事件中,農藥殘留、地溝油、劣質肉等問題更觸目驚心。
相比之下,蜜雪冰城的隔夜水果、杯蓋蒼蠅雖然噁心,但被部分消費者降維成朋友家廚房不夠乾淨的級別。
甚至有人自嘲:「我自己吃不完的檸檬也放冰箱,憑啥要求蜜雪冰城不能隔夜?」
這種比爛邏輯本質是公眾對食安問題的脫敏——當大問題太多時,小問題反而顯得無傷大雅。
不過,這種寬容背後也暴露了幾個深層問題。
一是消費者對低價產品的容忍度與食品安全底線之間的衝突。
蜜雪冰城的案例顯示,當價格足夠低時,部分消費者會主動調低對質量的預期,甚至將低價等同於低質合理。
這本質上是一種自我說服,但也可能縱容品牌放鬆品控,形成惡性迴圈。
二是加盟模式的監管困境。
蜜雪冰城 99% 的門店是加盟店,總部靠賣原料和裝置賺錢,對加盟商的實際控制力有限。
當品牌瘋狂擴張到 4.6 萬家門店時,品控難度指數級上升,個別門店的違規操作幾乎成了必然。
三是公眾對「本土草根品牌」的情感庇護。
類似鴻星爾克、蜜雪冰城這類品牌,常被貼上「國貨之光」「良心企業」標籤,輿論場中容易形成護犢子心態。
說到底,蜜雪冰城的「豁免權」是消費降級時代的一種特殊產物。
它既反映了消費者對低價剛需的妥協,也暴露了食品行業「規模與質量難以兼得」的普遍矛盾。
但長期來看,這種寬容並非無底線。
如果品牌濫用消費者的信任,繼續放任食安問題,遲早會透支好感。
畢竟,再便宜的產品,也不能以健康為代價。

除此之外,還有哪些解讀角度?
答主@jason wang 認為這就是一個簡單的心理學現象,價格就是品質的錨點,當一個商品的價格足夠低的時候,消費者就會主動降低對品質的期待。
答主@Saka財經 這次對蜜雪冰城來說也是一種鞭策。
答主@半佛仙人 認為蜜雪冰城給了大家最後的安全感與尊嚴。
點選【閱讀原文】檢視更多精彩回答吧!
題圖來源:答主@江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