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財主家沒有餘糧啦
來源:財主家的餘糧
文章已獲授權
央媽昨天公佈了6月份及2025年上半年的金融資料。
6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330.29萬億元,同比增長8.3%;
狹義貨幣(M1)餘額113.95萬億元,同比增長4.6%;
流通中貨幣(M0)餘額13.18萬億元,同比增長12%;
6月末,人民幣貸款餘額268.56萬億元,同比增長7.1%;
6月末,人民幣存款餘額320.17萬億元,同比增長8.3%。
特別要說明的是,2025年以來的M1資料,相比於2024年12月份有巨大變化,這是因為央行更改了M1的統計口徑。

因為修訂後的M1,包含了居民部門的活期存款,相比較M2以定期存款為主的情況,M1是更加符合“活錢”這個定義的,也正因為是整個社會中的活錢,所以,M1的增速與股市的關係最為密切。
不過,新版的M1統計只追溯到2024年1月份,有關修訂後M1資料,起始時間只能確定為2024年1月,為了讓圖表看起來有連續性,我們藉助以前的資料追溯到2022年年中。

如果說到與股市的相關性,央行所公佈的金融資料中,另外一個值得一說的是企業中長期貸款的增速。
宏觀上看,社會可以分為政府部門、居民部門、非金融企業部門和金融部門這四大部門,但經濟發展、財富創造的真正動力和源泉,只能是居民部門和非金融企業部門(很顯然,政府部門和金融部門都是管財富分配和資金供應的),所以,只有這兩個部門的融資情況,才能代表整個經濟的溫度。
在中國這種以間接融資為主的國家(貸款是間接融資、發行債券,股票是直接融資),居民部門和非金融企業部門最核心的融資方式就是貸款。
其中,企業部門的短期貸款,主要是信用卡等消費貸款,居民部門中長期貸款則是全國居民房貸的代名詞;企業部門的短期貸款,代表著企業對短期經濟的溫感,中長期貸款,則代表著企業對中長期經濟的看法,與股市也有較高的相關性。

關於M1資料和中長期貸款,對於我們大A股的深入影響,我也每週都會在知識星球中的A股資產模型週報中進行一個簡潔的說明。

雖然說,6月底的M系列資料(主要統計存款)和貸款系列資料,很大程度上代表著中國過去半年整體貨幣量的情況,可以稱之為“印鈔規模”。
但是,如果嚴格界定央行印鈔,是指基礎貨幣(儲備貨幣)擴張的話,那就還是要看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和儲備貨幣發行的情況。
你還別說,無論是央媽的資產負債表規模,或者是儲備貨幣發行規模,6月份相比5月份確實是大規模增加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