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克蘭停火協議初步方案浮出水面】
“冒險之舉”——法國外交界如此評價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Emmanuel Macron)的國際政策。正如2019年8月總統突然邀請伊朗外長出席比亞里茨七國集團(G7)峰會,又如本週一他親赴華盛頓勸說美方暫停加徵關稅卻無功而返,再如這個週日他試圖與歐洲盟友達成和平協議。倫敦峰會本欲延續對烏支援,但在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與特朗普(Donald Trump)白宮衝突數日後,僅有英國首相斯塔默簡要提及歐洲“停戰方案”而未透露細節。

最終是馬克龍在週日晚間接受《費加羅報》(Le Figaro)專訪時揭開謎底。這位法國領導人表示,已與英國同僚提出涵蓋“空中、海上及能源基礎設施的停火協議”,有效期一個月。
在採訪中,馬克龍表示,這種部分停火方式更具可行性,因為“如果涉及全面停火,難以監控戰線是否真正得到遵守,而該停火協議則相對容易執行和衡量”。
對於此前引發廣泛討論的“歐洲是否會向烏克蘭派遣部隊”問題,馬克龍在採訪中明確表示,“未來幾周內,不會有歐洲部隊進入烏克蘭。”他強調,當前的重點是推動停火談判,並在協議達成後,討論歐洲是否需要派遣部隊以保障烏克蘭安全。
“我們尋求和平,但不是不計代價、毫無保障的和平。”馬克龍補充道。法國與英國也在努力爭取美國的支援,希望在未來可能的歐洲駐軍安排中,獲得來自華盛頓的安全承諾,以防止駐軍遭受俄方攻擊。
在法國政府連日強調“必須進入戰時經濟”背景下,馬克龍呼籲歐洲提高防務預算:“俄羅斯三年來將10%的國內生產總值投入國防。我們需未雨綢繆,將目標定在3%-3.5%區間。”目前法國軍費佔比2%,遠超歐洲鄰國。

此次停火提議是在3月2日倫敦特別峰會上提出的。會議期間,歐洲各國領導人就烏克蘭問題展開深入討論,並展現了前所未有的團結姿態。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也積極參與了此次會議,尋求歐洲盟友在軍事和經濟上的進一步支援。
【巴黎環城大道試行拼車專用道:遵守情況參差不齊】

巴黎環城大道(Périphérique)迎來了新一輪改革。從3月3日本週一起,該城市快速路的最左車道正式成為拼車專用道,僅允許至少載有兩名乘客的車輛通行。同時,A1高速和A13高速部分路段也同步施行這一措施。此舉旨在減少汙染、降低周邊50萬居民的噪音影響,並鼓勵單人駕車的司機改為拼車,以緩解交通擁堵。然而,首日試行情況如何?交通是否受到了影響?司機是否遵守新規定?
拼車專用道啟用首日,擁堵400公里
受2024年巴黎奧運會期間奧運專用道的啟發,拼車專用道的設立目前仍處於試驗階段。該措施適用於工作日(法定節假日除外)早高峰(7:00-10:30)和晚高峰(16:00-20:00)時段,旨在減少85%單人駕車者帶來的交通壓力。
據法國政府交通訊息平臺Sytadin資料顯示,截至3日早上8點,環城大道內環交通較為順暢,而外環方向則出現了輕微擁堵。全法蘭西島地區的交通擁堵累計長度為315公里,儘管這一資料較日常略高,但仍處於可接受範圍內。到9點左右,擁堵長度增長至400公裡。

在Google地圖的交通資料顯示,布洛涅-比揚古(Boulogne-Billancourt)至貝爾西(Bercy)路段,以及巴黎北部龐坦(Pantin)至克利尼昂庫爾門(Porte de Clignancourt)之間出現明顯緩行。此外,蒙特勒伊門(Porte de Montreuil)附近等待計程車的乘客也面臨較長時間的延誤。一位記者在蒙特勒伊門打車後,被告知其車輛“正被堵在車流中”,而從巴尼奧萊門(Porte de Bagnolet)至馬約門(Porte Maillot)的行程預計需時41分鐘——比平時的25分鐘多出近一倍。

專用道執行情況不理想,部分司機無視新規
儘管政府寄希望於拼車道提升交通效率,但第一天的執行情況卻顯得參差不齊。在環城大道外環的一段測試中,50輛輕型汽車中只有25%真正符合拼車標準,而其餘車輛的駕駛員均為單人駕駛。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A13高速上,許多司機無視規定,依舊單人駕車進入拼車車道。在一項簡要觀察中,10輛車中有7輛僅載有司機一人。隨著早高峰的推進,違規進入拼車道的車輛數量甚至有所增加。
一位記者觀察到,在拉夏貝爾門(Porte de la Chapelle)附近,拼車道的通行速度並未明顯提升,與普通車道基本持平,甚至在某些時段更為緩慢。在某些路段,普通車道上時速可達50公里,而拼車道內由於大型車輛較多,反而出現了輕微擁堵。此外,摩托車手似乎成為了新規的“最大受益者”,他們紛紛駛入拼車道,暢通無阻。

各類司機反應不一
對於計程車和VTC(類似於網約車)司機而言,這項新規既是挑戰也是機遇。VTC司機讓-皮埃爾(Jean-Pierre)在新規施行首日嘗試了拼車道,他從阿斯尼耶爾門(Porte d’Asnières)到蒙特勒伊門的行程耗時23分鐘,比平時稍快。他表示:“總體來說,這個措施對我們來說是好事,能節省一點時間。但真正的問題在於如何進出這些車道,有時卡在入口處40分鐘也是可能的。”

計程車司機薩米爾(Samir)則回憶起奧運期間的專用車道,“那時候從旺沃門(Porte de Vanves)到戴高樂機場(Roissy)只需25分鐘,乘客們都很滿意。但問題還是進出的問題,我們還是要看看後續執行情況。”
試驗兩個月,5月起違規將被罰款
政府計劃用兩個月的時間進行試驗,並利用熱成像雷達對車內乘客數量進行檢測。目前,違規車輛僅會收到提醒資訊,但從5月1日起,違規者將正式面臨135歐元的罰款(第四類違規處罰)。

然而,該政策仍然存在爭議,並遭到部分團體的強烈反對。法國汽車協會“4000萬駕駛者”(40 millions d’automobilistes)發言人皮埃爾·沙瑟雷(Pierre Chasseray)在一份宣告中批評道:“這一舉措是在未進行充分影響評估的情況下倉促推出的,是一種‘業餘操作’。”他擔憂該措施不僅不能提升交通流暢度,反而可能加劇普通車道的擁堵,使無法拼車的司機陷入更艱難的通行困境。
【2025年1月比新冠疫情初期更致命?】

2025年1月,法國共計約69970人去世,超過了2020年3月和4月的死亡人數——當時法國正處於封鎖狀態。然而,殯葬業專家認為,這兩個時期無法直接比較,因為新冠疫情的首次暴發“讓所有人措手不及”,且最初主要集中在特定地區。
1月的死亡人數為何如此之高?
根據法國國家統計與經濟研究所(Insee)2月28日釋出的初步統計資料,2025年1月法國共有69970例死亡病例(所有死因)。這一數字預計在未來幾周內可能還會有所上調,因為仍有部分死亡證明尚未統計。即便如此,這一資料已比2024年1月高出8.4%。
導致這一死亡高峰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嚴重的流感疫情。據法國公共衛生局(Santé publique France)資料顯示,今年的流感流行強度達到了至少近十年來的最高水平,並對死亡率產生了直接影響。一位巴黎醫生在1月底時表示:“醫院的太平間已超負荷運轉,自新冠疫情以來,我們還從未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新冠疫情初期的死亡情況如何?
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第一年,法國死亡人數最高的月份是:
-
2020年3月:63128人
-
2020年4月:66948人
-
2020年11月:66237人
-
2020年12月:64295人
相比之下,2025年1月的死亡人數已超過這些月份。然而,法國在2022年12月經歷的“流感-新冠-支氣管炎”三重疫情時,死亡人數達到了70566人,仍然高於2025年1月。因此,單從資料來看,不能簡單地說“2025年1月比新冠疫情最嚴重的時期更致命”。
那麼,新冠疫情的影響被誇大了嗎?
答案是否定的。首先,從統計角度來看,春季的死亡率本就低於冬季。無論是流感還是其他呼吸道疾病,通常在冬季更易傳播,加之寒冷天氣會加重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的健康風險。因此,2020年3月的死亡基數本就比冬季低,而新冠疫情的突然暴發使得死亡人數在短時間內激增。
更重要的是,殯葬行業的應對能力在兩個時期截然不同。法國殯葬行業協會主席西爾維斯特·奧爾賈蒂(Sylvestre Olgiati)表示:“2020年3月對於殯葬行業來說遠比2025年1月難以應對。”乍看之下,2020年3月的死亡人數低於2025年1月,但兩者的情況“完全無法相提並論”。

為何2020年的新冠疫情衝擊更大?
奧爾賈蒂總結了幾個關鍵因素:
-
疫情突如其來,毫無準備
2020年3月,新冠疫情在全球範圍內暴發,法國的醫療和殯葬系統都毫無準備。與此同時,政府實施了嚴格的防疫措施,例如限制葬禮規模、對遺體處理施加特殊規定等,這些都極大地增加了殯葬行業的壓力。“當時的規則使得遺體處理更加複雜,這無疑加劇了整個系統的負擔。” -
死亡高峰短期內集中爆發
2020年4月初,法國單日死亡人數曾接近2800例,而2025年1月的峰值則為2400例。此外,2025年1月的高死亡率貫穿整個月份,而2020年4月的死亡人數雖然更高,但峰值出現後很快回落。這種短期內的劇烈衝擊,使得2020年的殯葬行業更加難以應對。 -
行業應對能力的提升
“如果2025年1月的流感疫情發生在2018年或2019年,我們可能會面臨更嚴重的挑戰。”奧爾賈蒂指出,自新冠疫情以來,殯葬行業進行了大量投資,例如新建更多的火葬場、增加人手等。因此,儘管2025年1月的死亡人數較高,但殯葬系統的承受能力相比2020年大大增強。 -
疫情影響範圍的不同
2020年春季的死亡率高度集中在特定地區,特別是法國大東部大區(Grand Est)。而2025年的流感疫情則幾乎波及全國。根據資料,在大東部大區,2020年3月的死亡人數為6522人,高於2025年1月的6240人,這表明兩者的區域性影響也不同。
【圖說】

為了向拒絕收回被驅逐國民的阿爾及爾施加更大壓力,巴黎撤銷了一項雙邊措施,即外交護照持有者在進入法國領土時無需出示行政證件。週五晚間,阿爾及利亞駐馬裡大使的夫人在抵達法國戴高樂機場時被拒絕入境。阿爾及利亞新聞通訊社(APS)在媒體上爆料了此事,並發表了一篇尖刻的評論,譴責這一拒絕行為。該通訊社的標題是“法蘭西共和國總統及其內政部長是否在阿爾及利亞問題上宣戰”。

預算“不足”,宣佈的措施“遲遲未到”:本週一,在國際婦女節到來的前幾天,非政府組織樂施會法國分會(Oxfam France)表示,埃馬紐埃爾·馬克龍關於促進性別平等的承諾已被“埋葬”。該組織在一份宣告中指出,“在法國私營部門工作的女性收入仍然比男性少23.5%”,“在2024年全球經濟部門平等排名中,法國被世界經濟論壇評在第48位”。

電影《埃米莉亞·佩雷斯》(Emilia Pérez)原聲音樂的兩位作曲家——卡米爾(Camille)和克萊芒·杜科爾(Clément Ducol)憑藉雅克·奧迪亞爾(Jacques Audiard)電影的主題曲《El Mal》榮獲第97屆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獎,這是法國作曲家56年來首次獲獎。
【國際】

– 經過數次推遲,歐洲重型火箭阿麗亞娜6號(Ariane 6)將於當地時間本週一下午1點24分(格林尼治標準時間下午4點24分)從法屬蓋亞那的庫魯起飛,執行其首次商業飛行任務,鞏固歐洲在太空的主權。它的乘客偵察衛星CSO-3將被送入800公里與太陽同步的太空軌道,以執行法國國防部偵查任務。這項任務對法國軍方來說相當重要,因為CSO-3從2022年起就等待發射,來提升現有的情報獲得能力。
– 烏克蘭總統週日重申,他已準備好簽署與美國談判達成的礦產協議。上週五他與特朗普發生口角後,該協議未能簽署。
– 本週一,一輛汽車在德國曼海姆(Mannheim)市中心撞向一群人。據警方稱,事故造成至少一人死亡,數人受傷。一名嫌疑人已被確認並逮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