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7,香港影史票房冠軍,勸你帶夠紙巾

活人,也需要破地獄。
上週,內地院線終於迎來了香港現象級、年度最佳港片——《破地獄》。
這是一部傳統、神秘、隱晦的小眾喪葬題材電影,意外叫好又叫座。
豆瓣8.7,是近14年來最高分的港片,也是香港電影史上第三部票房過億的華語電影。
它被譽為港版《入殮師》,生死大事裡,有最典型的東亞家庭表達。
死人的地獄
活人來破
先簡單解釋下“破地獄”,它是道教喪禮法事儀式。
人們相信,破地獄能讓先人們,從九幽地獄中解脫,進入更好的來世。
香港的每間長生店,通常都有一對拍檔,一文一武。
文,是殯儀經紀,主要是業務對接,策劃。
武,是喃嘸師傅,負責葬禮等技術服務,可以做破地獄的法事等。
故事的主角,就是香港某間長生店的一對搭檔,道生(黃子華 飾)和文哥(徐冠華 飾)。
文哥入行幾十年,是專業喃嘸師傅,做事一板一眼,遵照傳統,將祖師爺的教導,視為絕對真理。
道生,是從婚禮策劃師轉行過來的殯儀經紀。
疫情三年,公司欠款,負債累累,婚禮市場不好做了,但殯葬行業卻越來越火,道生索性轉行,為死人服務。
這轉身,誰看都覺得,靈了個大活。
但更令人吃驚的是,道生直接將婚禮嫁接到葬禮。
他開發葬禮周邊,手鍊、項鍊、八音盒小擺件……
這些周邊拿回家裡瘮人不?人家名字叫“先人照亮你的前路”。
他本著服務業的最高宗旨,根據客人的性格、喜好,為每一位客人實現私人化、個性化定製服務。
婚禮上有的照片牆,簽到牌,伴手禮,攝影師……一樣不落的出現在道生策劃的葬禮上。
剛入行的道生,沒有一刻不在想,如何將利益最大化。
在他看來,辦婚禮和辦葬禮其實一樣,都是秀場。切蛋糕和破地獄,都需要一把刀,沒區別。
到最後所有的工作,都要化為賬戶數字。
文哥看來,道生的種種行為,都是為了錢,簡直在胡鬧。
道生看來,文哥從來只顧死人,不管活人,古板至極。
衝突,在平靜的沉默中劇烈震盪,兩人代表的過去思維與現代思維,互為地獄。
但隨著他們一起經歷更多葬禮,道生慢慢開始明白,死者有靈。
而文哥,看似冷漠機械,也悄然發生著改變。
文哥和道生,看似風馬牛不相干的兩類人,卻最終走向共通,本質上是因為,他們一個為死人開路,一個為活人開路,都心懷對人的善意和敬畏。
文哥給了道生一條生路,道生給了文哥一條“死路”,但那都是破地獄的路,都是救贖,生路和死路,在有些時刻,沒有區別。
兩人默默和解,彼此解救,沒有太多過程的展現,卻早就化為那句默契的歌詞:“今日天隔一方,難……見面”。
但誰說,天隔一方,才是這世上最遠的距離呢?有些偏見,有些人修上一生,都未曾打破。
缺失死亡教育的中國人
中國人的教育裡,不管是家庭還是學校,都沒有死亡教育。
各地的葬禮往往隆重又神秘,但很少有人能說出它的意義,只知道,那樣做就對了。
語文課本上,唯一直視死亡的時刻,大概是烈士的“視死如歸”。
但人的一生,最重要的八個字“吃喝玩樂,生老病死”中,“死”分明就是其中之一。
有資料顯示,在中國每天大概有2.7萬人死去。不被關注,不去思考,不代表死亡這件事,離我們不夠近。
與距離紅磡僅500米,一街之隔的,分明就是殯儀館;產房的另一頭,是太平間。
霓虹繁華和曲終人散,都被化為一場“表演”,從來都是在同時進行。
但《破地獄》這次,直面了“死亡”。
遺骨開棺,師傅上手清理頭骨上殘留的頭髮、皮肉,再將其洗淨的過程,被完完整整拍了下來。
普通人看到這裡已經開始不適了。
但隨著劇情的深入,才發現,這只是餐前小菜。
閉不上眼睛的要打針,兩頰凹陷的,要塞棉花,下顎還需要用木棍支撐……
屍體清理、穿衣、化妝……事無鉅細,全程不加掩飾。
值得一提的是,電影採取了實景拍攝,取景地是東華三院屬下的東華義莊和萬國殯儀館。
東華三院表示,開放拍攝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
除了直面屍體,殯葬行業的從業者們,也有了不為人知的B面呈現。
他們上班會摸魚看球賽,到點下班找樂子。
在葬禮紀念品樣品上,大方貼上自己的照片。
你以為人家是化新娘妝的,其實人家是老前輩了,只不過不喜歡穿工裝,打扮時尚了一些。
道生日常吃爆米花的零食盒子,就是一個等比縮小的棺材周邊。
更有人,上班穿道袍下班拜耶穌。
你以為的人生大事,也不過只是某些人的牛馬日常。
我們為什麼怕死?為什麼怕談論死?是因為我們不敢直視死亡。
《破地獄》用這樣的方式,讓中國觀眾,破了對“死”的偏見。
不懂愛人的中國父親
電影中有句臺詞,是點睛之筆:“活人,也需要破地獄。”
隨著劇情的深入,我們才發現,那個對行業敬重、對亡妻情深、對子女負責的文哥,居然在製造著最恐怖的“東亞家庭地獄”。
女兒的地獄
女兒郭文玥(衛詩雅 飾),從小就崇拜父親,比哥哥更願意繼承父親的衣缽。父親生病時,她也比哥哥,更有耐心照顧。
但父親卻用“女人汙穢”“傳男不傳女”的思想,一直拒絕她,傷害她,兩人矛盾最激烈的時刻,父親扇過她耳光。
父親對女兒的偏見,像極了普通人對死亡的偏見,沒有解釋,傳統就是真理。
女兒帶著怨憤,選擇了另一份和死亡有關的工作,但依然沒能逃過社會的偏見。因為沒有正向的愛的示範,她陷入不健康的情感關係。
父親,親手為她織的牢籠,隨著女兒年齡的增長,越來越緊密了。
兒子的地獄
兒子郭志斌(朱栢康 飾),從小被父親視為接班人,因為父親一句“繼承衣缽”,早早輟學。
十幾歲,穿著和年紀不符的道袍出入殯葬館,被同齡人歧視。結婚後,要處處以大家利益為重,忽視小家。中年時,為了兒子進名校,成為基督徒,被罵“欺師滅祖”“給爸爸丟臉”。
兒子從不認為祖師爺賞飯和被父親選擇是幸運,他的每一樣愛好,都被父親剝奪,因為是兒子,責任天然比個體更重要。
比起妹妹,他像是一個空心的殼子,沒有信仰,沒有生機,更沒有自我。
爸爸的地獄
所以,父親是最大的惡人?
不,他日夜思念亡妻,妻子為他留下的那把椅子,椅在人在。
讓兒子繼承衣缽,是他早就明白兒子不是學習的料,擔心他長大後無法養活妻兒。
他對女兒的性別偏見,不是出自本心,只是對祖師爺和行業的敬重,在他的內心深處,女兒是珍寶。
大男子思維,心口不一,沒有愛人的能力,幾乎是整個東亞社會父親的通病。
但父親的癥結,不單單是他以“父權”的身份,統治了兒女,而是他放棄掉了人性和自我,成為了傳統父權制的獻祭品。
在生命的最後階段,他無法依靠兒子,更無法面對女兒,進入病房探望他的,只能是搭檔道生。
電影中,父親用“最後一舞”的方式,破了女兒和兒子心中的地獄,但現實生活裡,大部分父親,到死,都沒有把“愛”說出口。
最後的時刻,一向話很少的父親,忽然開始頻頻唱歌:“今日天隔一方難見面,是以孤舟沉寂晚景涼天,你睇斜陽照住個對雙飛燕……”
臉上表情再沉靜,也難掩孤寂、落寞之情,父親成為整個家庭裡,最悲慘的那個人。
他從來不動聲色,更不會吐露心事,所以,父親究竟是自殺,還是自然死亡,也都有待觀眾在心裡,自己去畫圓。
眾生皆苦
活人的地獄誰來破?
影片中有四場葬禮,每一場,都將活人的地獄,放大到極致。
四場葬禮,一場比一場隱晦,對映人間百態,死人要破十八層地獄,但生人要面對的地獄,何止十八層?
人生在世,貪、嗔、痴、慢、疑,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陰盛……哪個不需要破?
而道生的故事,幾乎就是現世人,共同的地獄。
人到中年,不敢生孩子,一睜眼就要還債,他解釋過,真的不是自己好吃懶做。
他勤奮、上進、從沒想過偷懶,一頭扎進受盡冷眼的殯葬行業,沒有一句怨言。
他忍得了屍體的腐爛味,因為他早就深刻認識到“這世界最令人難受的味道,是窮味”。
所以,電影最終指向的“地獄”,是眾生皆苦的“人間地獄”。
《破地獄》選擇在年末上映,是非常逢時的。
一年到頭,大家都辛苦了,誰不想找個出口,大哭一場。
如果去影院,建議帶上紙巾。
其實,不論貧窮還是富貴,大家最後的終點都公平,都是死亡。
《破地獄》像一面鏡子,用死亡,映照出你我的人生。
究竟該怎樣死?該怎樣活?需要我們用更多時間,去思考。

喜歡電影中的一句臺詞:
“做人就像坐車,能來到這個世界就是賺了,與其擔心什麼時候下車,不如好好享受過程。”
希望我們,都能放下我執,珍惜當下,珍惜擁有。
各種怨念,不順遂,來年,都破了它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