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mikizhou
From Miki粥
微訊號:mikizhou520
過去的一個週末,是奧運網球冠軍鄭欽文霸屏時刻。
幾乎所有的自媒體都在講她——
說她創造了驚人的勝利,擊敗現世界第一,五屆大滿貫得主、四屆法網冠軍的斯瓦泰克,成功晉級決賽;說她突破了人種、生理極限,在白人佔據統治地位的球類專案裡,擁有了巔峰對決的實力;說她作為一個21歲的女孩,在小紅書模版審美,渾身散發的正能量,最好的詮釋了女性力量…
但更多的關注點在於,她靠網球運動掙到了錢——
2023福布斯公佈體壇收入最高女運動員榜單,鄭欽文排名15位,全年收入750萬美金,其中500萬是代言費。
不少中國爹媽都很激動,這活咱娃也能整哇!
於是不卷清北卷體育圈了,摩拳擦掌(上次集火體育還是谷愛凌成名時之時)開始準備新一輪體育素雞…
那,成功的機率有多大呢?

圖:unsplash
不知道,但肯定低於雞清北的成功率。
簡單一算就知道:網球女單奧運冠軍4年只出一個,全球競爭搶頭銜;而清北一年招新生4、5000人,還只在國內的天賦異稟的娃圈裡卷。
而且,作為國際教育賽道上,最能給小孩升學賦能的必卷項,雞娃體育的故事我聽了太多…
十年以來,幾乎沒聽過什麼成功案例,但失敗卻遍地…
朋友家小孩從幼兒園開始練游泳,小學進了國際學校社團,天天早晨泡泳池狂練,週末坐著高鐵去各地打比賽…
當媽的不辭勞苦(工作已經很忙了還要兼顧教育小孩),是以為只要全家夠努力,小孩就能成為種子選手,加入學校接力隊。
可遊了幾年就是拿不到前三名,這才知道小孩體質不行,跟吃乳酪長大身強體壯的外國小孩沒辦法比。
當媽的心碎但也沒有辦法,再好的專案,學不出來就等於無。最後她把所有的游泳裝備打包,傳給了我…
這個朋友還算幸運的。
游泳比較容易控制預期,裝備投入也不高,大頭就一個打比賽的交通住宿,她也沒像其他媽媽一樣投入更多時間成本,考泳協教練的國際牌照。雞娃未遂也就當培養一個愛好…
其它專案可就沒那麼“物美價廉”了,學不出來砸進去幾百萬的大有人在。
比如冰球馬術高爾夫,還有鄭欽文打網球,看著投入不高,找個場地買個球拍就能打,但出成績就是另一回事了——
要有頂尖的教練,這需要對資源有絕對的掌控和判斷力。
鄭的爸爸把李娜當年的教練費盡心機捋了一遍,人家不收直接下跪;跟外教籤對賭協議,比賽成績不行直接換人,女兒喜歡也沒用,真拿教練當工具人。
要打高階比賽。
國內是沒有網球運動的土壤的。所以想要提高水平,就要去名宿雲集的歐洲打比賽。要去歐洲訓練比賽,就要帶著整個教練團隊,烏拉拉一個團的機票食宿,每年300W起…
這可比AMC貴太多了,所以想雞娃體育,諸位先摸摸錢袋,掂量一下自己燒不燒得起吧。
鄭欽文的爸爸做外貿、做建材、做汽車配件都供不起,有傳聞說為了比賽還賣掉了老房子…
這就是我要說的第三點:想卷體育,爹媽意志要強大,隨時準備破釜沉舟,賣房也在所不惜。
這一點就篩掉了99%的爹媽。
因為體育這條路高風險低迴報,成功機會屈指可數,隨時還有傷病的可能,斷送了全部努力,花出去的錢也打了水漂。
沒人知道這條路會不會成功。
敢賣房的家長是得有多大勇氣?多麼自信,多麼決絕。在他們的心裡,從來就沒有過“後路”這個選項。
我覺得,鄭欽文的爸爸之所以夠狠,跟他做過運動員是有關係的。在體育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裡,沒有點兒狼性就不配苟住。
之前採訪鄧亞萍,她兒子正在為升學練乒乓球。大滿貫國手喂著,國家集訓隊泡著,一天還要練上8個小時,最後拿下了北京市冠軍。
但聊到職業路徑,鄧亞萍直搖頭,說兒子缺乏頂級運動員的那個勁兒——
對勝利的極度渴望。
這取決於先天性格,後天很難養成。換個大家熟悉的說法,就是娃“耐雞”。
耐雞的娃能享受成功,享受努力,才會把父母的嚴苛看成都是為自己好。
不耐雞的小孩遇到鄭欽文同款爸爸,就會覺得父母不把自己當人看,往往鬧得魚死網破,悲劇收場。
鄭欽文家裡沒有電視,客廳幾乎沒有傢俱,方便她隨時在家揮拍訓練。她從來不吃零食,也不能喝飲料,一年360天都在堅持吃雞胸肉西藍花。

看到這裡,剩下的1%的家長,看到這裡又篩掉了99%。
如果我家小孩自律成這樣,我肯定不讓他天天吃白水雞胸肉和西藍花。人的精力有限,把高度自律用到讀書上,全世界名校能平蹚…
所以啊!為啥大家都說,人家鄭爸爸活該掙錢呢!
普通爹媽遇到耐雞娃,想得是刷個名校履歷再變現,過程曲折複雜;而人家帶領女兒直通終點,把自律直接“變現”。
一家子鋼鐵意志鋼鐵漢。
說到這裡,估計大家雞娃之心應該平復了。雞運動比雞學術的成功率低多了:
要天賦基因,資源加持,高昂的金錢投入;無比篤定的目標感、堅定的意志,百折不撓的精神;
然而這些還不夠,經過九死一生,成敗全靠老天。
上岸了可功成名就,鄭欽文一年贊助能拿4000多萬,失敗者數以萬計,只有傷病伴隨一生…
不愧是一場豪賭。
看見鄭欽文打網球掙錢,又重燃雞娃雄心壯志的家長趕快洗洗睡吧,卷體育真比不上卷高考。尤其娃弱爹慫家裡沒錢,就做夢希望小孩一年賺個大幾千萬,恐怕只能在夢裡實現了。
我最近也在給娃找網球俱樂部,但心態非常端正,只是個普娃,打出個身心健康就足夠了。
Miki粥,資深媒體人,教育紀錄片總策劃,創造了"順義媽媽"一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