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新趨勢,為什麼是東非?

點選上圖▲立即報名

 文 / 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不久前閉幕的2025年非洲未來能源展上,全球逾650家企業參展,近70%來自中國,這些企業攜光伏、儲能等前沿技術,爭先搶灘非洲市場。

這只是“非洲熱”的一個縮影——過去十年,中國企業累計在非洲簽訂承包工程合同額超過7000億美元。
過去三年,中國企業在非洲創造超110萬個就業崗位,僅華為一家,已在非洲設立了15個代表處,有6000多名員工。
而據估算,2025年非洲整體市場規模預計達3.5萬億美元。
在全球貿易格局風雲變幻的當下,美國不斷加大關稅的舉措,如同一場凜冽寒風,讓眾多企業的出海之路佈滿荊棘。傳統貿易市場因關稅壁壘而成本飆升,企業利潤空間被大幅壓縮,尋找新的市場“綠洲”迫在眉睫。
正是在這樣的困境之下,我們將目光毅然投向了非洲大地。這片長期以來發展潛力和投資價值被嚴重低估的大陸,如今正以其獨特的姿態,展現出機遇與挑戰並存的全新局面,成為企業探尋增長的新前沿。
近期,我們邀請了兩位常年深耕非洲,有著豐富產業調研實踐和本地化經驗的業內專家做客直播間,為大家清晰勾勒非洲產業圖譜,分析出海非洲的機遇與風險。
現就兩位老師的直播內容,作部分提煉摘取,分享給大家。
劉繼森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非洲研究院院長
“一帶一路”背景下中非合作的機遇
目前,中國企業戰略機遇在哪裡?我的建議是,順著國家重大戰略走,機會就會更多一些,而非洲不僅是“一帶一路”的自然延伸,更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成員。
首先來看城市化機遇。非洲城市化率年均增長3.2%,超全球均值1.5倍,城市化程序加速會帶來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等多領域需求,為中國房地產行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此外,非洲多國積極推進智慧城市建設,中企在智慧交通、智慧電網等領域具有技術優勢,也可深度參與。
再來看人口紅利。非洲人口已超過14億,年齡中位數不及20歲,預計到 2050年非洲人口將達25億,勞動人口占比將達65%。
這也意味著,非洲消費市場潛力巨大,滿足非洲十幾億人以及未來二三十億人的消費,衣食住行各方面都存在大量的商業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非洲總體失業率為30%,15—24歲年輕人的失業率高達60%,沒有收入就沒有消費,中國的產業轉移過去,兩者正好互補。同時,相配套的職業技術教育也是潛在的市場。
最後來看基建。非洲的基建缺口非常大,當地80%的基建專案都由中企承包,並採用中國的技術和標準,這意味著從規劃設計、專案建設、技術轉移到運營管理整個環節,中企都具備先發優勢。
值得關注的是,2024年提出的中非“十大夥伴行動”,羅列了未來中非合作的十大重點領域,企業家們逐一分析,對號入座,也許能夠發現出海非洲的機會。其中,數字技術、清潔能源和糧食安全等領域,可謂合作前景廣闊。
在我看來,中國企業把握機遇有三部戰略,一是走出去,百聞不如一見;二是走進去,基於長期主義,進行本土化深耕,與當地人分享利益;第三是走上去,開展區域整合,拓展非洲市場。
總而言之,企業家在找尋非洲的產業機會時,當智取發展先機,共享增長紅利,共築美好未來。
李勇瑞 五行之道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
為多家國內知名企業提供非洲落地諮詢服務 
Q1
非洲的安全與營商環境怎樣?
非洲有54個國家,面積為302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三個中國的大小,因此國與國之間的差距很大。
西非部分國家存在戰爭和暴亂,東非國家比如衣索比亞和肯亞,社會治安較穩定,不存在政治風險,大家可以放心前往。
總體而言,非洲的經濟基礎較薄弱,正處在城市化、工業化的初期階段,加上人口多,勞動力廉價,發展速度快,像衣索比亞、肯亞、坦尚尼亞這些東非國家,都在實行改革開放,大力招商引資,整體營商環境還是比較好的。
但因為法制不健全,權力尋租、小費盛行等腐敗情況也的確存在。

Q2
對於中國企業來說,
出海非洲具備哪些優勢和劣勢?

非洲的優勢還是比較明顯的,正因為它處在城市化、工業化的初期階段,無論是道路改造還是住房建設,發展的機會非常多;其次是人口紅利,這裡年輕人多,勞動力廉價;第三,它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同時適合做轉口貿易。
至於劣勢,一是制度不健全,存在腐敗問題;二是水電、道路等基礎設施不完善;三是長期缺乏外匯,主要出口農產品、礦產等初級產品,進口機械裝置、電子快消品等,進口額遠遠大於出口額,因此受匯率波動影響大。
Q3
哪類企業更有機會落地
衣索比亞和肯亞?
非洲的發展整體上比中國落後二三十年,所以幾乎任何產業都有機會。
就一些大的行業機會而言,第一個是房地產基建。以房子租售比來講,這邊基本上是八年回本,而在中國的一線城市,大概要五六十年。
第二個是汽車。美國的汽車千人保有量為800臺,中國是230臺,肯亞是80臺,衣索比亞是10臺。
特別像衣索比亞,本身沒有石油,從2023年開始,該國就禁止進口燃油車,對新能源汽車的需求量非常大,這就給了中國車企巨大的機會。
第三個是醫療。非洲人口占全球的近20%,但其醫療產業僅佔全球3%,隨著人均壽命和新生兒出生率提升,這裡的醫療產業正在加速成長。
第四個是資訊網際網路產業。衣索比亞位於尼羅河上游,中國幫其修建了17座大壩,因此電力較廉價,工業用電為3.5美分一度,摺合人民幣大概2.5毛錢,從而吸引了大量比特幣礦場落戶。該國批准的21家挖礦企業中,有19家是中國企業。
第五個是農業。這邊土地多,租金便宜,一畝地大概一年一美金左右。
Q4
去非洲落地,哪些因素
是需要提前考慮好的?
第一,土地的糾紛確權。非洲有很多國家曾經是殖民地,土地經歷了多輪流轉,存在多人宣告土地所有權的情況。
因此,最開始談判的時候,就一定要確認真實的地主,在當地購地建廠,一定要聘請專業的律師,以防產權不清晰的土地糾紛問題。
第二,土地周邊的基礎設施。除了土地成本外,我們還要考慮周邊水電、燃氣、道路等隱性成本。
有一個真實的例子,一家中國企業在這邊佈局光伏發電,發的電要輸到國家電網,後來發現最近的變電站距離幾十公里,而每一公里鋪設高壓線,又需要花很多錢。
第三,安全因素。大家都擔心搶劫、偷盜等安全因素,所以一般會考慮產業聚集區,比如衣索比亞的東方工業園、華堅工業園,這一片全是中國企業抱團扎堆,彼此間有個照應。
Q5
現在去非洲投資,
能產生多少利潤?
我有幾組資料,洗滌日化用品的利潤率大概是國內的3—5倍;充電寶在非洲的市場零售價為100—120塊錢,利潤率大概是國內的6—8倍;做紡織或者鞋服的小企業,在衣索比亞和肯亞建廠投資,大概7個月能夠回本。
再舉兩個具體的案例。我認識的一家做摩托車配件的企業,以近2000萬元資金來佈局市場,資金一年內週轉四五圈,基本上一個億的盤子,銷售額純利潤能夠達到3000萬元。
在非洲市場取得顯著成功的中國企業案例中,森大集團較典型,它的利潤是國內快消品行業的5倍左右。
在2022年,東非共同體(EAC)將傢俱、陶瓷、鋼鐵、紡織品、皮革、棉花等產品的關稅上調至35%,而森大在此之前已在本地建立陶瓷、洗滌日化等生產工廠,構築了顯著的成本優勢。
所以現在像鋼鐵、瓷磚、造紙等行業,在肯亞、衣索比亞這些國家基本上是沒有庫存的,當天生產,當天銷售出去,大家還要排隊,甚至要提前拿號才能夠購買到。
去衣索比亞考察時,你會發現很多樓房建到一半就停工了,主要原因是買不到水泥、塑膠門窗或者鋼材來建設,處於等待原材料的狀態,因此中國企業去非洲投資建廠,機會還是較大的。
Q6
給出海非洲的企業家
三條忠告,幫助大家規避風險
第一,企業負責人真的要紮根非洲,就要親自來到非洲深耕;第二,一定要做自己熟悉的行業,這樣才能夠識別風險;第三,一定要規範經營,低調行事。


作為出海新興市場,非洲的發展前景和產業機會備受關注,企業在落地非洲時,應當具備本地化能力和全球化思考能力,並充分考慮其複雜性和挑戰性。
而欲瞭解更多全球化策略和本土化方法論,連結更多出海資源,鎖定今年6月召開的第二屆出海全球峰會,我們將在獅城共商“生而全球·共融共建”。
在峰會召開之前,我們精心策劃了“站在世界看中國·5月非洲站”專案,將帶領企業家們深入肯亞和衣索比亞兩個東非國家,聚焦當地數字經濟與電商市場,考察工業園區,探訪行業龍頭企業,並與政府政策制定機構展開對話。
非洲到底是遍地黃金,還是遍地坑?百聞不如一見,歡迎感興趣的企業家諮詢報名。 

點選按鈕▼立即報名

點選下圖▼立即報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