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營養學教授沙芬柏格已高齡102歲,(取自臉書/Alumni Association, School of Medicine of Loma Linda University's Post)
加州洛馬林達大學營養學兼職教授約翰·沙芬柏格(John Scharffenberg)以102歲高齡重新整理了大家對長壽的認知。這位仍能自駕旅行、思維敏捷的世紀老人近日公開分享:他的長壽絕非依賴基因彩票,而是堅持近一個世紀的生活準則。
"戒菸禁酒是第一條防線"
沙芬柏格手持1964年美國公共衛生署長報告強調:"菸草對人體的毀滅性證據確鑿,每一口煙都在侵蝕生命。"他更以醫學權威視角指出,即使少量飲酒帶來的心血管益處,也遠不及癌症風險攀升的代價,"零攝入才是最安全的賭注"。
中年運動決定生命質量
作為營養學專家,沙芬柏格卻斷言:"40歲後的運動量比吃什麼更重要。"他觀察到現代人常陷入的"中年陷阱":運動量驟減的同時攝入暴增,"肌肉量每流失10%,代謝率就下降8%,這比基因可怕得多"。如今他仍保持每日徒步習慣,認為規律運動是抵禦衰老的"分子開關"。
仿效僧侶的飲食哲學
沙芬柏格的飲食戒律堪稱現代版"東方修行錄":下午兩點半後禁食至次日清晨,三餐嚴守天然食材配比,全素飲食搭配奶蛋製品。他的餐盤常駐芒果、柿子、夏威夷果等食物,"植物性飲食不僅規避了75%的飽和脂肪來源,更讓腸道菌群年輕20年"。這種飲食模式使其體脂率長期維持在18%的健康區間。
糖是合法毒藥
對於甜食誘惑,沙芬柏格的應對策略充滿智慧:"用烤杏仁泥替代楓糖漿,凍香蕉模擬冰淇淋口感。"他警告現代人正陷入"糖衣陷阱":一瓶含糖飲料就能讓心臟病風險飆升35%,而用水果和堅果重構甜味記憶,才是破解糖癮的關鍵。
長壽村的啟示
沙芬柏格特別指出,其生活方式與洛馬林達"藍區"(全球長壽地區之一)居民高度契合:低脂素食、活躍社交、終身學習。這種模式使當地居民心臟病發病率低48%,癌症風險減24%,"我們實驗室追蹤顯示,持續踐行這幾項習慣者,端粒長度比同齡人長15%"。
這位跨越世紀的學者用行動證明:長壽不是命運的饋贈,而是日復一日自律的饋贈。當被問及何時退休,他笑著啟動汽車:"我的特斯拉還能再戰十年,生命的質量,終究掌握在自己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