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向全世界開戰,美股大跌,中歐重啟電動車談判

網上的一個段子:馬斯克打算離開相當於百日維新結束,特朗普無差別關稅像老佛爺向各國宣戰。
分兩個部分,一個是無差別的10%,這就是基準關稅。有點像擺攤做生意,你想來美國擺攤,必須上交10%的攤位費。
第二個是對等關稅,這個是對美國貿易逆差最大的國家去徵收的。
於是你看到很神奇的一幕,比如越南46%,柬埔寨49%,龍國34%,這是怎麼算的呢?很簡單粗暴,即把商品貿易逆差額直接除以商品出口總額,然後再除以2。
比如越南對美出口1130億美元,進口110億,淨出口1020億,用淨出口除以對美出口,差不多就是90%,最後再除以2,再故意加一點偏移就得到了46%。
這個絕對是一個大型草臺班子整出來的計算方式,很隨意,很特朗普。這種玩法直接把全世界搞成了一個大寫的黑人問號臉。
比如越南本來對中有個20%左右的關稅優勢,但現在這麼一搞,對中是34%,加上之前的20%,變成了54%,而越南現在是46%,也就是目前越南關稅優勢縮水了。
一大堆之前被鼓譟到越南設廠的企業絕對是欲哭無淚,這咋整?何去何從,遷回中國?也就難怪今天越南盾直接大跳水。
從地緣政治角度,這就是把越南推給了中國。不僅是越南,亞洲很多國家都面臨了高關稅,比如印度26%,印尼32%,日本24%,韓國25%。
也就是特朗普事實上把亞洲推向了中國,快樂的搞美洲光榮獨立。
墨西哥和加拿大不在這一輪加稅中,是因為之前以芬太尼為名義已經加了25%,雙方還在拉扯,但財長貝森特已經明確說了符合美墨加規定的關稅豁免。
拉丁美洲普遍收10%的關稅,很明顯,這個政策是和過去的一次大反轉,大切割。過去搞的是友岸外包,現在搞的是近岸外包。
特朗普的美國大概是知道自己的力量不夠,想透過關稅把供應鏈吸回西半球,這樣一分為二,有點和龍國劃江而治的意思。
但所謂條條道路通羅馬,即目前看起來,只有10%是真的,其他的商品都可以繞,除了墨西哥,新加坡10%,剛建好錢凱港的秘魯和其他南美國都是10%,連英國也是10%
有些是不能繞的,比如化工原料,那就直接漲價。關稅既然收的太多,不是10%這樣小打小鬧,那就沒必要考慮自我消化了,而且當前龍國的政策也是反內卷,不再是盲目保外貿。
所以美國必然是要通脹的,但這個中間有個時間差,即關稅咋咋呼呼了好幾個月,很多美國進口商已經囤了不少貨。
而且通脹的計算,零售物價只是一方面,還有虛擬房租這種可以隨時調節的因子。
一種可能性是特朗普在打時間差,在這個時間差之內一方面談判,另外一方面逼美聯儲快速降息。
而美股崩掉,有利於資金追捧美債,美債需求上來了,收益率降低,特朗普就可以低利率發債,解決其財政缺錢的問題。
美國前商務部長古特雷斯持這樣的看法:“我認為這些關稅不會在一個月,兩個月內持續存在,絕對不會到今年下半年,我屬於認為這是大規模談判開始的一派。”
即使古特雷斯是對的,但這對美國信用,軟實力仍然是巨大的傷害,而且這種傷害是長期性的,主要影響有幾點:
1. 中國內部會更堅定的走內需這條路,包括很多企業也從此會對美國市場寒了心,能做就做,不能做拉倒。做生意最討厭的就是不確定性。
2. 既然美國高舉關稅壁壘,那各國為了找補,就會抱團取暖,降低各國相互的關稅。以前依賴於美國這個大市場,各國之間快速推進自貿的動力可能不夠強,現在大家都恐懼了。和美國談是要談的,但長期開拓非美市場才是更重要的事。
中歐雙方已經同意儘快重啟電動汽車反補貼案價格承諾談判。
3. 對美國大型科技股是利空,這是因為特朗普這次太不講武德了,只算貨物貿易,不算服務貿易,而美國大型科技企業都是服務貿易。
歐盟已經表示要用反脅迫機制反擊,這其中就利空美國科技股,因為會直接限制美國公司在歐盟內部進行政府採購等。
對於很多國家來說,即使存量的科技支出不變,增量的科技支出找中國不香嗎?中國各大科技巨頭完全可以出海,找各國的本土企業一起合作來搶佔市場。
科技巨頭傳統是民主黨的票倉,可能特朗普不在乎,但華爾街特朗普也不在乎嗎?科技巨頭的背後就是貝萊德等三大資管公司,這些資管公司管了美國乃至全球幾乎所有有錢人的錢,不分共和黨,民主黨。
彭博社已經公開唱反調,說採訪了包括摩根在內的幾家大基金公司,認為中國會加大財政支援,中國股市有能力抵禦美國關稅。
別看現在特朗普政府的官員喊的兇,其實後續變數很大。
當然無論怎麼變,有一點不會變,特朗普永遠會宣佈自己贏了。
(全文完)

芯原股份連續大漲,星球一個月前提醒,翻倍啦。會員賺錢發來紅包,恭喜!歡迎加入靈哥星球,好公司+好時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