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決定要創造一點什麼,無論是一篇文章,一件傢俱,乃至一個孩子,在做完之前,詢問他人意見可能造成的損害可能遠甚於失敗本身。
“如果我不問其他人,可能我自己意識不到存在什麼問題”,許多人都有這樣的心態。放心,你肯定有一堆問題,少部分可以解決,大部分即便你意識到了也沒有辦法。所有的創造在完成之時,這些問題也未必然見得已經解決。事實上,你是在自己著手解決這些問題的時候,無形之間推進了整件事的程序。
別人當然有別人的智慧,但別人有更多看法和觀念。你反覆去詢問怎麼樣,行不行,你得到的往往就是看法和觀念。但是和具體的創造而言,這些東西和垃圾沒有多大區別,因為它們都是從事物表面觀察,試圖推斷事物內部,然後就裝作是結論。而你正在做的事情完全相反,你是從事物內部開始興建。當你建設一條船的龍骨時,你讓別人來看什麼?你讓別人怎麼回答“這條船看起來如何”之類的問題?
我曾經建議過許多次,希望人們能夠去試著寫作。原因是寫作天然就是很孤獨的事情,並且,大多數人即便想問也會恥於開口,於是只能自己去完成。做過這件事的人都知道,你在一開始就和很多人談你的構思,談你的表達,往往意味著你無法寫完。而如果你在一開始定了自己要完成這篇文章,全靠自己一個字一個字寫,那麼你多半能夠完成,然後你就獲得了完全仰仗自己進行創造的經驗。
叫狗不兇,這個道理在多數時間都是成立的。
即便你是創造者,當你開始創造時,你的創造物就高於你。喜歡問別人的人,並不真正關心創造物,他們關心的是自己。透過詢問別人怎麼看待自己的創造,來認定別人怎麼看待自己。自己在創造的過程中不重要,它只不過是創造物出生所需要的燃料而已。人們看到一篇文字,看到一把小木椅,看到一盤炒菜,也不會問這是誰做的,只會問這是什麼,它有怎樣的質素?即便我寫了那麼多年,到今天都還有朋友驚奇地說:“哦,那篇文章是你寫的啊?”
其實我也不能記得我的每一篇文章,每一款產品,這裡我是指它們的形式,它們的觀感。但是我能記得當初我是究竟怎麼想的,想要具體表達什麼想法,具體解決什麼問題。然後我能回想起當初我是如何去構造的,但我不大能回想起完成之後的樣子。道理也很簡單,具體的構造方法我會在今後一用再用,但我不能一模一樣再寫一篇算是新文章。
所以我不問,不問別人怎麼看我的想法,也不問別人看了文章之後有什麼觀感,因為對我沒有任何幫助。人們看完文章沒有意識到作者是我,我也不會覺得沮喪,這說明我的作品獲得了獨立的生命力,不需要我隨時用名字去加持,那麼這事我就做對了。
一個人在黑暗中摸索著創造點什麼,這的確是會讓人覺得恐懼。但恐懼可以適應,只要你接受了事物就是如此運轉,那麼你就會習慣於摸索,而且速度越來越快,和有光明的時候沒任何差別。工作是白班,創造是夜班,僅此而已。上夜班的人會怕黑嗎?一開始也許,但很快夜色就是他工作的顏色,隱約還會透出工資的光來。
每天都有人拿著他們的想法,他們的開頭,他們的半成品來問我,問我怎麼看,問我有什麼想法。我不看,我也沒有想法,我反而建議他們把嘴緊緊閉住,轉身回家,繼續去把事情完成。在完成之前,要保持寶貴的沉默。唯有在沉默中,一個人才可以清晰地和自己對話,也才能把事情想清楚。最重要的是,沉默可以讓自我站到一邊,把創造物置於視野中心,那麼距離完成就不會太遠了。
標題:《小王子》
創作者:和菜頭的小肉手
AI演算法提供:Midjourney V5.2
Prompt:A fabric scene of "Le Petit Prince” origami sculptures made in printed papers, by aardman studio, highly stylized,graphic design,ultra minimalist design,simple character design,iconic character design,soft shadows, volumetric lighting,highly detailed,high textures details,UHD photo–V5.2
槽邊往事和菜頭 出品
【微訊號】Bitsea
個人轉載內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無需特別申請版權許可。
請你相信我,
我所說的每一句話,
都是錯的
禪定時刻

《龍兒》
和菜頭的小肉手
Midjourney V5.2
南派三叔專區

阿π,看著我的眼睛,告訴我你會更新。
《槽邊往事》專營店營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