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動風險管理從“資本化”
向“賬本化”升級

沒有科學的風控理念,就難有穩慎的風控實踐。36年前,巴塞爾委員會開創性地將“資本”這一會計概念引入風險管理,形成“擔風險”就要“有本錢”的約束框架。相關協議的實施推動國際大型金融機構建立起以風險管理“資本化”為重心的風險管理體系,在保障機構安全穩健的同時,亦在審慎監管、國際合作、市場作用、金融穩定等方面形成巨大推力。
我們也要看到,風險管理“資本化”重點針對金融機構經營的外部性,主要是按照“將本求利”的原則,明確最低資本要求,控制經營槓桿,其目標、過程、結果、形式更偏重於服務監管和市場等外部相關方。同時,風險管理“資本化”還是國際政治妥協的產物,長期在簡單性、可比性和風險敏感性之間尋求平衡,進一步犧牲了對內管理價值。
在這方面,主要學術觀點包括:全面性不足,資本主要覆蓋信用、市場、操作三大風險,忽視新興風險、交叉風險;準確性不足,資本模型是對現實情況的簡化,難以前瞻、精確地衡量風險特別是尾部風險;可比性不足,對同一資產組合,不同機構計算的資本要求有時相差數倍;
適應性不足,規則主要基於美歐市場情況,“一國生病、全球吃藥”;可解釋性不足,即便經過多輪簡化,風險量化技術的“黑箱(Black Box)”效應仍頗受爭議;可管理性不足,資本主要反映組合層面風險,與具體管理有所脫節,易出現計量和管理“兩張皮”現象;可追責性不足,個別境外金融機構透過虛構、套利、轉移等操作,表面滿足資本要求,存在巨大風險隱患,影響公眾對資本監管有效性的信心。
針對上述情況,筆者在吸收巴塞爾協議風險管理“資本化”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將“賬本”概念引入風險管理,按照“涉及風險就應當賬本化,影響槓桿就應該資本化”的原則,提出風險管理“賬本化”的總體框架,力求以全面、系統、連續、穿透、動態的風險賬本,支撐全景化、貫通式、精細化的風險管理,提升金融機構全方位安全水平。

推進風險管理“賬本化”
防範化解風險,必須全面充分認識風險,最大的風險是“看不見風險”。對於金融機構來講,將風險看全、看透是把風險管實、管住的基本前提。在複雜環境中,全面、精細、高效地識別和管理風險是金融機構風險管理的關鍵任務。
風險管理“賬本化”透過嚴密勾稽建立風險賬目,能夠有效解決“誰在承擔風險、承擔多大風險、如何承擔風險”這一基礎問題,進而形成“全敞口識別、全口徑評估、全鏈路管控”的風險管控路徑,在工作中具有抓綱帶目的“牛鼻子作用”。
第一,風險管理“賬本化”有助於將樹立正確風險觀的要求具體化,推動自上而下強化風險意識與責任意識。正確的風險觀需要有正確的風險認知、責任認知、業績認知,是管理者對於築防線、守底線的基本態度,關係到工作成效能否經得起週期和歷史檢驗。風險賬本以體系化、結構化的方法,把境內境外、表內表外、線上線下、本地異地、本級下級等各領域風險充分“打掃”乾淨、呈現出來,讓風險真實可見、即時可檢,為摸清風險底數、壓實管理責任、衡量管控成效等提供了直觀工具。同時,風險賬本為分級分層建立,可支撐每一層級管理者清晰掌握所面臨的總體風險,引導從“知風險”向“懂風險”轉變,更好地把自身擺進去、把責任擺進去,以“時時放心不下”保障“事事心中有底”。
第二,風險管理“賬本化”有助於打通宏觀和微觀,增強風險防控的整體性和有效性。金融風險常常多層次、多維度交織,單一機構的風險評估難以全面反映總體狀況,特別是全球經營的大型金融機構,其機構多、層級多、員工多,業務場景多元、風險觸點複雜,如果沒有集中管控,容易因各機構獨立展業形成集中度等風險隱患。風險管理“賬本化”具有全覆蓋、全口徑、全穿透的特徵,可以將各類風險統一匯聚到“賬本”中,形成全景風險檢視,更好地識別與研判風險演化路徑,做到“一點出險、精準鎖定、全域性佈防”。
第三,風險管理“賬本化”有助於推動全面風險管理要求延伸落地,打牢風險管理的基層基礎。全面風險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是舶來之物,長期以來實施工作偏重於總部層面,概念化、口號化等情況越到基層越明顯。風險賬本是全面識別與評估風險的結果,既有自上而下的研判,也有自下而上的彙總,是視覺化、可量化的管理工具。對於基層機構來說,在風險賬本支援下,落實全面風險管理已具體化為逐筆逐項地管好每一筆業務、每一項敞口,為工作落地提供了抓手。
第四,風險管理“賬本化”有助於深化巴塞爾協議成果應用,促進資本管理和風險管理的有機融合。巴塞爾協議是國際活躍銀行風險管理的基石,資本是銀行平衡量、價、質、險、效的支點。“賬本化”與“資本化”理論同源,只有賬本更全更準,資本才更可靠更前瞻。實踐中不時有原不該由金融機構承擔的風險損失因各種原因被資本化吸收,給金融機構資本管理帶來挑戰,巴塞爾委員會將其泛化定義為“介入風險(Step-in Risk)”,大型機構相關責任更加重大。對此,有必要強化風險賬本與資本的關聯,“賬本”用於識別、加總、監測風險,“資本”則用以進一步計量和約束風險。簡而言之,承擔風險就要“賬本化”,影響槓桿就要“資本化”。
第五,風險管理“賬本化”有助於實現風險、業務、財務“三賬並建”,更好地統籌發展和安全。風險管理滯後於業務發展往往是出現金融風險的先兆。特別是新興業務創新多、增長快,更容易產生風險管控盲點,形成“柵欄外的風險”。風險管理“賬本化”要求聯動記錄風險賬、業務賬、財務賬,既是“三方建賬”,更是“三方對賬”。同時,還可以前置風險管控工作,實現營銷前、准入前的風險甄別,彙總完整業務檢視,識別風險熱點和脆弱環節,預防和阻斷風險傳染。
總體來看,風險管理“賬本化”運用管賬的嚴謹理念來管理風險,給難以量化和資本化的風險提供了識別與評估工具,能夠提升風險管理的整體性、有效性,為做到不忽視一個風險、不放過一個隱患提供了基礎支撐。

實施風險管理“賬本化”
實施風險管理“賬本化”是一項系統性工作。對於管理者而言,要從全域性全景出發,做到“一本賬”監測、“一套表”排程、“一盤棋”統籌,提升風險防控的整體性和有效性。對於實施者來說,要健全建賬、動賬、記賬、扎賬、查賬等全週期管理機制,形成相應的責任體系、系統工具、管理流程,推動管理要求層層對接、有效落地。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的重點工作。
一是全面建賬。設立科學合理、分級分類、彼此聯動、相互校驗的賬套,是實施“賬本化”的關鍵。在機構層面,按照境內境外、表內表外、商行投行、線上線下、總行下屬機構等維度建立風險賬本,這些互補或互斥的維度,能夠保障監督視野彼此交叉,更好掃清賬務。在風險層面,按照主要風險類別建賬,其中資訊科技、網路安全等難量化的風險,應形成集團一體的資產清單、風險清單。同時,單獨設立重點領域、重點客戶、重點風險、全量產品等賬本。有的金融機構對幾十個大類、數萬個產品逐一建立了產品風險賬本,對於規範業務發展起到了較好作用。
二是全量加總。全量加總要求做到全面穿透,總部要能直接看清集團每筆業務、每項交易的底層資產。要在集團層面統一風險的敞口定義、計量標準,至少包括總敞口、潛在風險、預期損失、壓力損失,推進重點計量引數一致性校準,確保彙總後資訊不丟失、敏感性不降低。對於集團化經營機構,要下大力氣推進銀行、保險、資管、租賃等跨業領域底層標準對接。委外業務、合作業務是風險加總的難點,應以合同方式確保資料可得性。
三是全景監測。全景監測是風險管理“賬本化”的重點應用場景。重大風險事件反覆警示,如果金融機構未能全面記錄和監控風險敞口、沒有形成風險全景,就如同“閉眼駕車”。風險賬本應當能整合所有層級的業務和風險資訊,生成風險全貌,提供可彙總、可下鑽的管理工具,支援把風險看全、管透。在具體工作中,不僅要分析總量、結構、增速、異動,還要高度關注機構間、板塊間、前中後臺間的對賬差異,倒查其中可能存在的視野盲區、管理空白甚至是隱匿風險。
四是全程佈防。風險管理是全過程的,風險記賬也必須是全過程的。透過推動風險、業務、財務“三賬並建”,可以及時追蹤業務風險變化,在生命週期內保持風險掌控。比如,在業務啟動階段,及時納入總體敞口,識別潛在風險,評估邊際影響;在業務執行階段,持續動態監控,反映風險變化;在事後處置環節,為分析和總結風險提供全程資料,支撐後續最佳化改進。這些都需要有強大的IT系統提供支援。
五是全域性統籌。因風險管控的碎片化導致全盤管控不力、偏好傳導不暢,引起業務進退失據甚至“內部接盤”等情況,在境內外時有發生。比如,對於前期出險的大型房地產集團,一些金融機構在境內銀行端壓降敞口,但又在境外端、非銀端大舉投資;瑞士信貸事件中,允許美國家族辦公室Archegos將頭寸移至風險偏好更高的瑞信證券(國際),是風險擴大的重要原因。建立風險賬本的關鍵意義便是透過“建全景”來“管全域性”,以“一盤棋”統籌來保障“整盤棋”安全。實踐中要重點管好偏好傳導、複雜程度、槓桿水平、集中度等全域性因素。
六是全員擔責。風險管理“賬本化”不僅是技術手段,更是貫穿全員的風險管理文化抓手。對於機構來說,要建立全週期“風險賬”;對於管理者來說,要建立全任期“風險賬”。賬本應能層層分解,穿透至具體交易、底層資產、經辦人員,以準確鎖定風險、精準管控風險,每個基層單位都要透過“風險賬”掌握自身風險敞口和風險管控責任。
同時,要強化對“建賬、動賬、記賬、扎賬、查賬”全週期流程控制,明確履職要求,推動各環節工作紮實落地。具體要求有以下幾個方面:
建賬要勾稽,強化總—分賬套管理,細化各賬本間的索引、加總、校驗等關係,做到緊密銜接、互為平衡;動賬要有痕,任何引起風險敞口變化的行為都要得到詳細記錄,為落實責任提供依據;記賬要聯動,同步記錄業務賬和風險賬、條線賬,形成勾稽關係,及時體現各層面風險敞口變化;扎賬要收口,風險賬本應與產品清單、授權清單、限額清單定期核對,任何不在清單中的產品均要提級響應,防止超預期承擔風險;查賬要徹底,風險管控部門要定期檢查賬本情況,查缺補漏、糾正偏差。要將“一本賬”納入巡視巡察、內審內控等監督,促進監督力量有機融合、貫通聯動。

風險管理“賬本化”從理論到實踐,經多次迭代、數輪演進,其路徑逐步清晰、要素不斷豐富、措施更加具體,形成了相應管理體系。在該體系的建立和實施過程中,我們觀察到了一些具有趨勢性特徵的現象。
第一,風險暴露規模超出預期,新興業務已佔半壁江山。透過梳理風險賬本,可以看出當前總體風險暴露顯著高於預期。總體而言,賬本記錄的風險規模反映出一些實際上承擔風險的業務未被納入傳統統計。分板塊來看,新興業務增速為傳統業務的數倍,總量已超過傳統業務,是健全風控體制機制的重點。
第二,業務複雜程度總體可控,但產品品類擴張值得關注。我國金融市場業務複雜程度仍然相對較低,結構簡單、鏈條不長。但近年來,金融產品創新呈現加速線上化、場景化、碎片化的趨勢,導致風險管理難度增大。一些跨境跨業產品創新,如無嚴密賬本記錄,很容易脫離總部視野,一旦被人為異化,可能形成“奇葩業務”,須引起重視。
第三,需警惕“低風險”業務加總可能形成的多頭、複雜風險敞口。過往實踐中,一些領域形成了以“背對背”交易轉移風險敞口的慣常操作,並將相關做法視為“低風險”,據此開展業務創新。但究其風險本質,並非簡單平移風險,反而形成了雙邊甚至多邊跨市場風險敞口,此類情況應在賬本中完整記錄、強化管控,預防極端情景下發生重大損失。
第四,我國產業和金融實力增長已跨越量變階段,需要密切關注市場深度。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產業能力不斷增強,在部分重要資源、節點市場上,中資企業和中國資金的影響力持續提升,隨之也暴露出市場深度不足、制度規則不平等、定價機制不完善等問題。在風險賬上就表現為風險敞口呈現結構性聚集,可能超出市場容量和管控能力。對此,金融機構要適應情勢變化,轉變思維、提升能力、主動作為,在嚴防風險中從參與者向引領者轉型。
第五,金融服務業務可能潛藏結構性風險,前瞻性推進賬本化清理具有務實意義。代銷、託管等服務業務常被視作低風險或無風險業務,但其業務結構複雜、涉及利益多元且可能涉眾涉外,風險難以被充分識別。在市場不穩定或產品出現問題時,風險可能迅速轉嫁給金融機構。有必要對相關業務風險進行全面清查,重點建立高風險合作機構和產品風險賬目,前移風險關口,控好傳染鏈條。
第六,低利率環境下金融機構傾向於放鬆風險偏好、追求多元業務,需要強化全方位風險建賬管理。從日本、歐洲情況來看,在長期低利率環境下,金融機構的經營槓桿水平、業務複雜程度將明顯抬升,這些新興風險如未能及時記錄,可能導致風險識別、評估不充分,進而在市場波動或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時形成風險。
第七,複雜形勢下防範系統性風險壓力上升,提前鎖定傳導路徑是防傳染關鍵。近年來,全球金融市場動盪加劇,2023年數家美國、歐洲銀行接連倒閉或被接管,其中包括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引發強烈系統性風險預警。在“賬本化”風險管理體系支援下,有金融機構提前半年識別並鎖定了傳導路徑,預先實施控敞口、限品類、防演化等措施,實現了平穩應對。同時,“賬本化”在助力有關機構改革化險中也發揮了積極作用。總體看,大型金融機構間業務交叉點、風險傳染點不少,需對額外一級資本債券(AT1)等投資、交易合作、衍生產品等實施嚴格管控。

當前,外部形勢更趨嚴峻,我國金融體量和複雜程度今非昔比,有效防控風險的任務更加艱鉅。對標“事事心中有底”要求,對照有效應對複雜形勢需要,風險管理“賬本化”仍處於理論實踐探索階段,還需要持續發展完善。
比如,基於防範風險視角,可進一步豐富負債等資金來源業務的“建賬”管理實踐。目前“賬本化”主要關注投融資業務、交易和服務業務,多涉及資金運用,或形成收益和權利,對於負債、募資等領域關注相對較少,需加以拓展。
再如,基於服務實體視角,可進一步探索與客戶共享風險賬本情況。風險管理“賬本化”形成了以客戶為中心的風險檢視,既是金融機構的風險管控抓手,也是企業管理的有益參考,可探索以適當方式與企業共享,支援做好經營安排。
又如,基於金融穩定視角,可進一步形成金融系統“一本賬”總體檢視。目前“賬本化”主要是單一機構實踐,但為全面精細整理風險資料探索了路徑。可基於此拓展形成金融全域性賬目,使所有風險敞口、關聯關係更加清晰地置於金融管理部門視野之內,助力高效實施金融調控和金融監管。
此外,還可考慮推動風險管理“賬本化”在全球金融治理中的應用。比如,在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的評估標準中,規模指標為槓桿率口徑的資產規模且得分不設上限,對我國銀行有失公平。建議可以“賬本化”方式,推動全面還原全球大型銀行風險敞口,以真實風險規模來評估系統重要程度,促進形成更加公平的國際金融競爭合作環境。
推動風險管理從“資本化”向“賬本化”升級,需要將兩者始終放在全面風險管理框架中加以審視、謀劃和推進。無論是“資本化”還是“賬本化”,都旨在透過全覆蓋、大一統的理念和方法,使得動態多樣、散佈廣泛甚至隱匿深藏的風險變得視覺化、可量化和可控化,從而幫助我們在駕馭金融力量的同時維護好金融穩定。要全面做到這一點,還需要不懈努力。

我們的原創研究產品序列“CF40研究"已在微信小程式端正式上線。訂閱“CF40研究”,您將暢享全年無間斷原創報告、視聽服務、精品圖書贈閱、會員專享主題活動等線上線下超值權益組合。加入我們,開啟這場新知之旅吧!









版面編輯:潘潘|責任編輯:潘潘
視覺:李盼 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