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集團差點誤將約60億(約合人民幣437億元)美元轉入一位客戶的賬戶中,負責轉賬的工作人員將賬戶號碼複製貼上到了填寫美元金額的一欄中。
事情發生在2024 年 4 月。據知情人士稱,花旗集團的財富管理部門在進行一筆轉賬操作時,一名工作人員出現嚴重失誤,把客戶賬號複製貼上到了美元數字欄位中,使得原本可能只是幾十萬美元的金額,瞬間變為約 60 億美元。如此巨大的金額,足以讓任何一家金融機構如臨大敵。值得慶幸的是,這個失誤在第二個工作日便被發現。
然而,這並非花旗銀行當月唯一的離譜事件。同月,花旗銀行的另一個部門在處理一筆本應是 280 美元的轉賬時,誤將 81萬億美元貸記給了另一位客戶。
81萬億美元的交易數額巨大,遠超該行2.3萬億美元總資產規模,因此,不太可能透過任何銀行的轉賬系統。這個金額足以收購整個美國股市,截止3月4日,美股總市值為75萬億美元,這筆錢還是世界首富埃隆·馬斯克全部資產的200多倍。根據彭博億萬富翁指數,馬斯克的財富價值為3510億美元。
深入探究這些事件背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人為操作因素。從差點轉出 60 億美元事件來看,工作人員在處理轉賬時的疏忽顯而易見。而 81 萬億美元烏龍事件中,操作人員未手動刪除金額欄位預先填充的 15個零,且前兩名員工都未發現錯誤,充分反映出員工操作的不嚴謹和稽核環節存在嚴重漏洞。
另一方面是系統問題。花旗銀行存在系統老舊的問題,比如 81 萬億美元烏龍事件中涉及一個使用者介面設計繁瑣的備用系統,需要員工手動刪除金額欄預填的15個零,這種設計增加了操作失誤的風險,也暴露出系統“防呆設計”的缺失。
因事未公開而不願具名的知情人士稱,財富管理部門的錯誤操作被報告給了監管機構,在花旗集團內部,此事讓花旗財富主管 Andy Sieg感到懊惱,他幾個月前才剛剛接手這個部門。
其中一些知情人士說,該公司後來建立了一個全公司範圍的工具,來幫助稽核大額異常支付和轉移。
花旗集團在一份宣告中表示,該行“迅速發現並糾正了這個輸入錯誤,這個錯誤對銀行或客戶沒有影響。此外,我們還實施了強化的預防措施,這與花旗消除人工流程和自動化控制的持續努力是一致的。”
據報道,花旗將此“未遂事故”報告給了美聯儲和美國貨幣監理署(OCC),儘管這次事件沒有造成損失,但它突顯了銀行日常操作中潛在的風險以及監管機構對這些風險的密切關注。
知情人士表示,對於驚慌失措的財富管理高管來說,此次失誤讓人想起了花旗集團2020年臭名昭著的露華濃(Revlon Inc.)事件,當時該行意外向這家化妝品公司的債權人轉移了逾 9 億美元,花旗集團稱其在2020年誤將這筆自有資金匯出,為這家當時已破產的美容產品公司償還了一筆定期貸款。在這筆貸款於2023年到期前貸款人拒絕歸還其中約5億美元,花旗集團一直在聯邦法院爭取從這些投資者手中追回這筆錢。
2020年,在上述匯錯款事件發生後不久,花旗被監管機構罰款4億美元,原因是風險和資料控制不力,並被勒令整改。當年9月,花旗時任執行長邁克·科爾巴特宣佈辭職。
這些事件凸顯了花旗集團在因系統問題遭受監管處罰和限制後,仍在努力改善風險管理和控制。今年1月,花旗執行長簡·弗雷澤(Jane
Fraser)下調了關鍵盈利目標,部分原因是銀行需要在“轉型”計劃上投入更多資金,該計劃旨在徹底改革運營並消除監管機構的擔憂。
Fraser)下調了關鍵盈利目標,部分原因是銀行需要在“轉型”計劃上投入更多資金,該計劃旨在徹底改革運營並消除監管機構的擔憂。
據援引一份內部報告稱,花旗集團2024年共發生 10 起金額達 10 億美元或以上的“險些出錯”事件,即銀行處理金額有誤但最終能夠追回資金的事件。這一數字較前一年的13起略有下降。花旗集團拒絕就這一系列更廣泛的事件發表評論。
花旗集團在一份宣告中表示,該行“迅速發現並糾正了這個輸入錯誤,這個錯誤對銀行或客戶沒有影響。此外,我們還實施了強化的預防措施,這與花旗消除人工流程和自動化控制的持續努力是一致的。”

特朗普手背現大塊淤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