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產品預定利率最快三季度下調

當前最新的人身險產品預定利率研究值為2.13%,未來第二季度預定利率研究值若再次低於2.25%,將會觸發調整機制,最早第三季度將下調
文|《財經》研究員

丁豔


編輯|楊芮 袁滿
4月以來,中小銀行又進入新一輪“降息潮”。在當前持續低利率環境下,市場關注保險產品預定利率會否再下調?
4月21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下稱“保險行業協會”)召開人身保險業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專家諮詢委員會2025年一季度例會,公佈了當前普通型人身保險產品預定利率研究值為2.13%。值得關注的是,這一數值與今年一季度釋出的研究值(2.34%)相比,已下調21個基點。
當前,保險產品預定利率進入動態調整時代,預定利率研究值將直接決定行業預定利率是否調整,如觸發一定條件將發生調整變化。“預定利率研究值”是指保險行業根據市場利率變化和行業資產負債管理情況,透過綜合分析確定的一個參考利率值,主要用於指導保險公司調整保險產品的預定利率。
多位業內人士分析稱,當前人身險產品預定利率還未觸發調整機制,暫不調整。北美準精算師、精算視覺主理人牟劍群(Alex)表示,由於最新一期公佈的預定利率研究值低於2.25%,未來第二季度的預定利率研究值再次低於2.25%就會觸發調整機制,疊加兩個月產品切換過渡期,全行業的預定利率上限有較大機率在今年9月再次下調。
“兩個月內做好新老產品切換工作就行,理論上最早7月1日可以調整,最晚9月1日調整,不過先調整的險企沒有優勢。”一位中型險企精算師如是說。
一位接近監管人士分析,“動態調整的影響要看兩面,這不僅有助於險企在利率下行週期及時調整負債成本,有效應對利差損風險;亦有助於在利率上行通道時能提高預定利率,提升產品競爭力。”
保險業專家認為應當加快浮動收益型產品發展轉型,強化資產負債聯動管理,推動降本增效,實現高質量發展。參會保險公司表示,將密切關注宏觀經濟形勢和預定利率研究值走勢,及時跟進市場利率變化,結合行業發展和自身經營情況,研究調整產品定價,不斷提升負債質量。
友邦人壽產品部負責人陳恆曾表示,預計未來保險產品將從單純比拼保證型收益的時代轉向“低保證+高浮動”的設計形態,從產品型別來看,分紅險甚至是投連險或將獲得更多的份額。
從2025年初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下稱“金融監管總局”)部署的2025年重點工作任務來看,強化資產負債聯動管理是三大關鍵和重點方向之一,下調人身險產品預定利率背後是低利率環境下防範利差損風險。
“此前部分發達經濟體保險行業曾因利差損導致嚴重虧損甚至出現‘破產潮’,相關經驗教訓值得借鑑。”2024年12月27日,中國人民銀行曾釋出《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4)》,進一步明確了中國利差損風險的四大應對思路,包括推行“報行合一”、下調傳統險預定利率以及對萬能險和分紅險的實際結算利率進行壓降等措施。
最早三季度下調
2024年8月,金融監管總局釋出《關於健全人身保險產品定價機制的通知》,首次提出“建立預定利率與市場利率掛鉤及動態調整機制”。1月10日,監管部門曾邀請部分頭部險企討論預定利率調整相關事宜。同日,保險行業協會組織召開人身保險業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專家諮詢委員會例會,會議釋出了第一期普通型人身保險產品預定利率研究值為2.34%。
此次為保險行業協會第二次釋出預定利率研究值。今年1月,金融監管總局曾下發《關於建立預定利率與市場利率掛鉤及動態調整機制有關事項的通知》,當公司在售普通型人身保險產品預定利率最高值連續兩個季度比預定利率研究值高25個基點及以上時,要及時下調新產品預定利率最高值,並在兩個月內平穩做好新老產品切換工作。
根據2024年金融監管總局釋出的《關於健全人身保險產品定價機制的通知》,自2024年9月1日起,新備案的普通型保險產品預定利率上限為2.5%。因此,最新的普通型人身保險產品預定利率研究值(2.13%),較現行預定利率最高值上限低37個基點。
當前,暫未觸發預定利率調整機制。據一位業內資深精算師表示,如市場利率進一步下行,今年二季度保險行業協會公佈的預定利率研究值再次低於2.25%,將觸發預定利率調整機制,最早三季度下調。理論上保險公司在7月和8月當中,就要做好新老產品的切換工作,並在9月按照下調後的預定利率上架新產品。
華泰證券釋出研報稱,“我們認為預定利率研究值在計算時綜合考慮了多個利率指標,並可能包含一定的平滑調整。預計今年首次調整預定利率的視窗期可能出現在三季度。”
牟劍群表示,未來監管部門每個季度都會下發“預定利率研究值”,用來確定“預定利率研究值”的主要參考指標包括:三個中長期的市場利率,包括5年期以上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和10年期國債收益率等,以及行業的資產負債管理情況。
未來保險產品預定利率的調整幅度如何?一位業內資深精算師分析稱,按照監管要求,預定利率最高值取0.25%的整倍數,因此新的預定利率上限將從2.5%下調至2.25%,分紅險和萬能險預定利率上限,還需與普通型產品預定利率上限有一定差值,根據過往要求,分紅型和萬能型的預定利率上限至少要比普通型產品低50個基點,即不超過1.75%。
據中泰非銀金融首席分析師葛玉翔測算,2025年第一季度預定利率研究值為2.16%(實際為2.13%,基本接近),展望來看平均每個月下降壓力約4bps左右,2025年第二季度研究值已接近2.0%整數關口,若年內後續國債到期收益率曲線低於當前(2025年4月21日)水平,則不排除2025年第二季度預定利率研究值將觸及2.0%下方。
葛玉翔表示,預計2025年9至10月將迎來產品預定利率調整期。考慮到產品切換的複雜性和投保人的接受度,本次調整傳統險預定利率上限或下調50bps(當前為:2.5%),分紅險預定利率和萬能險最低保證利率上限或下調25bps(當前為:2.0%/1.5%)。
據一位業內資深產品經理表示,當前中國10年期國債實際收益率仍高於美國和日本,結合美國降息預期高漲及當前宏觀經濟和市場趨勢,中國10年期國債實際收益率仍有進一步下降的空間。結合5年期以上LPR、5年期定期存款基準利率均有進一步下降的壓力,所以與其掛鉤後壽險預定利率將有很大可能再次下降。
同時其表示,壽險預定利率變化滯後於存款利率,2015年6月起5年期存款利率壽險預定利率長期低於壽險預定利率。2022年9月起二者利差逐步擴大,2023年6月壽險預定利率下調後利差雖有縮小,但此後隨著存款利率的多輪下調二者利差再次擴大,至2024年7月二者利差已達1.2%。即使壽險預定利率下調至2.5%,二者仍有0.7%的利差。
搶佔浮動收益產品市場
“預定利率動態調整機制是一場及時雨”,北京人壽執行董事、總經理王修文在今年1月中旬的論壇上表示,現在已經要求產品部門智慧機器人每天定期預估預定利率研究值。他認為,當前保險公司一定要做好低利率產品的儲備。“如果產品要下調預定利率,只給兩個月時間太短,所以一定要前置管理。按照精算部門估算,按照當前利率不變,大機率9月可能會下調利率在2%甚至略低一點。”
王修文分析,當前保險公司需要積極最佳化產品結構,浮動收益型分紅險產品是重中之重。他詳細闡述道,如果預定利率下調到2%,中壽30年保期的內部回報率只有1.6%-1.8%,這和當前銀行5年期存款利率接近。因此,分紅險提供了較好契機,一方面保底利率較低,中長期保證風險較小,另一方面可以對客戶提供未來的向上區間。
保險產品單純比拼保證型收益的時代將逐漸遠去,發展浮動收益型保險產品已成為保險業轉型重要方向,多家頭部保險公司表達了對浮動收益型保險產品的重視。
保險行業協會披露資料顯示,今年一季度,人壽保險共推出新產品超170款,其中分紅型、萬能型人壽保險佔比近四成。此外,在120餘款年金保險中,分紅型、萬能型的年金保險佔比超三成,較去年上升10個百分點。
在2024年中期業績釋出會上,中國平安等多家頭部壽險公司就預計全行業分紅險佔比將達到50%以上。今年中國平安聯席執行長、副總經理郭曉濤在2024年業績釋出會上再次談及分紅險業務時表示,此前預計,全行業分紅險佔比將達到50%以上,目前來看,基本符合預期。分紅險在公司產品結構中的佔比會持續增加。未來,分紅險能否給客戶和公司帶來足夠收益的關鍵在於投資回報能力。
據陳恆分析稱,未來保險產品將更多轉向“低保證+高浮動”的設計形態,分紅險、投連險將會逐漸獲得更多的份額。這類產品能更好地適應低利率環境,同時滿足消費者對長期保障和潛在增值的需求。
“隨著未來保險產品預定利率的下調,我們的產品策略和佈局也隨之調整。首先,產品型別需要更加多元化,更多轉向分紅險,甚至是投連險等新型產品;其次,也會強化產品整體配置的概念,突出產品功能屬性,例如養老、傳承等;再者,產品將更多與服務生態結合,組成一體化產品解決方案。此外,友邦人壽也在重疾類產品和醫療類產品中尋找新的增長點。”
招商證券非銀首席分析師鄭積沙認為,過往壽險行業每一次重要產品轉型,都離不開監管政策的制定與變更。當前隨著新一輪政策週期開啟,分紅險有望迎來全新發展機遇,甚至成為決定險企未來轉型的勝負手。
鄭積沙預計,中長期來看,假設2025年-2027年人身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增速均為10%,新單保費佔比均為30%,分紅險在新單保費中的佔比按照上市險企規劃逐年提升至50%,則每年分紅險新單增速分別為230%、47%和38%,規模分別為4028億元、5908億元和 8123億元,合計增量將達18058億元。
責編 | 要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