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止於財務回報。
作者 I 楊繼雲
報道 I 投資界PEdaily
創投圈依然記得那一幕:2023年7月,全國社保基金與北京市攜手推出第一支專項基金——社保基金中關村自主創新專項基金,首期規模50億元,全部由社保基金獨立出資,君聯資本擔任管理人。
即便是君聯資本,這樣一家二十多年來紮根本土的頭部市場化投資機構,面對這隻並不尋常的專項基金,運營起來仍然“有壓力”。除財務增值外,還要完成核心領域內科技創新的國家戰略任務,做好區域協同……帶著使命感,君聯資本團隊開始了一場新的探索。
如今執行19個月後,君聯資本總裁李家慶稍稍鬆了一口氣。在與投資界的交流中,他首次對外披露一份階段性“成績單”:目前專項基金整體投資進度達60%,已投16個專案,累計聯動投資總額超過240億。

更重要的是,這隻定位長期——投資週期超過10年的專項基金,在捕捉前沿自主創新技術的同時,也跑出了耐心資本“北京模式”。放在當下,這一幕無疑極具借鑑意義。
如何管好社保的錢?
中關村專項基金19個月成績
在同行的印象中,這兩年社保基金中關村自主創新專項基金成為了創投圈一支活躍的新生力量,隨之是一份清晰的階段性成績:
當前投資進度已達6成,當中超過70%的資金投向了北京;約40%的投資企業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等國家級獎勵,承擔過國家重大科技攻關專案;
“專精特新”企業佔比近70%,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佔比約45%;56%所投資金投向了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轉化專案;
此外,該基金還發揮了強大的資金撬動效應,透過協同投資,累計帶動投資總額超過240億,資金放大效應超過8倍。
契合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戰略目標,社保基金中關村自主創新專項基金構建了一張覆蓋醫療健康、人工智慧、新一代資訊科技、商業航天、半導體及儀器儀表與精密零部件等關鍵領域的投資版圖。
梳理已投的16個專案中,不乏一些“熟面孔”。例如AI領域明星專案智譜、無問芯穹;商業航天領域的銀河航天、藍箭航天;醫療賽道的品馳醫療、圖湃醫療以及量子、半導體裝備方向的創業公司。“儘管有些還在未能公開的階段,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承擔國家重大科技攻關等任務。”李家慶總結。
科技創新是國家競爭力的核心要素。自成立初期,社保基金中關村自主創新專項基金就明確了承載服務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責任,因而始終聚焦前沿、原創、自主創新技術,挖掘“第一”和“唯一”,重點解決關鍵技術領域“卡脖子”問題,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科技企業。
這與君聯資本一直以來的投資邏輯相吻合——投早、投新、投硬、投大、投難、投長,傾向於足夠的底層和原創性創新。
李家慶表示:“社保基金中關村自主創新專項基金所投專案不是簡單的‘用先進替代落後’,而是‘先進與先進的競爭’,也就是說,這些專案的競爭對手是國際上最為領先的那一類。”
目前,社保基金中關村自主創新專項基金已投專案在多個重點關鍵技術領域取得突破,這些技術突破帶動了相關產業鏈的發展,透過上下游產業的聯動效應,促進了產業鏈的技術升級和結構最佳化。
一個探索樣本
耐心資本“北京模式”
行至當下,耐心資本成為一級市場的主旋律。專注長期價值投資、承受短期波動並支援戰略性創新,耐心資本在推動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升級、服務國家科創戰略等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
這場競賽裡,北京率先構建起了耐心資本生態體系。作為一線參與者,李家慶總結起耐心資本“北京模式”的特點:
首先,聚焦前沿/原創/自主創新。北京科技創新土壤深厚,高校、科研院所的聚集,提供了全國最高濃度的科研力量,有雄厚且長期可持續的研究基礎,這是發展原創科技、前沿科技的底層密碼,也是培育世界一流企業的豐沃土壤。
其次,協同聯動,構建一體化創新生態。一方面,政府規劃引導-企業創新主導-專業機構運營“三位一體”,保障了基金的高效執行;
另一方面,多層次資本協同——君聯資本自社保基金中關村自主創新專項基金設立以來,與盲池基金、北京市政府產業引導基金協同運作,與多支市級和區級子基金進行合作投資。協同投資的模式,既實現了重點領域全覆蓋,又能集中資源突破關鍵技術瓶頸,放大了資本支援科技創新的力度。
換言之,不同定位的基金透過君聯資本協同與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不必各自為戰。眼下,君聯資本的盲池基金、社保專項基金以及北京各個地區的政府基金共同投資一個專案的案例越來越多。
這份協同還體現在與產業界、學界/研究機構、市場的有機結合,形成閉環創新生態系統。目前基金已投的多個專案,創始團隊均畢業於清華大學等高校,還有部分專案源於高校/中科院等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轉化,並持續在和高校開展深入合作。
第三,引領升級,輻射賦能。企業是創新的主體,大部分專項基金的投資企業都發揮了產業鏈龍頭的引領作用,透過支援產業鏈的關鍵環節攻關,帶動了上下游一大批配套企業的協同創新和發展,構建起“一企突破、全鏈升級”的良性迴圈。輻射體現在帶動全國,連結全球。
作為首都,北京擁有豐富的科技資源、人才優勢和資本實力,許多高科技企業在北京設立總部。這些企業透過在全國其他城市設立分支機構、研發中心或生產基地,不僅促進了自身業務的拓展,也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體現了北京企業對全國的輻射和帶動作用。
社保基金中關村自主創新專項基金所投的銀河航天便是一個典型案例。公司大本營設立在北京,並在西安、成都多地構建研發能力,在南通建立新一代的衛星製造工廠,此外還與泰國等主要電信運營商合作,探索商業航天的出海。李家慶介紹,“衛星是一個非常整合的產品,一個衛星的生產幾乎帶動了所有的產業門類,包括半導體、新能源、通訊、材料、人工智慧、軟體等技術,一個衛星生產企業的上下游產業鏈有幾千家公司,這也是為什麼一個鏈主企業能夠帶動整個產業鏈上下游。”
智譜亦是如此,成長於北京海淀,先後與天津、上海、杭州、珠海、成都等城市開展合作,助力當地打造人工智慧的產業新高地。
至此,耐心資本“北京模式”透過制度創新,構建起“有效市場+有為政府+市場化專業機構+北京優勢"協同發力的新型創新生態系統。
“耐心資本北京模式不只是一個資金供給上的變化,更是反映出整個創投行業的結構性的躍遷,從風險資本到價值創造,VC正在被賦予一個新的內涵。”李家慶總結道。
中國VC角色
不止於財務回報
身處歷史洪流,我們正在親歷著一場全球史無前例的科技競賽。除了財務回報,創投機構在這場浪潮中還能做些什麼?這個問題開始擺到所有投資人面前。
從自身實踐出發,君聯資本團隊總結了新時代VC能力要求的幾個維度:
第一,深度理解和融入國家戰略,與國家、地區產業發展深度融合,同時堅持市場化、專業化的定位,持續提升核心競爭力;第二,鎖定技術的深水區,聚焦前沿、原創自主創新,搭建促進成果轉化的系統平臺;第三,深入產業,連結行業生態,實現政府、企業、資本的多層次協同合作,撬動和放大資源;最後,新VC需要投資和賦能促進科創企業作為創新主體的引領和輻射作用。
新一輪產業競爭愈發激烈,中國各地發展新興產業的心情迫切,對於頭部公司的招商熱情溢於言表。這也帶來一個現實問題:城市如何留住優秀創業公司?
針對於此,君聯資本一直助力北京將前沿公司的“大腦”留下來:彙總企業訴求向上反饋,與北京各委辦局、區縣深度交流;彙總各區優惠政策,互聯互通;調動產學研、企業、政府資源解決問題,公司組織能力升級;更加務實的一點則是助力這些專案的後續融資。
“中國這些科技企業所走之路並不容易,花的錢是國外的1%都不到,還要進行如此激烈的國際競爭。”投入不足依舊是掣肘,因而投資人長期的支援變得至關重要。這也是為何我們如此需要耐心資本。
科創自有其科學規律,創新非一日之功,戰略新興產業背後往往意味著長週期:一家硬科技企業從成立、研發到產業化往往需要10—15年週期,基於基礎科學的創新科技尤為如此,需要創投基金的長期支援。
君聯內部歷來強調,事為先,人為重。“資本耐心與時間無關,與要投的‘人’和‘事’有關。”李家慶進一步強調,耐心資本的價值錨點不在於一時的高回報,而是在波動中持續創造價值,只有那些始終堅持長期資本和深度賦能的機構才能最終成就真正的耐心資本——流水不爭先,爭的是滔滔不絕。
這幾年,李家慶愈發體會到,一級市場投資人搏短線是沒前途的,只有投資“大長難”,搏長線,才有更大的機率能贏。正如路雖遠,行則將至,屬於風險投資人的遠方往往是星辰大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