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重宣告 本篇內容為世界日報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任意轉載、重製、影印使用。
美國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在從事低技術移民大量遷入推波助瀾下,亞裔已取代非裔,成為所得差距最大,貧富經濟情況最失衡的族群。
圖:pixabay
丕優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對1970至2016年的人口普查資料分析,顯示這段期間美國增加的亞裔成年人口有81%是移民,在其他國家出生的亞裔人口所佔比率,也從45%提高到78%;從事高等技能工作的亞裔新移民比率降低,從事低技能工作的比率則提高。
所得最高的10%亞裔,收入為所得最低的10%亞裔的10.7倍。
相形之下,貧富差距第二大的黑人族群,比率為9.8倍,所有美國人的比率則為8.7倍,白人和西班牙語裔都是7.8倍。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網(CBS News)報導說,2016年所得最高的10%美國家庭平均年收入為10萬9578元,所得最低的10%家庭為1萬2523元。
就整體而言,亞裔是美國中位所得最高的族群,家庭中位所得達到5萬1288元,比白人高出大約7%,更比黑人和西語裔高出大約三分之二。
丕優研究顯示,半個世紀來美國所有族群的貧富差距都擴大。 1970年最富裕的10%美國家庭,收入為最貧窮的10%家庭的6.9倍;亞裔這種比率為6.1倍,白人為6.3倍,黑人為9.1倍。
美國亞裔人口所得和教育程度有顯著差別,這也與他們來自哪些國家有關。印度裔有七成以上擁有大學學位,家庭中位所得達到10 萬元;不丹裔卻只有不到一成擁有大學學位,約有三分之一生活貧窮。
過去半個世紀非洲裔所得大幅提高,1970年中位所得為白人的59%,2000年提高到69%,可是後來又逐漸落後,到2016年這個比率降到65%。
丕優調查指出,這種情況可能反映2007至2009年經濟大衰退的衝擊,雖然所有族群都未能倖免,可是黑人受到的影響特別強烈,2010年3月失業率飆漲到16.3%,也就是有六分之一的人沒有工作。
自1970年以來美國增加的西語裔成年人口約有一半來自移民,而這些新來者通常所得、教育程度和工作技能較低。西語裔移民只有大約一成擁有大學學位,遠低於所有美國人口的三成,使大多數西語裔移民淪落到較低所得階層。


● 華人社群祝賀布里德(London Breed)就任市長的第一場宴會12日(週四)在華埠新亞洲大酒樓舉行。來自本地政、商、學界、社群和僑界人士不分派別,近900人到場祝賀,柔功門八頭醒獅助陣,盛況空前。
● 大麻合法化,行內的監管和稅收政策一直是爭議焦點。同時,叫車服務(包括Uber、Lyft)的共享經濟發展繁榮,因此議會對叫車行業的加稅措施也在醞釀。預計今年11月將會出現在公投選票上,交由舊金山選民決定。
● 一名20歲的沙林納男子因為在2015年殺害兩名兒童並虐待第三個兒童,被判三個無期徒刑,不得假釋。
● 來自中國遼寧的移民張靜(音譯,Jing Zhang Johnson)上個月與全家開車至愛達荷州時不幸發生車禍,她當場身亡,留下先生與三個還未成年的子女。超過百位親友前兩天在聖荷西St. Frances Cabrini天主教堂舉行殯葬彌撒,懷念她的一生,場面感人。
● 投資7100萬元的奧克蘭動物園加州步道擴建計劃12日舉行剪彩儀式,動物園總裁帕羅特(Joel Parrott)表示,步道雖然只有0.25哩,卻意味著動物園的面積從45畝增加到100畝,與聖地牙哥動物園面積並列加州第一。
掃描以下二維碼下載【世界日報】手機APP,閱覽新聞詳情



灣區世界日報官方公眾號
每日推送最新灣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