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選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不錯過北美科技職場圈新鮮事~~
近日,一位Meta員工爆料稱:為了減輕自己被裁員的風險,在績效評估中,Meta資深工程師聯合同事故意給新人打差評!

如此一場“宮斗大戲”讓圍觀的眾人直呼:Meta太毒了!但買它er們卻對此不以為然,他們表示惡意排擠新員工在Meta早已司空見慣,拍馬溜鬚和背後捅刀子已經成為了Meta的傳統文化。

“關注【九章演算法】,參與投票&加入社群,掌握美國Tech和碼農圈子的一手訊息!”
據多方反饋,現在的Meta工作氛圍非常糟糕,對新員工尤其不友好。除了薪資待遇不如老員工,Meta新人還要做好填充PIP及裁員名額的準備。

在此情況下,大家紛紛表示:新員工徹底淪為了Meta的廉價韭菜!
Meta變身“摳搜廠”,狂發lowball,隨便給求職者降級。
入職沒人帶,問問題沒人回,要完全靠自己適應快節奏的工作方式,應對領導密集的push。
需隨時提防老員工聯合起來給自己”設局“,一把把你推進PIP和裁員名單中。

如今,Meta差評滿天飛,以至於許多北美找工人拿到Meta offer後的第一件事不是慶祝,而是去Blind,Reddit等平臺發帖詢問:Meta現在到底有多差?現在還能加入Meta嗎?

雖然橫向對比薪資很高,但Meta再也不是求職者閉眼入的選項,就連卷王入職Meta都要考慮再三,因為站出來發聲,勸退新人的買它er實在有點多。

Meta的內部情況究竟如何?絕大多數人認為現在的Meta根本不是人待的地方,巨卷、沒有人情味兒、割韭菜……他們將Meta員工稱之為“一批為了生存而不擇手段的人機”。

然而,也有少數內部員工表示,Meta遠沒有大家口中的那麼糟糕,現在太多居心不良的人在“妖魔化”Meta!網友將此類Meta維護者視為“Meta死忠粉”,調侃道:果然,沒有人會一直愛Meta,但一直會有人愛Meta。

不可否認的是,Meta已經從“卷王舒適區”升級為“超級卷王舒適區”,只有不需要個人生活,能熬夜且抗造的員工會由衷的熱愛這份高薪工作。

但也能看到,即便是卷度超標,狂發lowball,Meta依舊不缺新人,Meta高管及部分老員工眼中的“待割韭菜”一茬接一茬的蜂擁而至,完美詮釋:你不來,有的是人想來。

年初,Meta CEO扎克伯格宣佈要淘汰低績效員工,這讓接下來想入職Meta的求職者更多了一層顧慮,因為一旦被Meta裁員就會被打上“低績效”標籤!

Meta公開啟動“末位淘汰制”的行為引發了諸多不滿,沒有人希望自己慘遭裁員後還揹負上一個“低績效”的名頭,大家直言:這簡直是斬斷了被裁員工的後路。

如今,越來越多被裁員的Meta員工為自己展開辯護,不少人透露自己在最近的績效評估中拿到了“超出預期”的評價,卻依舊被歸類為低績效員工並被裁員!Meta前運營Kaila稱:我從沒有被pip,從沒有得到不好的反饋,但還是被解僱了。

近日,Business Insider採訪了多位年初被裁的Meta員工,令人氣憤的是,他們中的大部分並沒有獲得過差的績效評價,而僅僅是因為休假或進行了團隊調動就被列入了裁員名單。

透過他們的事例,我們可以明確得知,Meta開啟的“末尾淘汰制”針對的不僅是低績效員工,和mgr不合,在團隊中處於邊緣地位的員工同樣被打上了低績效標籤並被趕出Meta。
Meta的這種行為讓一些被裁員工感到恥辱,他們認為公司把員工當成了玩物,想丟就丟,更糟糕的是,把你丟掉的同時還要給你貼上“你不行”的標籤。

事實上,裁減低績效員工已經成為了整個北美科技行業的趨勢,微軟、亞麻、谷歌等科技大廠都陸續出臺了一系列針對低績效員工的新政策,包括裁員、PIP及降低低績效員工的薪資。
由此可見,“人海戰術”已經徹底被北美科技公司拋棄,為了降本增效,省下更多錢去投資AI或放進高管的口袋,科技公司們開啟了削減低績效員工的步伐,只想保留少部分的頂尖員工。

這將導致北美科技人才的處境嚴重兩極分化,高管心目中的頂尖人才可以繼續拿高薪,四處跳槽,而所謂的“低績效”員工將陷入再難進大廠,被降薪降級,被頻繁裁員的窘境。
現在的科技大廠都學精了,只保留少數能卷能折騰會抱大腿的員工,給少數人發高薪,明著告訴你不養閒人了。
以後普通碼農想進大廠拿豪華包可難了,這條路漸漸被科技公司封死,他們現在只願意為AI或頂尖人才買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