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的一段專訪火了,他不僅表示根據績效評級裁員是一種非常主觀且不負責任的行為,更是直言:如果一家公司在一年內有重新招聘以填補被裁員工崗位的計劃,那麼他就不應該裁員。
這番話引一眾北美打工人怒讚的同時,還狠狠打臉了實行“末位淘汰制”,一邊裁員一邊招聘的Meta、微軟、亞麻等北美科技大廠。
在Meta新一輪裁員之時,不少員工對公司政策提出質疑和不滿,對此Meta CTO Bosworth傲慢回應道:如果你不接受公司新政策,如果你認為公司不尊重你,你可以立馬離開。Bosworth此番對裁員的態度和老前輩張忠謀,高下立見。
據此,大家紛紛表示:北美Tech公司裁員文化已經全面“惡化”,屬於矽谷碼農的黃金時代一去不復返。

北美Tech正式步入“全員裁員中”,但不同公司的裁員手段和政策還是略有不同的。就拿遣散費來說,有的公司哐哐拿錢砸,而有的公司主打一毛不拔。

Meta的裁員風格可用3個詞語概括:利索、無情、大方。雖然裁員頻率不高,但Meta裁員總人數並不少,基本上每年都會一次性裁員10%左右。Trueup顯示,過去兩年Meta裁員總人數已達10487人!

自扎克伯格將2023年定為Meta的“效率年”後,Meta徹底走上了高效裁員之路,在裁員方面從不拖泥帶水。此外,Meta裁員頻頻被指責:沒有人情味兒。上至CEO下至mgr,完全是一副“員工就是工具,想丟就丟,無需理由”的姿態。

比較好的是,Meta在給錢方面還是比較大方的,發放遣散費時從不摳搜。據悉,Meta此次給員工的裁員補償是16周的工資,每年額外兩週的工資及剩餘OPT和福利,被裁員工最高可拿到24個月工資的遣散費!

Meta裁員發16周工資依舊被群起攻之,微軟裁員“一毛不拔”反而無人在意,網友調侃道:只要一直摳,大家就會適應你的摳。
關於為何不給被裁員工發放遣散費,微軟給出的理由是部分被裁員工沒有達到工作績效標準和期望,故不能享有裁員補償。微軟發言人表示,微軟目前只專注於高績效人才。

既想裁員,又不想花錢,微軟便想出了“末位淘汰制”這招。但花生廠也深知引發眾怒不是好事,所以只敢零零星星的裁,而且專挑一些常年躺平摸魚的“老油條”。

近兩年,谷歌裁員新聞頻出,幾乎每個月都能在媒體報道上看到谷歌裁員的身影。由於裁員頻率太高,谷歌被戲稱“尿不盡”,不少員工表示:
谷歌裁員真的太磨人
,還不如一次給大家來個痛快!

想裁員,還想立“愛護員工”的人設,於是谷歌開啟了小刀慢裁的步伐。然而包括狗家er在內的北美打工人已經不吃這一套了,早就看出谷歌想把大量崗位轉移到海外或外包給鏈家員工的“狼子野心”,隔空向Pichai喊話道:別再假仁假義了。

不同於其他北美公司的一步到位,亞馬遜始終貫徹“PIP裁員法”,每年都會給大量員工發PIP,實行變相裁員。近兩年,亞馬遜不斷上調PIP員工比例,以此為由淘汰更多的員工。

亞馬遜員工透露,超80%的進入PIP流程的員工因不能完成績效改進目標而被解僱,PIP早就變成了亞馬遜的裁員利器。
這種“鈍刀子割肉”式的變相裁員方式讓很多北美打工人對亞馬遜避之不及,臨被解僱之前還要經歷長達6個月的PIP折磨,對員工身心都是一種巨大的傷害。

隨著北美Tech job marke寒潮加劇,越來越多求職者反映:找工作時感覺不到被尊重!不管是HR還是面試官都擺出一副高姿態,一副“愛來不來”,“你不來有得是人來”的架勢。

據反饋,現如今的北美Tech求職市場亂象叢生,比如面試流程無限長,“養魚式”招聘氾濫,面試完不給feedback,面試了五六輪後被通知崗位沒了,“掛羊頭賣狗肉式”招聘……

此外,北美Tech還掀起了“low ball潮”,各個公司都在瘋狂壓低碼農的薪資,很多一線科技公司高層員工的薪資減少了6位數左右!Stripe員工透露,2021年Stripe senior SDE的平均年薪有$50w,如今只有原來的60%!

課程亮點:
-
FAANG面試官陪你拿到offer為止
-
可上九章所有課程+ 大廠老司機1V1求職路徑規劃

本文所涉及圖文素材均來源於公共社群及網友投稿,如有侵權,請私信後臺,我們將盡快處理!感謝您的支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