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戰術做品牌,毫無意義。”
第一,「內容創意」。只有內容原點(big idea)對了,各種各樣好玩的內容創作才能有效,但很多品牌還沒找到自己的 big idea,就開始所謂的“內容創意”。
第二,「投流漲粉」。砸錢買流量,可能帶來銷量,但是換不來品牌勢能。
第三,「明星營銷」。流量請了,直播間做了,但消費者只在降價的時候想起你。
所以本週輕分享,我們請來一位內容出身、更懂經營的嘉賓——gaga 前 CMO Jennifer Jia,她從 0 開始做品牌播客和雜誌,更新 VI 設計,開展現象級聯名活動,成功帶領 gaga 從深圳區域品牌成為全國現象級品牌。
她覆盤十億級操盤經驗,總結三大"反邏輯”洞察,一次直播講明白!
-
都聊“貨場人”,其實順序早就變了,你再也不可能把標品的貨推給面目模糊的所有人,所以必須轉向“人—場—貨”!
-
都說“做品牌”,其實品牌看不見摸不著,想要把虛無的品牌落地,必須沉澱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營銷方案!
-
都談“搞內容”,其實絕大從業者連內容、素材、文案的區別都分不清,只能像無頭蒼蠅,試圖靠亂撞,出一個爆款!




淺淺劇透一下,直播內容更精彩(圖中內容為 Jennifer 原創)
左右滑動檢視更多
7 月 11 日(週五)中午 12:00-13:00,鎖定影片號#刀法研究所,我們在直播間準時等你!
以下為主要分享內容:
1、做品牌的本質?做品牌 = 做生活方式
-
“功能”組成好產品,“非功能”組成生活方式
-
從“貨場人”到“人場貨”的商業視角重構
-
品牌是一項關於“縱深”和“精準”的工作
2、從“無形”的品牌到可量化的市場結果,成熟的操盤手如何打通閉環?
-
人文為錨點、內容為槓桿,市場為抓手:橫向打通商業閉環
-
操“全”盤才能拿“真”結果:使用者、產品、營銷、渠道、門店、員工……
-
大單品難遇,如何細分人群,再根據場景需求搭建產品矩陣?
3、“一招鮮”的時代過去了,怎樣用一整套營銷方案,撬動增長?
-
先分層再量化:區分現金流/品牌資產,“君臣佐使”各司其職
-
去實踐:改 VI、做聯名、出雜誌…怎樣做對關鍵動作?
-
關於我不用 agency 這件事:廣告公司無法交付結果
4、用編輯“敘事”代替廣告 “big idea”
-
動機:用“表達”代替“賣”,ROI 反而更精準
-
使命:用“母題”代替“創意”,才能建立和使用者的長期真共識
-
形式:人們只能記住故事
-
幫你糾偏:“內容”“素材”“文案”根本不是一個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