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元基金固收“數字遊戲”:光鮮背後倒數第一

作者 | 傅斯

近年來,鑫元基金憑藉固收領域的頻繁營銷和短期業績榜單,給投資者製造了固收優勢突出的形象。
然而,這卻是一齣只看絕對不看相對的障眼法。根據海通證券的資料,2024年鑫元基金整體固收超額收益率是-3%,在14家固收中型公司排名墊底,再跟18家固收大型公司相比排名也是倒數第一
每個基金都有一個業績比較基準。就像一個評估基金業績及不及格的評分線,超過業績比較基準的部分就被視為超額收益。

營銷話術構建的"固收堡壘"

鑫元基金的營銷策略堪稱精準:持續突出近二年、三年維度少數業績。2024年二季度末,其固收類基金近一年絕對收益排名市場前16%,旗下9只債券型產品獲海通證券三年期五星評級;鑫元廣利、鑫元中短債A等明星產品在近三年週期內排名同類前1%-5% 。
在2024年債市牛陡行情中,公司固收規模突破2000億元,非貨幣基金排名躍升11位至全市場第34名。
這種"榜單驅動"的營銷策略具有雙重迷惑效果:
其一,選擇性地放大優勢時段。如鑫元合豐純債A自2014年成立以來年化收益僅3%-4%,近3年收益率還跑輸上證國債4個點,但宣傳中強調其"連續五年獲五星評級";
其二,利用債市Beta行情掩飾主動管理缺陷。2022-2024年利率下行週期中,中債綜合財富指數累計上漲16%,而同期鑫元固收產品超額收益率為-4.6%,在14家中型公司中墊底 。
據統計,近3年,鑫元基金的固收超額收益率都是虧損的,而且細化到每一年,也都是負收益。這也說明了,從2022年到2024年,這三年鑫元基金固收整體收益都沒有跑贏業績比較基準。

超額收益塌陷的十年困局

穿透短期營銷泡沫,鑫元基金的固收業務呈現出觸目驚心的長期敗績:
近十年固收超額收益率-17.08%,中型公司倒數第一;近三年超額連續虧損,2022-2024年超額收益率一二三年期分別為-3.00%、-3.74%、-4.62%。,成為極少連續三年跑輸基準的中大型固收機構。
成立超十年的四隻產品分別是鑫元恆鑫收益增強C超額收益-54.62%、鑫元聚鑫收益增強C-49.61%、鑫元鴻利A-12.62%、鑫元穩利-14.91%。(根據海通證券資料)
不管是混合債還是純債,這四隻元老級的產品十年期全部跑輸業績基準,在業績長跑中集體潰敗。
就算拉短週期,以"固收+"產品鑫元恆鑫收益增強C為例,其2022-2024年相對基準的年均跑輸幅度達12.6個百分點,超低於同類均值水平。
而公司固收產品管理費普遍為0.3%-0.8%,疊加託管費及交易成本,十年間僅管理費即可吞噬超5%收益。
以規模1370億元的債券型基金計算,如今年管理費收入超4億元,與-17%的超額收益形成諷刺對照。費用侵蝕成為一個隱蔽陷阱。
作為"債市黃埔軍校"南京銀行控股的基金公司,鑫元基金過度依賴銀行間市場資源,其前五大持倉債券中政策性金融債佔比長期超40%,遠超行業平均水平。這種"類通道"業務模式,使其在信用研究、利率預判等主動管理能力建設上嚴重滯後 。

固收團隊人才流失存隱憂

梳理十年期產品發現,這四隻基金十年間都更換過多位基金經理,如鑫元恆鑫收益增強前後有過5位歷任基金經理,其它4位如今已不在公司,其中2位轉投其它基金公司。
年內鑫元基金固收團隊又損失兩員大將。2024年9月,固收部副總經理趙慧因個人原因卸任全部10只基金(規模合計847億元)。
同年8月,另一位固收干將陳浩離職並加盟財通資管。陳浩此前管理規模達242億元,其負責的債券基金在2023年市場波動中表現穩健,離職前仍被視為固收團隊的中堅力量
此外,2023年固收部總監羅傑的轉型失敗與最終離任(儘管其後期轉向權益投資),也進一步削弱了團隊凝聚力。
鑫元基金固收業務的短期光環,掩蓋了長期超額收益不足的隱憂。若不能擺脫對純債和市場Beta的依賴,在債券指數化和利率下行面前,業績將面臨更嚴峻的挑戰。
對於投資者而言,需警惕“榜單泡沫”,迴歸對風險收益比的理性評估。畢竟,真正的“穩健”,從來不是一場數字遊戲。
資料來源:Choice,時間截止:2024年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