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一樁發生在奧克蘭西區的車禍
震驚了整個紐西蘭華人圈。
2021年7月9日,
年輕的紐西蘭華人夫婦
34歲的毛文和35歲的黃旅生
於車禍中不幸喪生。
點選閱讀:
車禍現場。Photo: Newshub
而更令人心痛的是,
這樁慘劇本可以被避免……
當時,西區Whenuapai的
Brigham Creek Road存在嚴重的交通隱患:
狹窄的道路限速高達80公里/時;
來往車流量大,大型卡車很多;
道路僅有一側有路燈…

車禍現場。Photo: Newshub
更令人害怕的是
這條路與路旁住宅之間
沒有任何間隔!
這讓不少家中有孩子的居民格外擔憂。
當時,
現任紐西蘭國家黨華人議員、華社代表
陸楠(Nancy Lu)
和當地居民Qiao Liu
發起請願,
希望整修這條威脅奧克蘭居民生命安全的
“奪命路”!
現任紐西蘭建築與建設部長、
國家黨國會議員、
Kaipara ki Mahurangi選區議員
Chris Penk也表示:大力支援!

3年多後,
在Penk和Nancy的努力下,
這條路終於“搖身一變”——
事故橋樑被加寬;
住宅與道路中間增設了人行道;
Brigham Creek Rd限速降低;
更多路燈、路牌就位,保證交通安全!

圖片由天維網記者拍攝
上週四(3月20日),
天維網記者來到現場,
對Penk部長和Nancy進行專訪。
這條此前事故不斷的“奪命路”
,
讓不少居民心驚膽戰…
現在,改變終於發生!
聽聽他們怎麼說!

Chris Penk和Nancy Lu。圖片由天維網記者拍攝
當年的事故區域
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3月20日早晨,天維網記者來到西區Whenuapai的Brigham Creek Road。與以往一樣,這裡的車流量還是非常大,大貨車尤其多。

圖片由天維網記者拍攝
而與2021年不同的是,記者注意到Brigham Creek Road兩邊多了很多路標,不斷提醒司機這條路的限速是50公里/小時、前方有學校等等。
在這裡,記者見到了紐西蘭建築與建設部長Chris Penk和紐西蘭國家黨華人議員陸楠(Nancy Lu)。

Chris Penk部長與陸楠。
Nancy提到,在2021年的悲劇發生後,不少當地居民也感到害怕。她當時便與自己的朋友Qiao Liu共同發起請願,在當地挨家挨戶地敲門,希望大家一起發聲,督促奧克蘭交通局(AT)對Brigham Creek Bridge做出改變,拯救更多本不必逝去的生命。
當時,Nancy還聯絡了事發地Kaipara Ki Mahurangi的選區議員Chris Penk,他也全力支援這項情願。

2021年的Nancy(左二)和Penk(右二)。
請願書中表示:“Brigham Creek橋難以容納兩輛卡車同時透過,司機們並驅行駛,已然會感到挑戰性和恐懼感!此外,橋上的警告標誌非常有限,晚上能見度也很差,橋上只有一盞路燈,而道路限速卻是80公里/小時。”
-
降低限速; -
安裝更多路燈以提高夜間和惡劣天氣的能見度; -
安裝警示牌; -
在兩端新增通往橋樑的減速帶。
-
安裝超速攝像頭以強制降低行駛速度; -
加寬橋樑; -
新增新的可替代路線。
而目前,該請願中的很多措施都已部署完畢:
-
此前狹窄的Brigham Creek Bridge橋面被拓寬,通車更加井然有序、更安全; -
限速降低; -
路標與警示標識大量增加; -
不少路段與居民區間新建了人行道…

圖片由天維網記者拍攝
“地方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
可以同步推進!”
Penk補充道:“這個地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口增長迅速,其中不乏華人家庭——這個地區的發展確實令人興奮。這確實是一件好事,因為它有利於當地企業的發展,但與此同時,我們也知道需要完善基礎設施來支援這一發展。”

Chris Penk. 圖片由天維網記者拍攝
作為Kaipara Ki Mahurangi選區議員,Penk還提到,除了基礎設施建設,現在該地區還有很多開發專案在進行中,他說:“我覺得更聰明的做法是不要去抗拒開發,或者說‘只有基礎設施先建好我們才接受’,而是換個角度想:我們能不能讓開發商和我們一起合作,把這些工作一起完成?”
Penk拿Brigham Creek Bridge專案舉例,“其實本來我們就有(修這段路的)需求,但因為大量新住宅要上線,所以它也成了整個配套方案的一部分。”
Penk表示,地方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可以同步推進——“這樣大家都能得到想要的東西,而不是一味地說‘不’。”

示意圖。圖片來自奧克蘭市議會
目前,Brigham Creek Rd還是車流不斷,但隨著
各種改進措施從請願中的提案變成現實
,該地區的安全指數在不斷上升。
對於此事,你怎麼看?
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你“在看”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