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十三姐
前幾天寫的《全國人民在等李行亮離婚》閱讀百萬多,我不敢動,害怕有人說我勸人離婚不厚道,於是決定再也不碰這兩口子的事了。
沒想到這幾天一看後臺,全是讓我“聊聊燻雞”,又是麥琳,看來神奇的故事還遠沒結束……
自打有了“燻雞事變”,全國人民已經不是等李行亮離婚了,都在等這個節目快結束。大家這種矛盾的心態我懂,是又忍不住想看看人類的多樣性,又怕乳腺被堵上。
正所謂“不看一天難受,看了難受一天”。
其實人類要是沒這麼多樣,就壓根不會有這種反人類的節目了。離婚綜藝,你想想,哪個真打算離婚的人能這麼有心情默契地一起去配合演出?
感覺還不如直接改名叫反人類之旅,麥琳女士就是一個很好的開端,她已經讓我們開始從“婚姻”和“親密關係”放射出去,走向了更廣闊的“人性”視角。
同時也讓大家明白了一件事:所謂婚姻,無非就是兩個人把人性中最難以隱藏的部分在彼此面前360度呈現出來。
所以,如果沒有愛和激情支撐,人性的底線是要塌的,這恰好就是一切“離婚”的本質原因。

回到燻雞事變,事情是這樣的:這個節目設定了“導遊制”,當“導遊”的人要負責管理一切事務,包括管理當天的財務工作。
麥琳自己當導遊的時候,財政大權抓得那叫一個牢,還整天對別人的老公說:“寶貝不能再花錢了知道嗎”。


輪到葛夕夫婦當“導遊”的時候,本來錢就不多,麥琳卻鬧著要買燻雞,奶皮子,咖啡,薯片……用她的話說——“
人生很少有不用擔責任的時候,我還不使勁放縱一下?
”
說實話,但凡有點腦子的成年人都知道,“放縱”是個閾值很高的事兒。
先不說這是一檔綜藝節目,就算是私下和朋友相處,也要看時間地點人物關係甚至環境和情緒,才能判斷你有沒有資格放縱。
現在這是什麼狀況,三對本來都不怎麼和諧的夫妻,非要在一個以“離婚”為主基調的背景下湊在一塊吃喝玩樂,這個設定多少已經有點神經兮兮了。
又不是度蜜月,大家心情舒暢怎麼high都行,怎麼開玩笑都容易被包容,怎麼放縱都覺得是一種灑脫。
可現在是大家一起在全國觀眾面前“自曝家醜”,還要被搞“人性測試”,還不能真的翻臉撂挑子……本來大家也就萍水相逢,逢場作戲一下,沒想到碰上跟麥琳演對手戲,不入一下戲真的演不下去。

其實到這裡也還都能忍,不能忍的在後面。
先是麥琳“背刺”另外兩位女嘉賓——當被指責“太鋪張浪費”的時候,她一點不想承認是自己吵著鬧著要買買買,甚至有意想營造一種“都是她倆想買”的假象。
更不能忍的是,她不告訴新“導遊”支付密碼,人家每回付錢的時候還得問她密碼,而她把錢都花在“買燻雞”上之後,居然嘲笑起“導遊”——“還沒有學會支付密碼的時候,錢都沒有了”……

好傢伙!他們是怎麼“沒學會支付密碼”的,錢又是“怎麼沒”的,麥女士心裡是一點數沒有。
沒數也就算了,嘴還賤,叨叨個沒完。
比這更不能忍的是,在幹了這麼多招人煩的事之後,她居然還能邀功——“你們想過明天怎麼辦麼,我要不買燒雞,你們明天連燒雞都沒有。”
腦容量不太夠的樣子。
但你說她腦容量不夠吧,其實還特別精明,就是想讓所有人覺得:“你看,我管錢的時候有條不紊,不會出現缺錢的情況,別人一管錢,我們就要面臨捱餓了。看到沒,還是我行吧?”
全國勤勞善良優質的女性看到這兒都沒脾氣了。
好眼熟,這是什麼現象來著?哦,對了,就是以前大家喜歡說的“油膩普信爹味男”的樣子。
現在明白了吧,油膩、普信、爹味,這三件事真的不分性別。

現在同情李行亮的人數比同情加沙兒童的人數還多。
大家把所有的想象力都用在了想象“生活中真實的麥琳到底有多可怕”。
在鏡頭前,她的表現可能已經是收斂後的表現了,用弗洛伊德的話說——這是表現“超我”的時刻。如果是在家,“本我”和“自我”佔上風時,她是什麼樣,只有李行亮知道……
麥琳這樣的一類人,暫且稱為“麥式人”吧,不分男女,他們不管在婚姻之內還是婚姻之外,都有一個統一的特點——只要他們想,就可以巧立各種名目,來美化自己的一切行為。
最後還落得“因為愛你”,“為了你好”等等的自我感動。

有人說麥琳這一身的問題都是因為在家“宅”的,連張泉靈老師都說“看不下去了”,說她就是“缺個班上”。
其實我並不完全這麼認為。
確實,上班的人每天在職場上摸爬滾打,少說也能提升一點情商。但人品、格局、性格、品德,這些東西不會因為上班就能完全翻轉。
她不是缺少職場的磨礪,她去了職場只會讓職場人被磨礪。
麥琳不上班,倒黴比較多的只有李行亮;如果她上班了,除了李行亮還有一群同事將要emo。
從所有已經發生的事來看,她的問題在於過度注重自己的存在感,過分扼殺別人的重要性。
對李行亮是這樣,對當“導遊”的同僚是這樣,已經足以證明這類人對別人的無形的、散彈式的射殺有多密集和高頻。
她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從不同角度,多次傷害同一個人。
比如在“燻雞事變”中她對“導遊”就是這樣——無視別人的管理許可權,嘲諷別人所剩無幾,彰顯別人的能力在自己之下,而且真的樂於見證別人的失敗卻不會提供有價值的建議和幫助。
這樣的人,無論到哪裡,都是害群之馬。

在離婚綜藝裡看到這個,確實拉高了乳腺堵力,從麥琳身上看到的根本不是什麼婚姻問題,是人品問題。
因此,不管是什麼關係,只要這種“麥式人”存在,這段關係一定是鬆垮的。
換句話說,大家摸著自己雙下巴想一個問題就明白了:你願意和麥琳做朋友嗎?
婚姻不像其他關係,還能將就一下,比如我們和同事、領導、客戶、隔壁老王、居委大媽啥的,關係都可以將就和忍耐。
一般人都是在外面將就和忍耐完了,回到家可以放鬆和安撫一下自己。
李行亮可倒好,估計大機率是在外面才能放鬆和安撫自己,回家將就忍耐。
所以這個節目唯一對大家有意義的一點在於:當你們在外面遇到了麥琳這樣的人,不妨勸誡自己——咬咬牙就能過去,畢竟都是萍水相逢,又不用朝夕相處。想想李行亮,你還有什麼過不去的坎呢?


十三姐
魔都高影響力KOL
公眾號「格十三」「十三姐夫」「十三姐的下午茶」
著有《了不起的中年婦女》《了不起的中國媽媽》《帶夫修行》
微博@格十三
影片號「格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