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題主很敏銳,豌豆、玉米、胡蘿蔔確實是一個「固定搭配」,這種搭配在北美地區通常直接被稱為「混合蔬菜」(Mixed Vegetables),在北美之外的一些地區也被稱為「美國雜菜」,而在香港和臺灣則多以「三色豆」的外號為人所熟知。
下面答主想分享一些關於美國雜菜/三色豆的 fun fact。
請注意,「雜菜」和「雜碎」(chop suey) 完全不是一回事,後者據說是美國鐵路華工或淘金熱時期由廣東臺山移民發明的。
李鴻章 1896 年遊歷美國時,當地台山餐館借題發揮(用今天的話說就是蹭熱度),讓雜碎這道菜一炮而紅。
李鴻章雜碎的原料更豐富,有肉類和多種蔬菜,如今是美式中餐的代表之一。
這是李鴻章雜碎(chop suey)
這是本回答主要描述的美國雜菜/三色豆
這是和本題沒什麼關係但是名字差不多的Mexikanische Gemüsesuppe 直譯:墨西哥蔬菜湯
至於「三色豆」名字的來源就更簡單了——胡蘿蔔、豌豆和玉米分別是三種顏色,並且都是粒狀。
由於本篇回答將介紹許多港臺地區的情況(而且答主個人覺得三色豆這個名字有一種莫名的喜感),所以下文統一稱三色豆。
三色豆其實是眾多速凍蔬菜搭配中最常見的一種。
現代意義上的速凍蔬菜據信最初由美國發明家、冒險家、企業家、現代速凍食品之父——克拉倫斯·伯宰發明。
1916 年伯宰先生在加拿大寒冷的拉布拉多地區生活時,無意中發現鱒魚經過急速冷凍之後不僅不會變質,還能保留原有的風味,他因此受到啟發,回到美國後不久就著手開始研究冷凍食品技術。
伯宰發現,食品冷凍的速度越快,效果就越好,而且這項技術對於蔬菜也同樣適用。
1924年,伯宰用自己的名字創立了Birdseye公司,設計、製造冷凍裝置並開始批次生產速凍食品。速凍食品技術深刻地改變了北美乃至全世界的食品工業體系,伯宰公司至今也仍是該行業的龍頭企業。
至於為什麼伯宰最開始選擇了三色豆,想必是因為這三種作物都在北美大規模種植,便於加工,並且顏色搭配煞是好看。
伯宰先生(Clarence Birdseye, 1886 – 1956)和他的初代冷凍蔬菜機器
伯宰公司官網仍在售賣的冷凍蔬菜(部分),經典三色豆的評分和銷量仍然靠前
如今市面上除了三色豆之外也有許多其他常見的速凍蔬菜搭配,例如花菜、豆角和玉米筍以及茄子、彩椒和西葫蘆等等
英國瑪莎的冷凍蔬菜
也是瑪莎的「地中海雜菜」,似乎剛好是 Ratatouille(普羅旺斯燉菜)的原材料
三色豆的營養問題應該主要分為兩個方面討論:
1、冷凍-解凍的過程是否會造成營養成分流失:
食品加工廠的速凍技術和自家「沒吃完的菜凍在冰箱裡」有本質上的不同。具體來說,前者由於降溫速度很快,會讓食物中的水分進入一個「過冷」的狀態,形成的冰晶很小,不會嚴重破壞食物細胞,從而能最大程度地保留食物的營養成分並保持口感避免變質。因此,理論上來說無須擔心「冷凍蔬菜毫無營養」。當然,假如運輸過程中沒能一直維持足夠低的溫度,或者顧客買回家後在冰箱中儲存了過長時間,也存在變質的風險。無論如何,冷凍蔬菜方便快捷、耐於儲存,營養也不差,只是口感和味道嘛……
2、營養搭配:
三色豆的三種蔬菜分開來看都十分有營養,尤其是胡蘿蔔,具體有哪些「好處」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在此不多贅述。
但是對營養學稍微有了解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和食材本身同樣重要的是搭配。三色豆的三種食材澱粉含量都很高,尤其是玉米,是公認的糧食作物,在三大營養素中主要提供碳水。如果一頓飯的配菜只有三色豆,還搭配了其他精緻碳水作主食,那麼這一餐完全可以說是「碳水加碳水」……
因此,如果想用冷凍蔬菜作為日常維生素和纖維的來源,三色豆可以滿足基本的營養需求,而如果要作為米飯的配菜(東亞常見吃法),就非常不推薦三色豆了,上面提到的其他幾款倒是不錯。
最後的最後:
希望大家多吃蔬菜!和歐美國家相比,中國蔬菜不僅價格低廉而且品種異常豐富,所以中國並不流行冷凍蔬菜,可能正因如此題主才對三色豆感到陌生。中國各地還有許多特色蔬菜,例如西北的沙蔥、江浙的馬蘭頭、川渝的豌豆尖和嶺南的空心菜,有機會的話就多體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