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響|比亞迪全產品覆蓋智駕,並引發輿論戰;上汽投華,尚界呼之欲出;本田、日產合併生變;小鵬將推出智駕保險;吉利與雷諾將在····

“時光不聲不響,卻悄然推動行業發生變革。未來汽車Daily試圖用本週新聞回顧的方式,記錄變革過程的細節,對行業發生的一點一滴進行留存。”
作者 |未來汽車Daily編輯部
比亞迪將智慧駕駛下放到10萬級別,
並引發輿論戰
2月10日,比亞迪爭大秀智慧化肌肉,推出天神之眼高階智慧駕駛系統,並量產搭載於10萬以下價格區間,比如7.88萬元的海鷗,全民智慧成為現實。在比亞迪的認知中,未來2-3年,高階智駕將成為像安全帶、安全氣囊一樣必不可少的配置。屆時,沒有高階智駕的車將成為少數派。
天神之眼系統分為A(DiPilot 600)、B(DiPilot 300)、C(DiPilot 100)三個版本。其中,天神之眼A為三雷射雷達方案,B為單雷射雷達方案,而入門級的天神之眼C應用最廣,一次性上車21款車型,支援高速領航。
除了智駕晶片和雷射雷達,比亞迪基本已實現了所有核心智駕感測器的自研自產。據業內人士測算,方案成本在4000元左右,遠低於業內平均水平。為了持續降本,不排除比亞迪後續自研雷射雷達和晶片,或者將英偉達的Orin N替換為國產智駕晶片的可能。
雖沒有明確內涵比亞迪,但長城汽車魏建軍以及華為車 BU 董事長餘承東分別表態,“智慧駕駛不是一場秀,實踐出真知”,“智慧駕駛湊合能用與好用並安全,是完全不同的境界”。
編輯部點評:比亞迪實打實地將高階智駕車型打到10萬元以內,讓行業內的智慧化戰火燒得愈發焦灼,也給2025年的車市定了個調:傳統車企憑藉深厚的工程化底蘊和規模化優勢,正在逐步顛覆新造車企業曾引以為傲的技術理想主義。
但如果智駕平權是重度依賴激進的成本壓縮,一旦質量風險爆發,可能會引發一系列嚴重的後果。
小鵬汽車即將推出智慧駕駛保險
2月10日,據《科創板日報》援引知情人士訊息稱,小鵬汽車基於其長期積累的智慧駕駛技術與使用者資料,將於近日聯合頭部保險機構推出定製化智駕保險產品。該產品將覆蓋城市/高速導航輔助駕駛(NOA)、自動泊車等核心功能,聚焦於解決使用者在智駕使用中的責任界定與安全保障痛點。該智駕保險產品權益或與使用者智駕里程、使用時間等資料掛鉤。
此前,極越在去年聯合中國平安財產保險推出“智駕保”,鴻蒙智行在去年推出智駕無憂服務權益。
目前,小鵬汽車未正面回應,但表示今年小鵬智駕將持續迭代升級,也將為使用者帶來更多的保障權益,具體情況以官宣資訊為準。
編輯部點評:此舉不僅有助於釐清智慧駕駛事故的責任歸屬,也被視為推動智駕規模化應用的關鍵一步。小鵬的智駕能力已在量產車上得到廣泛應用,並有較強的技術積累和使用者基數支撐,有望建立更透明、更可執行的智慧駕駛保險方案。規範的保障方案如果能落地,勢必吸引更多對智駕持觀望態度的使用者入場。
智慧駕駛保險的落地,核心在於如何合理劃分事故責任。目前,中國智慧駕駛行業仍處於L2+到L3的過渡期,智慧駕駛與駕駛員的責任如何界定尚未形成行業共識。如果能實現合理定價和事故處理機制最佳化,或將成為行業標準的重要參考。
不過,想要智駕保險真正成為行業標準,仍需更多車企、保險公司及監管機構的協同推進。
上汽與華為合作迎來進展
2月11日,據36kr報道,華為、上汽的合作已敲定,鴻蒙智行將推第五品牌“尚界”,聚焦更年輕化的消費者群體,車型售價價格帶在17萬-25萬元左右。尚界首款車型將基於上汽旗下子品牌飛凡汽車的原有產品開發,新車預計將於2025年四季度推向市場。
與此同時,華為鴻蒙智行原有的四個汽車品牌:尊界、享界、問界、智界,則會堅守高階市場,目前已經覆蓋了23萬-100萬價位段。
對此,華為方面回應,“一切以官方訊息為準”。
隨後汽車公社爆料稱,上汽通用(瀋陽)北盛汽車有限公司即將關閉,波及約2000名員工。上汽通用官方回應“確有此事,具體進度暫不知曉”,工廠內員工證實已有大量員工離職,更衣櫃和班組櫃已清空,裝置也準備拆除。
另外,包括新廠、北盛工廠在內的各個被上汽通用打算放棄的工廠,都被上汽和華為的人考察過。這意味著,北盛工廠、東嶽工廠和金橋新廠都有機會成為上汽生產新車“尚界”的基地。
目前,汽車公社的爆料文章已被刪除。
編輯部點評:雙方推出“尚界”是智慧化浪潮下車企與供應商相互救贖的縮影。餘承東曾稱華為合作“僅限四界”,但面對比亞迪全系智駕平權以及其他友商的攻勢,不得不填補自身中端市場的空白,形成從高階到中端的全覆蓋矩陣。上汽選擇與華為合作,本質是以“讓渡靈魂”換取智慧化競爭力。
吉利與雷諾將在巴西擴大合作
2月13日,據路透社報道,吉利計劃利用雷諾在巴西的經銷商網路,於今年內開始銷售其從中國進口至巴西的吉利品牌汽車。這一舉措將幫助吉利快速進入巴西市場,同時降低其獨立建立銷售網路的成本。此外,吉利還將在雷諾巴西子公司中持有少數股權,並可能利用雷諾位於巴西聖若澤杜斯皮尼艾斯(São José dos Pinhais)的工廠進行本地化生產。
目前,吉利對雷諾巴西子公司的具體投資規模尚未明確。
吉利與雷諾的合作始於2023年,雙方共同成立了一家名為“Horse Powertrain”的發動機合資企業,專注於動力總成技術的研發與生產。此後,兩家公司還在韓國設立了聯合工廠,並開始銷售在該工廠生產的汽車。
編輯部點評:巴西是全球第六大汽車市場,中國汽車製造商希望透過向巴西出口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並迅速擴大在巴西的市場份額。
吉利以“輕資本”的策略與雷諾聯手,可以快速打通巴西市場。而雷諾也樂得與吉利合作,畢竟這一合作將提升雷諾巴西工廠的產能,並符合其降低對歐洲市場依賴的整體戰略。
保時捷將在德國裁員1900人
2月13日,據財聯社援引保時捷人力資源主管Andreas Haffner表示,保時捷計劃透過提前退休和遣散費等自願措施在兩家德國工廠(斯圖加特祖文豪森工廠、魏斯阿赫工廠)裁員1900人,約佔總員工數的15%,這一舉措預計於2029年前完成。同時保時捷還將收緊招聘政策,暗示未來幾年業務擴張可能放緩。
公司將此舉歸因於“嚴峻的地緣政治和經濟形勢”。2024年,保時捷全球銷量下降3%,中國市場跌幅尤為明顯。並且在上週保時捷將今年的利潤率預期下調至10%-12%,遠低於其長期設定的20%目標。為了應對市場競爭帶來的變化,公司計劃推出新的燃油和插混車型,研發這些新車型及相關電池技術將導致2025年額外支出8億歐元。
編輯部點評:作為曾經最能賺錢的車企之一,保時捷在全球電動化轉型的關鍵檔口遭到衝擊。首款電動車產品保時捷Taycan今年第一季度交付量下降了54%,遲遲帶不來盈利正迴圈。至此,保時捷不得不重新將盈利希望寄託在燃油車型上。
但在這之前,保時捷首先要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本田、日產和三菱汽車終止合併
2月13日,日本本田汽車公司、日產和三菱汽車就解除合作備忘錄一事達成共識。
在更早一些的2月5日,據日媒報道,日產汽車已決定撤回與本田就經營統合達成的基本協議書。雙方曾就採用控股公司方式進行協商,但在統合比例等條件上未能達成一致,本田曾提出讓日產成為其子公司的方案,但由於日產內部出現強烈反對,最終決定中止協商。
2024年12月23日,日本汽車製造商本田汽車公司和日產汽車公司共同宣佈,雙方已就合併事宜簽署諒解備忘錄,將正式開啟合併談判。二者將以共同出資成立一家控股公司、雙方均作為該控股公司子公司的方式進行合併。
編輯部點評:日產本田的合作受阻,將加大日本車企在新能源時代的轉型難度。目前,日本新能源市場戰略仍然分散,日產推純電、本田主攻氫燃料和混動、豐田在混動和氫能源佔優,整體上對純電動的推進仍然緩慢。如果日本車企不合作,可能導致生產成本更高、技術迭代更慢,在電動車領域更加被動。
而如今中國車企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逐漸穩定,甚至已經形成供應鏈閉環,此次合作破裂意味著日本的新能源車市場可能會繼續被中國車企搶佔。
極氪領克正式合併
2月14日,極氪宣佈,正式完成對領克的股權交割,公司新命名為極氪科技集團。極氪品牌三款新車將在今年第二、三、四季度上市,並將在上海車展期間釋出搭載自研的L3級自動駕駛技術新車;領克將在二季度釋出全球首款搭載英偉達Thor晶片的自研智駕量產車型。
今年極氪科技集團計劃在海外建設超過200家門店。在歐洲市場之外,極氪和領克將成立統一銷售公司,加強全球渠道協同。
2024年11月14日,吉利控股集團正式官宣,吉利控股將向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轉讓其所持有的11.3%極氪智慧科技股份。交易完成後,吉利汽車對極氪的持股比例將增至約62.8%。同時,對領克汽車進行股權結構最佳化,以推動極氪和領克進行全面戰略協同。極氪將持有領克51%股份,領克其餘49%股份繼續由吉利汽車旗下全資子公司持有。同日,吉利控股集團副總裁楊學良表示沃爾沃將出售領克汽車30%股份。
編輯部點評:領克作為吉利旗下的中高階品牌,擁有成熟的燃油車和混動技術,而極氪則是純電高階市場的代表。雙方整合的核心邏輯在於優勢互補和品牌聚焦,也意味著吉利在新能源高階化佈局上邁出關鍵一步。但吉利如何平衡兩者的發展優先順序,能否實現“1+1>2”的效果,仍需時間檢驗。
親愛的讀者們,不設定星標,很容易錯過我們的推送,也無法看到封面圖片。請星標“未來汽車Daily”,及時接收每篇推文,期待為您帶來更多更專業的行業報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