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是危險的養分

我最近總是不由自主地說廢話:人為什麼這麼喜歡自己的小孩兒?
對此先生非常罕見地沒有毒舌:“你是夠想他們的。”
可能我渾身上下都發散著“我喜歡孩子”的氣息,總有偶遇的小孩子對我表示親近。就連我去香港的銀行辦事,都會有一個小女孩慢慢地接近我,眼睛不住地瞥我,最後成功地偎到我懷裡。被孩子信任的感覺太動人了,我滿心溫暖,不由自主地抬手輕撫她單薄的小背,好像我們是一家人。
先生對此終於忍不住毒舌:“你這個人可以去做人販子!”
我很意外他這樣陰暗地說話,估計他是心裡有點發酸,畢竟他以前也很受小寶貝歡迎,就回懟他:“恰恰因為孩子們知道我不是人販子。”
但這並不能替代我想念啾啾叩叩,尤其是叩叩。啾啾在讀研究生了,她自己把學習和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條,我們根本插不上嘴,反倒經常需要她出面幫助我們解決問題。而叩叩正在關鍵的11年級,相當於中國的高二,學業壓力很大。這兩年我頻頻去美國陪伴他,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記得他剛去的第一個學期,語言跟不上,作業聽不明白,飲食不習慣。為了讓他不感覺孤單,同時能夠儘快適應環境,我們住在自己家裡。他住在老師家,每個週末都把他接回,給他做好吃的,聽他說說在學校和寄宿家庭的見聞。他不太愛說,越來越沉默。
我們陪了他兩個多月,終於回國了。朋友開車來接我們去機場,那是一個雨夜,四周燈光昏暗,我的一雙兒女站在門廊下朝我們揮手,我的眼淚立刻掉下來:“我的孩子都在這裡,我為什麼要回去?”一直到飛回中國,這句話一直迴響在我心裡,蓋過了一切聲音。
第一個寒假叩叩回來,他很安靜,聽話,時差都沒有時間倒就開始去補習英語了。短短的10天假期,我們沒有說幾句話。先生總是忙著工作,他有自己的世界。我卻擔心叩叩的沉默。
終於在他快要返校前,我不顧先生的反對,帶叩叩去滑雪。先生之所以反對,是聽說滑雪出了很多意外,他不放心。
去延慶滑雪場的路可不近,至少開車兩個小時,在狹小的空間裡,我們孃兒倆終於拉近了距離,開始了久違的聊天,啥都聊那種。我聽出了他的疲憊和無奈,聽出了他的挫敗,他知道這是必經之路,除了慢慢適應和蛻變,沒有任何辦法。我心裡很難過。
接下來的春節,先生很不想動,他不想半年跑一趟美國,太累了。我在家裡坐立不安,非常不放心叩叩。有一天終於爆發了,我對先生說:“我們兩個在北京過個什麼春節?我要跟孩子們在一起。”他見我情緒激動,就沒有反對。
母親的直覺是對的。我們到美國以後,叩叩最開始情緒還是不對。他回家,吃飯,上學,沉默。我接送他,他也常常扣著耳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不想跟我說話。我也不著急,隨他。
我心裡明白,安全感是一點點建立的,信任也是如此。我不想讓他有任何被逼迫的感覺,給他保持沉默的權利。只要我在身邊,總歸是不一樣的。
第十天的時候,我捅了一下先生讓他看,叩叩從樓上下來,在餐桌那裡高聲大氣地、興致勃勃地說個不停,臉色也紅潤很多。他為什麼高興我已經忘記了,只記得我自己的感慨:我兒子緩過來了。
先生在國內有很多工作,我也是。但對我來說,孩子的狀況永遠是第一位的。每次我回國之前,都會對叩叩說:“媽媽很快就過來了
,下個月就回來了。”或者說:“媽媽先回去,你再過六個星期就放假了,媽媽到機場接你……”
我想讓他知道孤單寂寞的日子是有期限的,有盼頭的。
我在擔心什麼呢?有一次我力勸朋友去國外看看孩子:孩子只能獨自面對世界時,那種孤獨和無助如果沒有及時消化,可能會沉澱到內心深處,成為他的心靈底色。做父母的不可能為孩子抵擋一切風浪,但至少要成為他內心深處的一抹可靠的亮色,成為他的依託。你本可以讓他不那麼艱難。
我還想說,長久的孤獨會損害人的內心,使他更容易悲觀、多疑,沉入心靈的深淵。因為孤獨是很危險的養分,除非你有強大而成熟的心靈,否則不可能消化它。
2024年大概是我飛行最多的一次,中美之間飛了三個來回,直接飛成了國航的金卡。我有點得意,現在不管何時乘坐飛機,我都可以去國航的休息室裡喝一杯咖啡。
現在叩叩已經基本上適應了新的環境,他考了駕照,年滿18,可以獨自駕車上下學。這個春節我知道他沒問題,我對先生說:“今年我們不要去美國過年,因為還不想他們呢。”可是叩叩不一樣,距離我們航班還有一個月呢,他半夜發來溫柔的微信:“媽媽我那天可以來機場接你們。”他在表達愛了,真好。
藍襪子,2925.3.2
於長沙至北京的飛機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