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都隨它去吧

我們都挺喜歡回到陶然亭這邊的家,在新房子住了將近兩年以後,再回到這裡,好像是遊子歸鄉,回老家的感覺。
小區大門口的門房依舊是老大爺,只不過是換了一個新的,他不認識我們,我們也不認識他。汽車欄杆仍然是誰來都會抬起來,車庫裡照舊在滴答水,我們單元不知道誰家又在悄悄漏水,物業照舊是在地上放個盆子接著,而漏水點要好多天以後才會找到。

大門口的鞋櫃上,我放了好幾個小玩具,有大公雞、小綿羊和可愛的小狗以及老虎,它們無論是材質還是風格都不一樣,大公雞是毛絨的,老虎是木頭的,小羊是塑膠的,狗狗是陶的,它們大部分是朋友送的小禮物,只有小狗是我從集市上花十塊錢買來的。
這四種動物是我們一家四口的屬相,它們擠擠挨挨地站在門外的櫃子上好多年了,好像是我們一家人在那裡守護著什麼,守護著什麼呢?當然是這個家了。
我一直覺得奇怪的是,它們那麼可愛,又無遮無擋地待在櫃子上,至今都沒有人把它們順走,可能,它們湊在一起的時候,有一種令人不忍心下手的整體感吧?
門一開啟就聞到一股長久不住人的房子的那種味兒,像是灰塵的味兒,也像是廚房油垢的味兒。我們趕緊開窗通風,再燃上三支香,就開始打掃和整理。雖然看起來是乾淨的,但兩年不住人,灰塵是深藏在所有的縫隙裡、紋路里,更何況還有整面牆的書,我都不敢伸手取一本,我怕驚醒了灰塵精靈,它們都撒起歡來,肯定會把我嗆死。
作為一個偶爾會多愁善感的人,生怕回到這裡住兩天會百感交集,但真回來了,卻產生了一種濃濃的被包裹起來的舒適感。到處都是我們二十年生活在這裡的痕跡,孩子們的房間裡還是原來的傢俱,抽屜裡還有他們的作業本、寫不出字來的筆。

啾啾的鋼琴前不久借給了她的好友,一個很優秀的歌手,但她高中時的劇照、她喜歡的書都還在書架和桌子上。叩叩房間的過道上有我給他貼的鏡子,他十二歲以後就特別喜歡照鏡子,整天佔著衛生間,自從他房間裡有了鏡子,衛生間獲得了自由。
衛生間的鏡子和牆上還有很多膠貼,上面寫著各種英語基礎短句,是當年叩叩無論如何也背不下英語單詞的時候,我萬般無奈給他創造的語言環境,當然,一點兒用處也沒有。現在更沒有用了,我今天就把它們全揭了下來,不讓它們提醒我當時的無能。不過,提醒也無所謂,叩叩現在英語已經好太多了,這些本可以成為一個故事來講,但是晚了,我已經把它們扯下來了。
我放在陽臺角落的瑜伽墊也很久未用了,開啟坐上去總覺得髒。找了抹布來用力擦了兩遍,才發現擦的是背面,只好翻過來再擦兩遍。跑步機上的履帶也蒙塵了……
突然想起那天在奧之院看見一個工人在擦地板,他跪坐在地上,端正身姿,用力把抹布推向前,再同樣用力地往回擦,節奏分明,有一種他自己遵守的韻律。我試了一下,既可以鍛鍊手臂肌肉,還有種莊嚴感。
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如果把這裡仍然當成一個家的話,所有的呵護一個都不能少。保留一份生活需要付出相應的勞動和成本,包括時間、金錢和心力的成本。當然也有省力的辦法,那就是把它當成是往事,讓它在回憶裡待著,任何時候,放棄都是更簡單粗暴的。
我是可以狠下心來的,硬起心腸來扔掉和放棄就行。往事可以無限回望,可以傷感,可以放在書裡風乾。所有的物事都可以舍掉,但往事舍不掉呀。我們貪婪多情,總想留住儘可能多的痕跡,但怎麼可能留住所有的東西,無論是物品還是記憶,都是會隨風而逝的。
這次回來發現,以前捨不得扔掉的東西,今天扔起來已經是理所當然了,要麼太舊,要麼過期。帕慕克的純真博物館?世界上只有一個,如果每個人都把自己的一切細節都留下來,這個世界怕是不夠用吧?
先生從他久未去過的工作室回來,穿過了久未進去的陶然亭公園。他興致勃勃,晚飯後立刻又進去散步,回來後得意地說:我快速地走了兩圈。我樂了:你這是報復性快走啊。他回來住顯然很快樂。

可是他仍然節省,突然又問我:我的洗面奶呢?剛剛還在洗臉檯上。我說,難道是被我扔了?他一聽就急了,去翻垃圾桶,全然無視我遞過來了一支新的。當然找到了,我說那個都空了,他說:“早上還用過,還能擠出來,要物盡其用。”
這幾天,我很不開心。好像生活處在一個十字路口,向哪個方向走,都是可以的,也都不太令人滿意。
究竟怎麼樣更好呢?是去美麗的新房子住還是回到這裡來呢?是放下一切去陪著孩子們,還是想盡辦法維持公司的運轉呢?原來我是一個如此糾結的人,不像自以為的那樣灑脫。糾結到悶悶不樂的程度,突然想到:這大概就是精神內耗吧。
前天晚上跟曉東一家吃飯,我正是心情低落的時候,隨便說些什麼好像都很喪氣。她先生詫異地說:從來沒有見過你這個樣子。我認真地說:“我真地很佩服那些長壽的人,他們怎麼會有勇氣和興趣活那麼多年?”
有溫柔的朋友特地來寬慰我,說,換季的時候大家都會這樣,希望我可以開心起來。我乖巧答應,但實在不知道怎樣才能開心。翻出來李白的詩,奇怪他為什麼這麼激昂;抄幾行經書,心下也無感。可能這時候只能默默地止語、自我封閉,慢慢消化。
我知道所有這些都是自己的事,沒有人可以替我做決定。不容易做的決定大概是因為還沒有走到最後一步吧。多年前先生曾經說過一句話:“事情都有它自己的邏輯。”我要耐心等。
以往寫東西,總喜歡留一個樂觀的尾巴,今天就到此為止,隨意吧。
                           藍襪子,2024.10.6
想加藍襪子微信的在這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