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幼兒園年度表演時一直站在邊上的孩子

昨天我女兒的幼兒園有一場年度匯演活動,在一個禮堂裡,非常正式。妹為了這場表演,已經準備好久,她幾乎每天回家,都會要求我放《Nobody》這首歌,她跟著一起跳,越練越熟。這還只是一個曲目,有時候她還會回家唱一首拔牙歌。
等我真的坐進禮堂,開始欣賞表演時,發現一件很有意思的事。這裡的表演,前面並沒有帶舞老師,小朋友上去,什麼狀況都有。
每隻曲目大概有一二十人上去表演,這些人裡,必定有一兩個跳得特別好,卡位準確,動作流暢,連表情都特別配表演要求,一直綻放開朗明媚的笑容,散發出瀟灑從容的自信。
絕大部分小孩,能跟上動作,也能找到一點樂子,除了有時手腳不太協調,常常會漏個幾拍。
但我最喜歡看的,是每個隊伍裡,必定會出現一個呆呆懵懵,上臺後看著底下所有人,一動都不動的小朋友。她或者他,更像是在臺上的觀眾。還有的小孩,會特別出神地盯著臺上的投影螢幕,整首曲子下來,只留給全場觀眾一個可愛的後腦勺。
我和小陳經常笑得前仰後合,因為太可愛了。更有演到一半忘詞的,躍躍欲試跑上臺,又哭得撕心裂肺跑下臺的,還有不按規定出動作,打亂大家節奏的。
底下是一群最寬容的觀眾,給每一個演出意外都會長時間熱烈鼓掌,用來鼓勵這些小小表演家。
比起臺上全身心又唱又跳的孩子,我會經常關注那個一動不動的孩子。
艾文上幼兒園的時候,幾乎是班裡年紀最小的。他經常就是那個一動不動的小孩,別人都懂怎麼大大方方表演,只有他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站在旁邊。
雖然道理都懂,小朋友的發育程度不一樣啦,男孩肯定會比女孩各方面成熟得更慢一點……等等道理聽了一籮筐,真到現場,發現他是其中最慢的一個小朋友,還是忍不住會焦慮。
怎麼辦?幼兒園就開始落後啦?以後可怎麼辦?按照過來人的說法,把小朋友生在小月份,會非常吃虧。如果要讓小孩一開始就在起跑線上,起碼要挑個秋天的日子出生。這引發了我的進一步愧疚,沒想到啊,怎麼連起跑線的定位都沒設定好。
可以想象,那幾年我經常皺著眉頭焦慮,怎麼辦?怎麼才能讓我兒子不那麼落後?我壓根沒想讓他成為跑在最前面的,只希望他能不能先趕上平庸的大多數。落在最後幾個,那多難看啊。
那幾年帶著艾文去上補習班,經常有老師直言不諱說:小朋友能力不夠,先不要學吧。
現在回想起來,非常後悔,如果那時候能跟現在一樣,充滿寬容地看著那個一動不動的孩子,該多好。
前幾天我跟一個朋友吃飯,朋友聊起她兩歲多的兒子,很擔心一件事。她說每次小朋友在專注玩玩具的時候,外婆總是用各種事情來打斷他,這樣破壞了小孩的專注力怎麼辦?她跟親媽為這件事討論了無數次,非常憂心忡忡。
我安慰她,都是小事,這些幾乎都是一胎綜合症。
在有且僅有一個孩子的時候,我們總是忍不住要為這個孩子考慮許許多多的事情。非常細節,非常糾葛,總是在考慮,這樣對他好嗎?那樣會對他不好嗎?
怎麼樣才能讓他成為社會的精英,國家的棟樑,未來的可造之材?
只要看到他有一絲絲的落後,已然覺得,這其中一定有問題,要想辦法讓他趕上去,不能讓他掉隊。朋友孩子才兩歲多,想的都是,以後他小六會考,考不上十大名校怎麼辦?
我說,新加坡不是還能上Poly嗎?Poly是新加坡的大專院校,據說學得好也能上大學。
朋友搖搖頭,不行,無法接受,無論如何,大學總要上一個吧?而且上poly再上大學,要浪費好多功夫呢,不如直接考上大學更簡單便捷。
她跟那時候的我一樣,無法容忍小孩掉隊。當所有人都覺得萌萌的小孩很可愛,只有親媽在暗自神傷,可愛有什麼用,你又不能一輩子可愛,你以後總要面對現實。
唯一的孩子,怎麼能允許他以後只是一個普通人?
我生了兩個小孩後,發現小孩絕大部分東西,都是在我肚子裡就已經練成了。老二壓根沒怎麼費心培養,樣樣都顯得很強。老大費了那麼多勁培養,最後他只選他喜歡的,為了畫畫,可以不睡覺,埋頭一下午畫一張鳥。
早點知道這些,我在幾年前就能變成那個哈哈大笑的媽媽。
如今坐在禮堂裡,滿滿都是對艾文的歉疚,那時候不該老是說,你怎麼這麼慢?你怎麼放學回來,什麼都不講?你怎麼上了這麼久的英文,連how do you do都不知道怎麼答?
那時開開心心望著那個可愛的後腦勺,就足夠了。
毛利,作家,2023年微博年度突破作家,代表作《全職爸爸》,都市情感小說《結婚練習生》《卵子的吶喊》(點選作品名即可閱讀)
點選購買我的新書⬇️
關注👇
點上方進主頁-右上角“…”-關注


新浪微博 |@毛利 
小紅書|和毛利午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