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收到寶媽們三個關於科學的問題:
1科學怎麼啟蒙?
2想帶孩子系統的學科學
3王叔做小實驗的影片怎麼搜不到了?
今天來統一解答一下。
第一個,關於科學科學啟蒙

先講一個誤區吧。
有很多家長認為,科學啟蒙就是讓孩子學習科學知識!
在今年王叔走訪各地學校的過程中,發現很多小學生都懂得很多。
什麼磁流體呀、小日子排放核汙水呀。
這一看,就說明孩子們沒少刷短影片。
家長還會誇,你看孩子懂得真多。
孩子們懂得多,是好事,說明他們有求知慾
。
但還不夠!
王叔科學小實驗的影片裡,幾乎從不講原理,
為什麼?
因為我希望透過有趣好玩的實驗,激發孩子的興趣,讓他們自己主動探索。

求知慾+動手探索,才是一個完整的科學啟蒙。
很多孩子都缺少動手做實驗的過程,更別提做一系列實驗探索了!
大家不要低估了學校組織孩子寫論文背後的好處!
更不要對網上的那些“
小學生寫論文獲獎“的熱搜嗤之以鼻。
那只是個例。
王叔非常推薦和鼓勵小學生寫論文,就算這個論文是家長寫出來的也沒關係。
因為論文研究的過程,孩子是跟著參與的。
他在跟著你探索,這就夠了!
如果你不知道怎麼帶孩子探索,
可以看看下面這個影片,看1年級的學生是怎麼寫論文的!
第二個,想帶孩子系統學科學

嚴格講,科學其實是沒有系統的,
因為科學太龐大了,
物理、化學、生物都是科學。
我理解媽媽是想讓孩子學習科學知識。
但我更建議媽媽可以試著讓孩子像科學家一樣思考,因為科學家思維是有系統的。
簡單講,科學家思維是這樣的:
有目的的觀察→提出一個好的問題→大膽地作出假設→設計驗證性實驗→做出總結性思考

如果你不知道怎麼做,王叔推薦你和孩子一起讀一讀這本書《想了十萬次的科學》。
包括你不知道怎麼帶孩子做論文,也可以讀一讀。

這本書不單純講實驗,而是告訴你如何用科學家方式的思考。
它的作者是南京大學教育學博士
馬冠中
,他解釋:
科學就是:想知道+想辦法知道

這與王叔提倡的
求知慾+動手探索
不是異曲同工麼?
王叔雖然沒有讀碩讀博,但我與教育學領域的專家觀念是一致的。
第三個,王叔做小實驗的影片怎麼搜不到了

王叔的影片是全網分發的,優酷、愛奇藝、騰訊、抖音、B站、小紅書都有。
但是因為各個平臺政策不同,有的要求獨家啥的,
有些影片就不得不下架了。
所以我就專門做了一個專輯,一共精選了60個科學小實驗。
基本上你想看的都有了。

包括我做的新科學節目《放大100倍》,同樣也面臨各個平臺獨家的問題。
如果家裡有顯微鏡,不知道怎麼帶孩子玩,就可以看看這個系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