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可以掃的△
點選文末閱讀原文,更多北美
精彩資訊盡在加拿大樂活網 (lahoo.ca)

在上一代人眼裡,中產階級代表的是一棟房子、一輛車、穩定的工作、每年外出度假,以及足夠的儲蓄應對生活的不時之需。然而,對今天的年輕人來說,這些曾經唾手可得的東西,正在年薪10萬也成為遙不可及的夢想。

“中產”界定:你算是嗎?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對中產階級的定義是,稅後家庭收入在社會中位收入的 75% 到 200% 之間。根據加拿大統計局的最新資料,這意味著家庭年收入在 52,875 加元至 141,000 加元之間。
聽起來門檻不算太高,但現實卻讓許多年輕人望而卻步。
在高企的房價、飆升的生活成本以及工資增長停滯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發現自己即使是年入10萬,也過不上上一代人眼裡的那種房子、車子、工作、度假和有儲蓄的中產生活,已經遠遠地被中產排除在外。
“我能撐過兩週沒工資,就算中產了”
35 歲的 Opeyemi Kehinde 是一名護理專業的三年級學生,同時在讀書、帶娃和打工之間苦苦掙扎。她每週工作 20 小時,擔任護理助理,而她的丈夫則是一名地質學家。但即便如此,他們一家七口的日子仍然過得異常艱難。
她對“中產階級”的定義很簡單——如果能在不領工資的情況下撐過兩週,她就覺得自己是中產。但現實卻是,他們連基本生活開銷都難以負擔。
“我們幾乎付不起房租和水電費,每天都在祈禱不要生病,不要失業。”Kehinde 說道。
2022 年,她的家人從埃德蒙頓搬到了安省的小城康沃爾(Cornwall),希望生活成本更低一點。但現實卻是,他們不得不從租一整套房子,退而求其次住進了一間三居室公寓。而即便如此,每月房租仍然高達 1,880 加元,加上水電費、生活費,日子幾乎捉襟見肘。

她也發現努力向前邁進是一件令人沮喪的事情。加班工作意味著額外的托兒費用,但她附近沒有提供夜間或週末托兒服務的選項,讓她進退兩難。
與此同時,如果收入稍微提高,可能就會跨入更高的稅級,或者不再符合某些社會福利的資格,這讓她感到措手不及。
“我們應該感受到工作的動力,而不是被懲罰。”Kehinde 說道。
年輕人:“拼命工作,卻越來越窮”
根據《2023年加拿大社會階層調查》,42% 的加拿大人自認是中產階級,17% 認為自己屬於“下層中產”,還有 17% 自稱“上層中產”。但問題是,這種“中產階級”身份認同正在發生變化。
阿爾伯塔大學社會學教授 Michelle Maroto 指出,老一代人對中產階級的定義仍然圍繞住房、收入和穩定的生活,但年輕人則越來越不抱幻想,因為他們發現,無論怎麼努力,這些東西似乎都輪不到他們。
Maroto 表示,她希望看到政客們討論更加進步的稅收制度,以此來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並資助公共教育、醫療保健和住房,這可以讓那些感到不滿的年輕人重新燃起進入中產階級的希望。
蒙特利爾的 35 歲公益組織負責人 Sam Reusch,也深有感觸。她在 2008 年金融危機後大學畢業,成年後一直面臨經濟不穩定的現實。
“我這一代人從小就被父母告知,只要努力工作,成年後會擁有自己的房子。但現在,很多年輕人連這個想法都不敢有,他們的目標只是能穩定地付房租,能買得起生活必需品,有一點點額外的錢就很滿足了。”Reusch 說道。

年輕人正在為房市泡沫“買單”
對於 UBC 公共衛生學院教授 Paul Kershaw 來說,加拿大正在經歷一個“財富世代割裂”——年輕人辛苦工作,但財富仍然掌握在老一輩手中,而房價的飆升讓年輕人越來越被邊緣化。
加拿大住房市場的畸形發展,已經成為影響年輕人能否進入“中產階級”的關鍵因素。
舉個例子,一名在維多利亞年薪六位數的年輕律師,可能連租一套三居室的房子都很困難。而與此同時,一名收入較低、但多年前買房的老年人,可能已經坐擁上百萬的房產資產。
“年輕人正在用自己的犧牲,默默為老一代人的房產財富‘護盤’。”Kershaw 直言。
Kershaw 表示,過去 25 年來,加拿大的政治決策讓老一代人享受了巨大的房產增值收益,而實際上是在犧牲年輕人的財務安全,來維護上一代的房產財富增長。年輕人不得不支付更高的房租,推遲購房,甚至放棄買房的夢想。
“政客們常說,通貨膨脹讓‘所有人’都受苦,但事實並非如此。事實是,如果把住房價格考慮進去,加拿大的房主實際上是越來越富,而租房者和剛剛進入市場的年輕人,則越來越窮。那些擁有房產的人,資產早已翻倍甚至翻幾倍,他們才是‘通脹受益者’。”Kershaw 說道。
“我自己的房子,在過去 20 年裡增值了大約 150 萬加元。這遠遠超過了日復一日辛勤工作的收入。”
年輕人:別再給我們畫餅了,拿出真政策!
在即將到來的2025年聯邦大選中,保守黨領袖博勵治(Pierre Poilievre)和自由黨領袖馬克·卡尼(Mark Carney)都承諾會給“中產階級”減稅。但批評者認為,這些政策往往對高收入者更有利,而真正的低收入和年輕人群體,仍然被排除在外。
面對這種現實,他呼籲政府調整稅收政策,把財政資源用於彌補年輕人所承受的經濟壓力。
Kershaw 認為,如果政府真的要拿出 60 億或 140 億加元來進行稅收改革,這些錢應該用於幫助年輕人,而不是一再讓他們買單。
“我們需要的,不是政客們的口號,而是能真正改變年輕人生活的政策。”
如今的加拿大,通脹高企、房價飛漲、工資增長緩慢,中產階級的生活方式正成為特權,而不再是一個普通工薪階層能輕鬆享受的標準。
年輕人還能否實現“中產夢”?或者,中產階級本身,已經成為一個“被遺忘的神話”。
新聞來源:
https://www.cbc.ca/news/canada/middle-class-voters-1.7494434

△我是可以致電的△

△我是可以掃的△
注: 如想第一時間看到加國報告最新資訊,請點選本號首頁右上角,新增“星標”
。

來源:超級生活
平臺:加國報告
微信ID:Canadanews
全加拿大華人都在關注加國報告,就差你了

歡迎關注加國報告影片號(進入影片,點選賬號頭像,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