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美各國抗議聲四起、銷量下滑、股價暴跌,特斯拉正處於多事之秋。在中國市場,2月底開始交付的煥新版Model Y,成為特斯拉今年的“全場希望”。
本週一美股交易中,特斯拉股價大跌逾15%,創下2020年9月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收盤報於222.15美元,相比去年12月17日的479.86美元歷史高點下跌超50%。

| 3月10日,特斯拉股價重挫15%。
僅僅一個交易日,特斯拉市值就跌掉130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459億元),為特斯拉上市以來第七大單日跌幅。目前,特斯拉市值為7145億美元。
過去三個月,在內外多重因素拖累下,特斯拉股價連續大跌,相比最高點已經腰斬,回吐去年8月以來的幾乎全部漲幅。
馬斯克試圖傳遞樂觀情緒。在X上,他回覆一條特斯拉股價暴跌的帖子稱,“長期來看一切都會好起來”。

| 馬斯克:一切都會好起來。
不過,馬斯克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坦承,兼任DOGE(美國政府效率部)一號位後,他管理公司變得“非常困難”。
特斯拉最近一段時間的境遇,的確算得上“非常困難”。
在歐美多個市場,馬斯克的出格言行引發軒然大波,特斯拉遭到前所未有的抗議和抵制。而在第二大市場中國,特斯拉雖然沒有被“馬斯克旋風”傷及,銷量也明顯下滑。
今年前兩個月,特斯拉在華銷量持續走低。
根據乘聯會資料,1月特斯拉在華銷量(包含出口)為6.32萬輛,同比下滑11.49%,環比下滑32.56%。2月,特斯拉跌幅擴大,僅售出3.07萬輛,同比環比均下跌約50%。
由於包含春節假期,第一季度歷來是汽車銷售淡季。但連續兩個月銷量低迷,依然是特斯拉進入中國市場以來少有的糟糕表現。
兩款主力車型Model 3和Model Y日益老化、迭代緩慢,是特斯拉近期在華銷量不振的重要原因。
國產Model 3於2019年11月上市,Model Y於2021年上市。過去五六年間,Model 3/Y多次改款,但整體設計語言沒有太大變化。兩款車的短板——較小的尺寸和空間,較低的硬體配置和電池容量等,並沒有被完全補齊,甚至連被吐槽“反人類”的方向盤轉向燈和螢幕換擋,都被固執地保留下來。
直到今年初,特斯拉釋出煥新版Model Y。不少人發現,特斯拉終於開始“聽勸”了。
這款新車今年1月10日開啟預訂,2月底啟動交付。儘管價格漲了1萬多,但新款Model Y有不少中國車主喜歡的設計,比如一體式日行燈、貫穿式尾燈、銀色輪轂、後排座椅電動調節等,甚至配備了8英寸後排觸控屏。爭議很大的方向盤轉向燈,也改回了更符合直覺的轉向燈撥杆。
根據門店反饋,新款Model Y銷量尚可。據36氪報道,多位特斯拉銷售人員透露,新車已經積攢了20萬訂單;開啟交付後首周,全國交付量超6000輛。
另一方面,Model 3上月初推出號稱“史上最大”的優惠組合方案,包括限時保險補貼8000元、5年0息政策及特享充電權益等。優惠政策覆蓋了Model 3全系車型,對於特斯拉來說尚屬首次。
不過,特斯拉能否依靠新款Model Y扭轉局面,仍然存在疑問。
今年,國內車企紛紛計劃推出新車系,多數瞄準20~30萬價格區間。尤其是小米首款SUV車型YU7,將成為新款Model Y的最大競爭對手。此外,蔚小理、鴻蒙智行、比亞迪等對手也在對中型SUV市場虎視眈眈。
就產品力而言,新款Model Y雖然有了不少適應中國市場的改變,但與本土車企的同價位競品相比,並無特別突出的優勢。特別是智駕,特斯拉中國版FSD出師不利,對手卻把智駕下放到十幾萬元的車型上,新款Model Y的壓力可想而知。
此外,在口碑營銷和使用者社群運營能力上,特斯拉也和本土車企差距不小。儘管“車頂維權”事件以特斯拉勝訴而告終,但如何重塑公眾心智、讓企業更加可親可信,仍然是特斯拉在中國的長期挑戰。
更大的難題是,馬斯克正成為特斯拉最大的不確定性因素。
過去三個月,馬斯克揮舞大棒、攪動歐美政局,惹得上上下下一片不滿,自己管理企業的精力也被分散,就連公司管理層也傳出質疑的聲音。要想讓中國乃至全球銷量恢復增長,特斯拉除了要拿出更多好車、新車,也得讓馬斯克儘快“恢復理智”。

在銷量壓力面前,特斯拉麵向中國車主做出“妥協”,哪怕只有一點點。
儘管2019年就實現了國產,但直到這一次改款,Model Y才更像“中國車”。它增添了許多國外車圈並不流行,但備受中國車主喜歡的元素。
外觀上,Model Y沿用多年的傳統分體式大燈和尾燈被放棄,改成了更時髦的一體式日行燈和貫穿式尾燈。尾燈還採用了漫反射燈光效果,辨識度頗高。類似設計在理想、小鵬、蔚來等品牌車型均有體現。
對於設計愈發雷同的新能源車而言,把前後大燈玩出花,確實是省力又討好的做法。燃油車時代,奧迪曾因為熱衷於換燈而被調侃為“燈廠”。如今,特斯拉總算不再拘泥於家族設計,朝著“專業玩燈”邁出第一步。
車內,新款Model Y取消了“反人類”的方向盤轉向燈,改回了傳統的轉向燈撥杆。前者看起來更簡潔,但實際使用體驗並不理想,且駕駛員在緊急情況下容易誤操作;新車的這一改動,是特斯拉難得的“服軟”。
除此之外,新款Model Y新增了座椅通風和後排座椅電動調節,而且座椅變軟、更像沙發了。同時,新車底盤調教更加柔和,不再像老款車型那樣硬邦邦。再結合柔軟的座椅,新款Model Y不再強求“戰鬥氣息”,後排乘坐體驗好了不少。
價格方面,新款Model Y還算良心,增加了這些配置後,“僅”比老款貴了一萬多。
不過,新款Model Y的妥協也就到此為止了。中國消費者偏好的高配置、大空間、大馬力、土豪內飾等,依然不是特斯拉的關注重點。
先看電池和電機。新款Model Y高配78.4度、低配62.5度的電池並不大,在動輒配備80~100度電池的國產中高階SUV中拿不出手。它的效能釋放也較為平淡,高配450匹、低配299匹的動力輸出,在動輒500匹起步的本土對手中顯得中庸乏味。
操控方面,新款Model Y採用前雙叉臂、後多連桿的底盤搭配,屬於主流偏上的水平,但空氣懸掛等高階配置一概欠奉。國內新勢力鼓吹的後輪轉向、原地掉頭,以及大幅提升底盤減震效能的所謂“魔毯”功能,新款Model Y均無法實現。
而在空間、外觀和內飾設計上,儘管車燈等細節有所不同,新款Model Y依然沒有走出“拉皮Model 3”的大框架。
不到4米8的車長,不到2米9的軸距,在一眾中型SUV中並不算高大。這導致它的視覺體積和車內空間比競爭對手更小,特別是後排空間相對有限,也不符合中國人買車“越大越好”“後排寬敞”的喜好。同時,Model Y的車內設計至多是“簡裝房”。不僅沒有大面積的皮質材料,就連座椅都是仿皮。
整體來看,新款Model Y的“妥協”並不徹底,依然與Model 3存在諸多相似相通之處。
就連Model 3飽受爭議的中控螢幕換擋,新款Model Y都沒有改動。對於這兩款走量車型上,特斯拉堅持不向更實用的懷擋妥協,車主依然只能忍受“劃玻璃”的換擋手感,或者更加彆扭地使用懸掛在頭頂的換擋按鈕。
更大的問題是,車主們期盼已久的FSD智駕功能,暫時無法給新款Model Y送上助攻。
受限於跨國資料傳輸等問題,特斯拉暫時無法使用國內交通資料進行自動駕駛訓練,導致目前版本的中國版FSD表現差強人意。實地測試表明,現階段FSD在國內交通環境下雖然談不上無法使用,但“一天扣光12分”、頻繁出現低階失誤的表現,還是讓人大跌眼鏡。
FSD幾乎是國內車圈最貴的智駕。在一大堆免費送的智駕功能中,中國版FSD目前並無過人之處,反襯出6萬多元售價的“離譜”。被視為特斯拉核心賣點之一的FSD,在中國尚未展現其碾壓競品的魔力,暫時無法對新款Model Y及其他車型帶來顯著拉動。

2025年伊始,Model 3變相降價,Model Y試著“討好”中國車主。早早完成了製造和供應鏈本地化特斯拉,正在悄然啟動新一波“本地化”。
改弦更張、小步快跑的背後,是特斯拉全球銷量下跌,守住中國市場愈發重要。
今年前兩個月,特斯拉在中國市場表現不佳,尚可用車市淡季來解釋。新款Model Y拿到大批訂單,也證明特斯拉依然擁有眾多擁躉。但把時間軸拉長,整個2024年,特斯拉的全球和中國銷售表現都不盡如人意。
2024年,特斯拉全球銷量下滑1.1%至178.9萬輛,近十年來首次掉頭向下。排名第二的比亞迪賣出176萬輛新能源車,同比增長12.1%,距離反超特斯拉只有一步之遙。
在中國,特斯拉去年延續強勢表現,售出65.7萬輛電動車,創下歷史新高;但8.8%的年增速,明顯低於蔚小理等新勢力。
根據公開資訊,理想交付50萬輛車,相比上一年增長33.1%;剛剛成立一年的鴻蒙智行在問界、智界等品牌驅動下,去年累計交付44.5萬輛。體量更小的玩家中,蔚來增長38.7%,小鵬增長34.2%,零跑增長103.8%。
整體來看,2024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為1105萬輛,同比增長40.2%。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增速不僅慢於蔚小理,也跑輸了車市大盤。
進入2025年,小米、理想等本土品牌仍然狂飆突進。
作為Model 3的直接對手,小米SU7站穩月銷兩萬輛;2月底釋出的SU7 Ultra開售2小時大定一萬輛,提前完成全年任務。其餘車企中,小鵬依靠走量車型MONA M03逐漸收復市場份額,理想加速入局純電動車,就連“理想平替”零跑也在不斷攻城略地。
從絕對銷量來看,特斯拉仍然是第一梯隊,上個月超3萬的批發銷量依然領先於理想、小鵬等一眾新勢力。但這三萬輛車的一部分出口國外,國內銷量很可能已經落後。根據乘聯會資料,今年2月國內新能源汽車零售市場中,特斯拉佔據3.9%的份額,相比去年同期下滑4個百分點。
特斯拉在中國顯露頹勢的原因,一是品牌光環不復當年,二是產品力不再遙遙領先。
特斯拉2014年入華,馬斯克親自將Model S的車鑰匙交給了中國首批車主。大洋彼岸的矽谷光環,疊加第一批車主的示範效應和社交媒體傳播,讓特斯拉很快從彼時傳統沉悶的車圈脫穎而出,與科技範、精英範畫等號,一時間成為“社交貨幣”。
十一年後,特斯拉已經從七八十萬的富人玩具,成為普通人也可以觸及的主流選擇之一。它的品牌力固然存在,但顯然不再鶴立雞群。尤其是近幾年,蔚小理、小米、X界們紛紛崛起,從不同場景、不同價格段分流了特斯拉的潛在客群。
另一方面,隨著新勢力不斷上攻,推出五六十萬甚至上百萬的高階車型,特斯拉的品牌優勢也正在被拉近。在輿論場上,特斯拉不再是年輕人和車主談論的熱門話題,小米SU7、仰望U8、問界M9等取而代之。
與此同時,特斯拉在產品側也遭到越來越強烈的挑戰。
入華之初,特斯拉靠高階電動轎車Model S開啟市場,再以配備鷗翼門的SUV車型Model X補齊車型矩陣。但這兩款車售價高昂,註定不是銷售主力;2019年後相繼國產的Model 3/Y,才是特斯拉的銷量擔當。
但這兩款車作為全球車型,不可能頻繁改款。與國內造車新勢力一年一改款,甚至幾個月一改款相比,Model 3/Y迭代十分緩慢,每年推出的新款大都只做微調。今年Model Y更換大燈設計,外形和內飾變化不大,在官方口徑中已經算得上“煥新”。更何況,前幾年Model 3/Y在全球持續熱銷,也讓特斯拉缺少大刀闊斧做出改變的動力。
自上市之日起,Model 3/Y就以犀利操控和省電為長板。在國產新能源廠商“油改電”時代,原生電動的Model 3/Y無疑遙遙領先。但隨著國內車企紛紛轉向新能源車型,大批國產原生電動車上市,特斯拉的降維打擊優勢也就不復存在。
另一方面,考慮到成本、車重等因素,特斯拉喜歡用容量較小的電池,並透過最佳化電氣系統和風阻來增加續航里程。這一選擇天然限制了Model 3/Y的極限效能和續航。
此外,特斯拉在中國的國產車型矩陣並不完備,只有一款中型純電轎車和一款純電中型SUV,更高級別的Model S/X仍需進口。國外引發熱議的“賽博皮卡”Cybertruck,迄今沒有引進國內。
相比之下,本土競爭對手火力全開,完成了對幾萬元入門車型到上百萬元全尺寸SUV、跑車的全面覆蓋。消費者無論有多少購車預算,都能在自己承擔得起的價格區間找到一家以上的中國品牌。一些特斯拉粉絲在需求變化——如晉升寶媽——後,不得不轉投其他品牌。
特斯拉品牌光環消散,產品線單一、競爭力下滑等問題,並非2025年才出現,而是十餘年間不斷累積。以往,在Model 3/Y熱銷下,特斯拉可以用增長“忽略”這些問題。但2025年前兩個月的糟糕表現,讓特斯拉有了更強烈意願做出改變。

除了品牌和產品,特斯拉還有一個難以捉摸的變數:馬斯克。
過去十餘年間,,馬斯克多次到訪中國,無論是在北京親自交車,還是在上海工廠“尬舞”,都讓這位矽谷“鋼鐵俠”的人氣與日俱增,公眾形象頗佳,進而為特斯拉品牌提供個人IP的加持。
然而,自從去年底當上DOGE一把手,馬斯克彷彿換了一個人,不僅一些想法和理念與以往大相徑庭,還在大西洋兩岸發表暴論、反覆折騰,引發上上下下的大量不滿。
比任何時候都更加“冒犯”的馬斯克,很快遭到反噬。在歐美多個市場,特斯拉門店外出現舉著標語的人群,要求“拔掉瘋王馬斯克的插頭”,甚至給他貼上“法西斯”的標籤。

| 美國特斯拉某展廳外,人們舉著抵制馬斯克的標語。
在歐洲,馬斯克毫無來由地插手當地事務,討厭程度足以讓老車主都退避三舍。有人向老車主們兜售車貼,上書“我在他發瘋前買了這輛車”,每天可賣出2000張。
過去一段時間,特斯拉在歐洲遭遇意料之中的滑鐵盧。今年1月,特斯拉在歐盟、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和英國的新車註冊量為9945輛,同比暴跌45.2%。在全球第三大市場德國,特斯拉的新車登記量不足1300輛,同比暴跌59%,相比去年全年41%的跌幅進一步下探。
不過,在中國,馬斯克“發瘋”的危害還沒有體現出來。
多位車主向字母榜(ID: wujicaijing)表示,馬斯克“作妖”不會影響在華銷量,因為“他乾的那些事情,對中國也沒什麼影響。”有人認為,就像羅永浩粉絲與“錘粉”不同,馬斯克粉絲與特斯拉粉絲也是兩類人。
有粉絲稱,“發瘋”才是馬斯克的獨特魅力。
早在2017年,錢若曦(化名)出於對馬斯克的喜愛,花費近50萬元買了一輛進口版Model 3,此後還買入了特斯拉股票。如今,馬斯克四處攪合歐美局勢,並不會讓她脫粉。“喜歡的不就是他桀驁不馴樣子嗎?”她說,“馬斯克如果很正常,那不就很普通了。”
不離不棄的馬斯克粉絲,依然是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基本盤。但只靠Model 3/Y打天下的特斯拉,難以滿足所有需求,老車主開始有了新選擇。
錢若曦此前清倉特斯拉股票,賺到足以買下3輛進口版Model 3的錢。如今,那輛車已經被轉贈他人,而她近期並沒有購買特斯拉新車的打算。“之所以不買新車,是因為特斯拉沒有適合自身需求的車型,與馬斯克無關。”她說。
對於品牌、產品方面的問題,特斯拉已經有所察覺,並試圖改變。
今年,特斯拉有望釋出外界呼喚已久的廉價車型Model 2,國內售價有望拉低至15萬元左右,明顯低於20萬左右的小米SU7、小鵬P7+等車型,與比亞迪秦、小鵬MONA M03處於同一區間,大幅拉低特斯拉的購買門檻。
不過,這款車已經經歷多次跳票。馬斯克去年4月宣佈,低價車型將於2025年初投產,如今卻不見蹤影。與此同時,馬斯克卻在宣傳Cybercab,剛剛公佈了這款自動駕駛出租車在特斯拉得州超級工廠巡遊的影片。
在可預見的未來,Model 3/Y依然是特斯拉在中國的主力產品。新款Model Y做出了適應中國消費者的改變,而中國的特斯拉粉絲依然熱情。但隨著更多本土新車的銷量爬坡,尤其是小米SUV即將上市,Model Y將面臨更多競爭對手,想要守住並擴張份額難度越來越大。
在銷量和股價雙雙大跌、Model 3/Y強敵環伺的局勢中,馬斯克口中的“非常困難”並非虛言。
為數不多的好訊息是,在馬斯克大鬧白宮後,特朗普當局開始著手限制馬斯克和DOGE的權力,馬斯克橫掃六合的“百日維新”悄然走向拐點。對於心懷大志的馬斯克而言,特朗普此舉不啻於“背後捅刀子”;但對於特斯拉而言,此舉促使馬斯克認清自己、迴歸商業,未嘗不是好事。2025年的特斯拉麵臨諸多挑戰,只有馬斯克才能重整河山。
字母榜,《馬斯克的12分,也快扣光了》
螺旋實驗室,《6.4萬買FSD,勇敢的人先吃罰單》
財聯社,《跌落神壇?特斯拉2月在華銷量遭“腰斬”》
電車通,《搶先試駕煥新Model Y:效能盤不變,但“中國味”更濃了》
澎湃新聞,《特斯拉市值一夜蒸發近萬億元!馬斯克:長期來看,一切都會好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