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次“Cell Symposia:健康和疾病中的神經代謝”會議旨在匯聚國際創新資源,在深圳提供一個分享前沿科研進展的平臺,併為神經科學領域以及跨學科的討論、合作交流提供機會,促進國內外學者更好地瞭解神經調節在機體穩態和疾病中的作用。歡迎科研工作者們報名參會!
Cell Press特別採訪了本次會議的組織者——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腦認知與腦疾病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王立平博士,為我們深入解讀這一科學前沿領域的最新進展和未來方向。

與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及深港腦科學創新研究院合作
會議主題:Cell Symposia:健康和疾病中的神經代謝
會議時間及地點:2025年4月6-8日,中國 深圳
早鳥註冊截止日期:2025年2月28日
摘要徵集通道持續開放

掃描二維碼
檢視會議日程
使用Chrome瀏覽器開啟連結,檢視會議詳情,提交摘要
https://cell-symposia.com/neurometabolism-2025/index.html

王立平博士專訪

CellPress:
對 “神經代謝” 這個研究領域的看法,以及這個領域對於理解健康問題有哪些重要意義?


王立平博士:
最近幾年,神經代謝這個研究方向,由於多學科交叉技術的應用,包括神經環路示蹤、全身透明化成像以及全身多臟器功能系統解析技術等,成為一個非常前沿的領域。機體是一個複雜的整體,其功能的穩定實現,不是由單一某個訊號通路決定的;在這個複雜的運作網路中,人們試圖理解生命的本源,也包括大腦的工作機制、各個臟器之間的結構與功能聯絡,以及許多疾病的發生機制等。傳統的還原論觀點結合機體整體觀的思路,正在逐步的破譯器官與器官功能互動的內在規律。神經代謝研究正是圍繞這一背景展開的。透過綜合運用一系列前沿技術,結合臨床問題,理解疾病的發生機制,為神經調控代謝以及神經代謝與其他疾病的關係方面,提供了許多重要的研究線索。
CellPress:
最近幾年在神經代謝領域有哪些激動人心的研究進展?


王立平博士:
從宏觀角度來看,研究思路和正規化的創新是一個重要的進展。我們開始從多臟器之間的相互調控機理來理解一些問題,比如神經系統與代謝、心臟、呼吸、內分泌、迴圈等系統的關係。神經調控代謝的訊號傳導通路,包括肥胖,也包括心臟功能、呼吸系統、迴圈、免疫系統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重要進展。這些進展不僅體現在研究思路的重構上,還包括對已有發現的再認識,也催生了大量的創新成果。
CellPress:
這個領域目前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王立平博士:
神經代謝研究面臨幾個層面的挑戰。包括神經系統如何參與代謝過程;以及,它在代謝中扮演的角色,是完全不可或缺還是協同作用?這些問題尚未完全解答。例如:神經系統功能狀態與骨代謝的關係。神經系統的功能狀態,尤其是對外界壓力應激的感知與骨代謝之間存在密切關係。最近幾年,國際上有很多關於骨代謝與大腦之間相互調控的研究進展,但這些機制方面仍然存在許多謎團。我們透過多組學方法、神經環路連線圖譜繪製技術、透明組織技術等,結合資料驅動的行為分析技術,試圖揭示機體整體觀下的疾病和生命過程的新規律,形成新認知。
CellPress:
請簡單闡述多組學與AI技術對“神經代謝”研究的作用。


王立平博士:
多組學研究離不開AI技術。我們提到的“腦體互作”(brain-body interaction),這是一個更大的研究領域。神經代謝研究離不開大資料驅動的源頭髮現,因為每個臟器內部都有其調控機制和訊號傳導通路。神經系統在這些臟器之間扮演了重要的“介質角色”,傳遞資訊並串聯起各個系統。運用AI技術,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大腦功能以及全身系統網路的特徵,揭示其在疾病發生髮展和進化過程中的作用。這不僅對生命科學和腦科學的研究有重要意義,也可能對人工智慧科學的發展有啟發作用。
CellPress:
簡單劇透一下您在本次Cell Symposia上即將分享的主題內容。


王立平博士:
這次我們準備分享的是大腦與骨骼之間相互調控的關係。在進化過程中,神經系統和骨骼系統在發育早期就有密切聯絡。我們前期的研究發現,大腦感知外界壓力應激後,會傳遞訊號到骨骼,調控骨代謝。這次我們將進一步探討骨骼系統是否透過分泌的骨源性因子,調控大腦的認知狀態,包括防禦天敵和處理環境感知的能力。我們希望開闢新的思考路徑,探討神經系統與其他臟器之間的相互調控在物種進化、機體穩態維持以及疾病發生髮展中的作用。
CellPress:
作為本次大會的組織者,您對本次會議有什麼期待?


王立平博士:
我們非常感謝Cell Press的支援,這次會議在深圳召開,我們也在這裡建立了腦解析與腦模擬重大科技設施,建立了跨物種的神經環路和行為學的研究體系。我們希望透過這次會議,聚集全球研究領域的高階智力,圍繞前沿技術開展國際合作,拓展對研究領域深度和廣度的認知。非常期待國內外的同行們來深圳參加這次會議!
CellPress:
在培養學生時,您認為最重要的因素是什麼?


王立平博士:
對於年輕學生,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好奇心和對未知的內驅力,這是探索性科學的基礎。同時要敢於挑戰權威和傳統認知的邊界。同時,要有強烈的團隊合作精神,在資訊化和人工智慧時代,科學研究不再是小作坊式的模式,而是大科學驅動的源頭髮現。科研人都需要與不同領域的人合作,拓展知識的邊界,利用AI和資料驅動的方法實現創新。簡單來說,就是探索力、挑戰真理的勇氣、跨學科合作和AI思維正規化。

演講嘉賓


會議註冊諮詢:[email protected]
會議摘要諮詢:[email protected]
展位及贊助諮詢:[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掃碼下載招商手冊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細胞科學
點選 閱讀原文瞭解會議詳情